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园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2414
颗粒名称: 海原县园河流域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6月,园河流域是海原县最大的水土流失区,海原县统一规划,采取承包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 海原县 水土流失 承包

内容

六月下旬,记者专程去海原县园河流域采访,看到在长达近百里的治理区内,新修的坝地,麦浪滚滚,沟坡上新种植的林草郁郁葱葱。
  园河流域是海原县最大的水土流失区。从一九八二年开始,海原县就统一规划,采取承包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在治理中,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推行沟岔造林、高山放牧、草灌爬坡洼、乔木进沟岔、牧草中间套、柠条紧锁边等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树立治理样板,组织乡村干部参观学习,促进小流域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果。
  一九八三年,县委和县政府又放宽政策,明确规定,谁治理,谁受益,长期不变,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群众开展小流域治理的积极性。当年,就有五十八户承包治理小流域。树台乡红井村主任丁德祥,三年种树一万六千株,打坝淤地、修复坝地三十五亩,修反坡、隔坡带子田一百七十亩,水平地三十亩,基本控制了承包区的水土流失,沟坝地粮油显著增产,人均收入在五百元以上。县上又及时推广了丁德祥的经验,使承包小流域治理的农户不断涌现。仅红井村就有十九户,承包小流域面积一千一百多亩。农民马正玉把承包的二百亩荒山沟岔,全部种草种树,林茂草丰,为发展畜牧提供了条件。现在,他养羊二十五只,大家畜发展到了七头,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超过两万斤。
  经过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现在,园河流域内的一百三十六条大小支沟,已经治理五十九条,治理面积一百八十五平方公里,营造用材林五千八百八十一亩,灌木水保林三万七千亩,退耕种草一万七千八百亩。新修复的两万二千七百一十七亩沟坝地,一九八五年亩产增加到三百六十七斤,最高的达五百三十六斤。人均年收入二百三十一元,人均年产粮八百一十七斤,都比治理前的一九八一年增长两倍左右。
  (孟永辉)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孟永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海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