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绽新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2346
颗粒名称: 民族团结绽新花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7月4日,固原报登载了回汉民族在共同劳动致富中,互相帮助,携手前进,相处得和睦融洽,使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开得更加鲜艳。
关键词: 回汉民族 劳动致富 民族团结

内容

固原县中河是回、汉杂居乡,回族人口占百分:之七十七。解放初期,这里曾经出现过:汉民过年耍社火,回族兄弟维持秩,序;回民开斋,汉民兄弟提上礼品登门祝贺的动入场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回汉民族在共同劳动致富中,互相帮助,携手前进,相处得和睦融洽,使民族团结之花在这里开得更加鲜艳。
  硝口村的汉族“五保户”
  “回族兄弟比亲人还亲”,这是硝口村七十岁的汉族五保老人陈有富发自内心的话。去年正月,陈有富的外甥来给老人拜年,看他孤单一人,劝他搬到彭堡去住,好养老送终。老人没有答应。他说:“我离不开这里的回族兄弟,打算在这里过一辈子。”外甥只好依了他。
  陈有富老家在隆德,解放后在纯回民村硝口落了户,一辈子没有结婚。三十多年来,他和这里的回族兄弟朝夕相处,愉快地度过了大半生。一九八四年他“五保”后;村里人对他精心照顾,孩子们见他叫陈爷;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村里人总惦记着他,争着给他送好吃的,使老人没有一点孤独感。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村里给老人分了六亩地,共产党员米秀林替他包种包收;村千部三天两头来看望他,问寒问暖,体贴入微。前年,老人得了重病,卧床不起,村委会主任马云白天黑夜守在他身边,喂吃喂喝,端屎端尿,使老人很快康复。去年,乡政府成立了敬老院,村干部考虑到敬老院里条件好,几次动员他到敬老院安度晚年,老人都好言谢绝了。
  中河村的汉族“富裕户”
  在中河村,当人们谈起王德富致富不忘乡亲的事时,全村老少赞不绝口,而王德富却术安地说:“是这里的回族群众养育了我,我要知恩报恩。”
  王德富今年三十九岁,汉族,老家在隆德。一九七六年转到中河村安家。他和妻子刚来时,只有一床旧被子,回族群众就帮他箍了三孔窑洞,使他们有了安身之地。村里干部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照顾他,并让他担任了生产队会计。几年后,他家盖起了新瓦房,添置了新家具,生活好了起来。
  一九八〇年,王德富外出搞副业每年收入四、五千元,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但他并没和群众的关系疏远,而是贴得更近了。本村王明清,兰志明家里日子穷,王德富经常在生活上接济他们。近四年,王德富先后买了两台手扶拖拉机,让王明清、兰志明驾驶搞副业,每年给他俩各抽百分之二十的收入作为报酬,使他们一年能收入六百多元。村里谁家有个急紧事,需要三、五十元,只要开口,王德富总是有求必应。去年本村马尚荣家里缺牲口,又苦于无钱买,王德富知道后,主动借给他一百元钱。一次白满库妻子难产,生命垂危,家里没有钱请大夫,眼巴巴看着痛苦的病人。王德富听到后,拿出七十元钱亲自送上门,让白满库送妻子住院,使病人转危为安。
  近两年来,每到农闲时节,王德富总要在县城和本乡承包一些基建活,带上村里的困难户搞副业挣钱。回族群众感激地对王德富说:“这几年你为大伙儿办了不少好事,乡亲们不会忘记你的。”王德富笑着说:“不要这样说,当初要不是回族兄弟照顾我,哪有我的今天。”(世新 满库)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世新
责任者
满库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