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事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2885
颗粒名称: 海国事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11月14日固原报刊登一篇史实连载海国事变之国民党镇压暴动生灵涂炭,起义军投奔边区绝处逢生。
关键词: 小说 胡处长 基层问题

内容

国民党镇压暴动
  生灵涂炭
  起义军投奔边区
  绝处逢生
  当起义军经华亭竹林寺、刘店、马岘口到化平兴盛的圣女川,国民党从潼关抗日前线用汽车调运来的九十七师二八九团(团长刘耀西)已先到达,构筑好了阻击工事。五月二十四日,起义军与二八九团接触,激战一天,起义军被敌冲乱,乃分头经洪家峡翻关山,到达隆德苏台集中起来。又经天桥、张家南湾、将台、西吉滩,驻军沐家营一带。此时,国民党又故技重演,叫郭福金从兰州派来一个姓马的代表,找到马思义,说:“国民党希望你过去,要地盘可以给几县。”起义军已尝够了前两次受骗的滋味,马思义愤怒地回答:“要陇东十七县!”那人一见如此,连说:“回去请示”,尴尬而去。
  马思义鉴于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和当时所处的困境,五月底在土窝子召开了营长以上会议,商讨行动方案。马思义在会上提出了进边区、投红军的建议,结果引起了很大争论,未能形成统一意见。会后,怕敌军追上来,便继续北上。
  六月六日,起义军进至海原石蛤蟆垴,遭敌预七师、一九一师各一部及保安团队的包围,马思义指挥全军白刃肉搏两天两夜,冲锋数十次,死伤千余人,才杀开一条血路,冲出重围,到红羊北山。敌军又尾追上来,起义军边打边撤,乘着一阵急雨,撤到东海坝,已两天没吃没喝,人困马乏,人数由二万多人,减到五、六千人,上两次失败的凄惨阴影又笼罩在大家心头。
  转移到石岘子时,人数剩下一千余人,形势越加危急。马思义当着大家的面又一次提出了进边区投红军的主张,他流着泪说“现在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只有到边区去投红军。愿意去的跟我走,不愿去的各讨方便,但要把马匹给我们留下……。”话音刚落,一片哭声,许多人留下马匹,相继散去。到六月九日,和马思义一起的只剩下了四百多人。马国璘此时也表示愿意到边区去,和马思义一同东进。途中,有人向马国磷挑拨说:“听说红军是有福同享,有妻同睡。别人都能去,你带着女人,不能去。”所以,行至马东山,马国磷改变了主意,对马思义说:“你先去吧,如果那边好,再派人来接我。”于是,又有好多人跟着马国磷留下了。到固原臭水沟时,只剩下二百多人,经固原头营、官厅,十日到达陕甘宁边区环县庙儿掌。同月成立了陕甘宁边区回民骑兵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抚育下,成长壮大。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历时三十余天的第三次暴动起义又失败了。国民党的镇压,比前两次更加疯狂。
  马国磷和马思义分手以后,不敢回家,带数十人隐蔽山间。杨德亮、马继周(回,继张振武任平凉专员)等诱骗马国磷出了山,一入大寨村,立即被扣留,七天之后押解兰州。在兰州监狱,马国璘备受酷刑。蒋介石电令:“立即枪毙,摄影即复。”次年四月十四日,就义于兰州红山根。
  敌一九十师五七一团团长陈俊派出便衣队,半夜闯入 马思义、马思贞家,将家人赶在一起,枪击刀截,杀死马思义继母、妻子、儿子、弟媳、侄子、侄女共十一口人。马思聪的妻子身中五弹,眼睛被打瞎;女儿脖子上被砍一刀,后被救活,死里逃生。只有马思忠躲在一口窑内,幸免于祸,但无处立身,流浪飘泊,最后由四哥马思恭引进边区找马思义,在党的抚育下成长起来。
  其他参加起义的农民,有二百多人惨遭杀害;有的被抓去坐牢,遭严刑拷打,倍受凌辱;有的倾家荡产,流亡他乡。一九四二年十月,国民党以三次暴动起义地区为主,将海原、固原、隆德、静宁、庄浪五县相毗连的回民地区,单独成立西吉县,派中统大特务孙宗濂为县长,加强对这里的反动统治,并称此地为“变乱肇端之地”。直到一九四九年八月西海固地区解放,才重见天日,喜庆新生。
  (11)
  本版编辑 张隽义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隽义
责任者
刘耀西
相关人物
马思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