山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501
颗粒名称: 山魂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10月30日固原报刊登一篇文章山魂。
关键词: 大山 护林人 山魂

内容

这是大山的世界、这是森林的海洋——六盘林区,这令人神往的地方!许多日子里,我攀援于它的躯体,在寻觅、在思索,希望发现这绿色山峦里的灵魂。那流泉、那飞瀑、那鸟语,它们毕竟不是大山的生命……
  一间护林员的小屋闯进我的眼帘。在这秋暮岁寒、人绝声消的大山里,它使我来了兴致。
  这,就是护林人的家嘛?!
  一间孤零零的小屋,贮立在我面前,风雨剥蚀的墙壁记录着岁月的久远,屋檐下整得齐齐的柴垛显示了主人的严谨和勤勉,而门前那一畦畦青翠欲滴的树苗,那一只只金灿灿、毛绒绒的满地乱滚的雏鸡,使这里呈现出一派生机,让人强烈感受到这里也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
  一根顶端拴有一面小旗子的栏杆横架在小路中央,一位中年护林人石雕般地坚守在栏杆旁,他虽然衣衫不整、满面风霜,远不及都市里民警的英俊和潇洒,但他手中的两面红绿小旗,在这里却有着至上的权力,旗起旗落,车来车往,小小护林站肩负着保护几千顷森林的重任。
  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咫尺天地,我怀着强烈的兴趣,向小屋走去。
  那位护林人见有人造访,便热情地把我迎进门,连忙燃起一炉柴火为我烧茶。他40来岁,脸色黝黑,嘴唇很厚,胡子拉茬的,一身农民装束,浑身透发出山里人特有的憨厚和强健。开始一交谈,我便暗暗吃惊,他竟说一口标准的北京腔。细究,才知他是北京六十年代中期的上山下乡青年。凭着一股热情,他毅然来到了六盘山区,一扎二十余年,老婆孩子至今还在北京。
  他忙乎着,给我弄吃的,无意间,我发现了他左腿有点瘸,走路拐得厉害。
  “你的腿……”,我小心地问。
  “护林时摔的”。他漫不经心地答。
  我断定这里面必有故事,便一再追问。开始他不肯说,经不住我的询问,他才告诉我,有一年,他追赶一个偷砍树林的人,抓住了那人的架子车,俩人撕拉起来,一个拉、一个拽,架子车在山道上扭来扭去,结果车翻了……
  听了这故事,我不由对他充满了敬意。
  “你在这里过得好吗”?话一出口我有点后悔,干嘛用这种廉价的问候呢。
  “嘿嘿”,看来他并不在意,也不答话,一笑了事。火光下他的脸红通通的。
  “你怎么不回北京?”我真是不知趣,可是,我忍不住,因为他太让人费解了。据我所知,那一年来的北京知识青年十有八、九都回去了,何况他又因公致残。
  “回倒是想回,可咱年龄大了,技术也丢了,又有伤,回北京谁养活?再说,都走了谁看林子?”说到这里,他似乎不愿再往下说。
  “你的孩子好吗?”我变了一个话题。
  提到孩子,他来了精神,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彩照给我看。那是一个有着浓眉大眼,逗人喜爱的小男孩。
  “这小家伙可听话了,跟着我在这里呆过两年,后来怎么赶他也不愿回去。要不是送他上学,我也舍不得让他走呵。一想孩子我就受不了啦’”他一口气讲了这么多。
  我忽然理解了他。
  那一天,我留宿在这个护林点。我很想同他多聊聊。可晚上他似乎呆不住,一有动静,就拿起手电一瘸一拐出去了。我只好一人先睡起来。午夜时分,我被梦惊醒,一摸身边,被窝是空的。一听,外面风好大,小屋在狂风中似乎要被刮走。瞬间,巨大的恐惧感向我袭来,我急忙下炕,扑到窗前,只见窗外一束耀眼的手电光柱,象流星一样划过……
  清晨,我被一阵汽车的鸣声惊醒,原来是看林人为我拦住了一辆汽车,顺带我下山。旭日东升,看林人身披阳光,站在栏杆旁为我送行。他将栏杆缓缓摇起,挥动着旗子,蓦地,我的心头一亮;大山的灵魂不正在这里吗?山魂,就在这些甘愿把自己全部的情感和生命化成一片绿叶,融进祖国无限春光里的林业工人心中!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正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