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塞下曲》的粗浅看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3245
颗粒名称: 对《塞下曲》的粗浅看法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7年固原报登载作者对《塞下曲》理解及看法。
关键词: 固原报 《塞下曲》 看法

内容

傍晚,我正在读书,忽然听到嘎嘎的叫声,母亲说是往南飞的大雁。于是,我就想起了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的华罗庚老先生的一首小诗:
  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这首诗是华老看了唐人卢纶的《塞下曲》后写的,认为卢纶的这首诗不合实际。此诗一出就有许多人赞道。
  众所周知,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都是作者为他的朋友张仆射赴边关送行时所写。他通过这六首诗抒发了和张仆射的深情厚谊,颂扬了边关将士们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作者用饱满的热情歌颂了一场战争的胜利。诗中交待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朔风呼啸,大雪飞扬,被打败的单于乘机逃跑了。尽管寒风刺骨,大雪会立刻落满人身和弓刀,但是,勇敢的将士们还是不放过他们。“月黑雁飞高”,作者清楚地交代了单于遁逃的时间和环境。他通过“月黑”和“雁飞高”着重来烘托出一个“静”字。后面的“大雪满弓〓主要突出了时令的“冷”。这句话写得既有气势,又形象逼真,说明了当时气候的恶劣,将士们不畏严寒追敌的精神。
  诗中的“塞”就是“边塞”,指我国黄河以北的古长城一带,那里自古就以寒冷和荒芜著称,八九月或三四月飞雪是常有的事,在古代亦非鲜见。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和高适就有“胡天八月即飞雪”和“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描写。山此看来,并非华老所说的“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那样。至于“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我也可以问一问:“月黑犬外吠,能说无犬否?”
  从上面两段分析来看,卢纶的《塞下曲》将车纪的森严、行动的矫捷、边塞的艰苦、以及克敌后全军的欢腾,都写得历历分明,文字也极精炼活泼,是一首值得欣赏的好诗。
  (辛根东)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辛根东
责任者
华罗庚
相关人物
卢纶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