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心力开拓致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4051
颗粒名称: 倾注心力开拓致富路
并列题名: ——彭阳县草庙乡扶贫纪事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1987年7月31日固原报登载的关于彭阳县草庙乡扶贫工作的文章。
关键词: 扶贫工作 水利工程 群众

内容

镶嵌在深山幽谷里的雅石沟水库,容积为500万立方米,虽然建了十多年,因为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这波光粼粼的碧水,既没有灌溉,又不能饮用。多少年来受干旱折磨的草庙人只能是眼巴巴的望水兴叹,人畜饮水,还得趁天麻麻亮,翻山越岭,赶到几十里远的地方,肩挑驴驮车子拉,好不艰难啊!
  去年春天,自治区水利厅、文化厅、计划生育委员会的11名党员、干部来到彭阳县草庙乡蹲点扶贫。他们看到山区人畜饮水如此艰辛,不由得感到揪心。他们想:扶贫工作也得从群众最急需问题着手啊!
  通过调查,他们决定集中使用国家扶助贫困地区的有限资金,兴建这里群众早就盼望建成的雅石沟引水工程和草庙乡通电工程。
  为了使工程早日取得效益,工作组可没少操心。他们经过反复勘测修改实施方案,还从水利厅搬来了总工程师确定最佳方案,使工程投资由原来的上百万元压缩到30多万元。并在沿途20多里的山梁上,设立了12个供水点,可以解决4000多人、5000多头大家畜和羊只的饮水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工作组的同志人人参战,不怕苦,不怕累,捣混凝土,打钢筋,抬石头,安装水泵,样样活都干,每个人都劳动40天以上,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整个工程从勘测、设计到施工结束,只用了半年时间。多年盼水盼电的草庙乡亲打心里感谢工作组为山区人民带来了幸福的水和电,为发展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安上了“金翅膀”。去年到今年全乡很快建立起十几处粮油加工厂、机砖厂和其他小型企业。往日宁静的山乡响起了马达声。
  草庙村武庄生产队农民刘克仁,前几年办了砖瓦窑。因为和泥缺水,一台手扶拖拉机专门到山下拉水,一天跑五趟,从早到晚,还拉不迭。现在,龙头一拧有自来水,闸门一拉马达响,脱砖坯效率提高了上百倍,真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美得很哩!
  草庙乡每年洋芋种植面积四五千亩,总产二三百万公斤。但往年只能食用和做饲料,等到第二年开春,生芽长叶,甚至冻坏腐烂。可用洋芋做原料,加工粉条、淀粉的是极少数。扶贫工作组利用回银川整休的机会,四方联系,穿针引线,为草庙乡政府和自治区轻工设计研究所,签订了建立年产200 吨洋芋淀粉加工厂的合同书,把草庙乡建成当地洋芋集散中心。这个加工厂今年11月份就可投产,使这里洋芋生产有了出路。
  从去年入秋以来,草庙乡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夏季庄稼几乎全给旱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再不改变观念,路子就会越走越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扶贫工作组就动员青年农民搞劳务输出。开始,年轻人都象大姑娘一样,扭扭捏捏,谁也不敢第一个报名。故土难离,穷家难舍。经过工作组再三做工作,王彦军、邓志乾等一批共青团员率先报了名,这样一下子带动了全乡青年。我们到草庙采访的当天,正好碰上第一批劳务输出队50多人,动身到银川宁夏炼油厂基建工地当民工。在喧闹的人群中,我们找到了王彦军,问他有什么感想时,小伙子还是有点腼腼腆腆,说:草庙乡没有建筑人才,连盖个象样的砖瓦房都得到外地请匠人。现在好了,我们去上五六十人,学学技术,回来以后,也可以办一个农民建工队嘛!
  崭新的大轿车,满载着虎气生生的年轻人,沿着颠簸的石子路出山了。这条路,尽管坎坷不平,弯弯曲曲,但却是一条偏远山区开阔眼界、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罗大芬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彭阳县草庙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