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固事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2680
颗粒名称: 海固事变
并列题名: (史实连载)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6年9月26日固原报登载了史实连载小说《海固事变》,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宁夏固原地区回族农民反抗国民党暴政和民族压迫的起义。
关键词: 史实 连载 小说

内容

举义旗 怒围隆固
  怀叵测 软硬兼拖
  起义爆发国民党政府恐慌万状。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急调马鸿宾八十一军和韩锡侯九十七师、预备第七师,从中宁和平凉、静宁南北两路包围而来。
  马国璘率师经偏城、什字路到达隆德时,九十七师一个团(团长廉×)和预七师两个团已先期到达,严密防守,未能攻下,即又回撤。行至固原张易套马庄梁,九十七师廉团追来,起义军理伏山洼间,待敌接近时,手持刀矛,跃身而起,歼敌百余人,夺步枪百余支,机枪一挺。战斗中,马国璘左腿中弹,二团团长马正清(固原红庄乡麻地沟人)牺牲,义军伤亡三十余人。
  马映贵所率去固原的起义军,一月二十七日行至距城十里的大堡子,固原县的壮丁队前来截堵,起义军一个冲锋,壮丁队抛下五具尸体,逃回城内。至固原南门,恰逢平凉专员张振武带一些步兵到达,敌不敢招架,慌忙进城。农民军围城两日,因城池坚固,且守备部队九十七师装备精良,未能攻下。国民党又急调八十一军一部从中宁赶来救援;固原王洼的王慎之自卫中队开到城东东岳山;三营马明山自卫中队开到城南九龙山,欲进行夹击。起义军遂在击溃马明山自卫中队,夺取一些枪支后,西撤大营用。
  此时,马国璘在马思义护理下离队回家养伤,马映贵便从大寨马广武(马国璘二叔)家将马国琮叫回,出面领导l一月底,两路起义军会师偏城。在攻克民团头子海老四堡子,缴枪十余支后,移住八只窑、刘家后沟一带休整。
  国民党中央政府得悉海、固回族农民暴动起义的消息,在命令第八战区加紧围剿的同时,派出以监察院长于右任、中央执行委员张继为正、副团长的“中央宣抚慰问团”飞抵兰州第八战区司令部、甘肃省政府又派出以八战区参谋长许显时为首,有八战区参谋处长拜伟(回)、八十一军军长马鸿宾(回)、甘肃省东路交通司令马锡武(马国璘堂叔)、四十二军参谋长马建新(回)、甘肃省政府参议郭福金(南浦.回)等参加的“八战区宣抚慰问团”,来到固原三营,进行政治诱骗活动。
  “宣慰团”一到,立即散发了八战区印制的《告民众书》。郭福金亲自找到马国琮,说:“我在兰州问过师傅(指马国瑞),他叫我来找你。有啥条件,你就讲。”马国琮答应谈判。谈判地点商定在大寨马广武家“宣慰团”还派一个姓胡的军医,到上白崖子给马国璘治伤(据说这位军医有意使马国璘伤口溃烂,长期不愈。)
  参加谈判的,起义军方面有:马国琮、马映贵、马国璠。国民党方面有:拜伟、马鸿宾、马建新、郭福金。拜伟等利用回族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假腥腥地举《 》为誓,起义军代表信以为真。
  (4)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绍良
相关人物
马鸿宾
相关人物
马国璘
相关人物
马映贵
相关人物
张振武
相关人物
王慎之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