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图书馆
固原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固原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固原地区建置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2299
颗粒名称:
固原地区建置沿革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86年6月20日,固原报登载了文章「固原地区建置沿革」,详细讲述了固原地区不同时期的名称来历。
关键词:
固原
建置
沿革
内容
张鸿玺
唐(618-907)地方分州、县两级,州有刺史,县有县令,县下设乡、里、保、邻。边缘要冲设都督府,都督兼管军民行政。又根据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改为十五道,道有巡察使,后改为按察使。
固原地区属关内道的原州。贞观五年(631)置中都督府,辖七州,贞观十年并三州,唯督四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平凉郡,乾元元年(758)废平凉郡复为原州。安史之乱后,陷吐蕃(陕西凤翔以西、邠县以北全为吐蕃所占)。广德元年(763)节度使马璘表置行原州于灵台之百里城。
贞三元年(787)吐蕃筑原州城。贞元十九年刘昌于平凉县(今安国镇)置原州,并筑城。元和三年(808)移临泾(今镇原),大中三年(849 )康季荣收复关陇,原州仍归治平高(今固原)。唐末黄巢起义,吐蕃乘机入寇,原州又移临泾,从此久治临泾。
原州辖四县:平高、平凉、百泉、萧关。
高宗时,于萧关置他楼县,神龙元年废,又置萧关县,大中五年置武州,中和西年侨治潘原。
设置监牧使,以原州刺史为都监牧使,管南使、北使、西使、东宫四使五十监。监牧地东西约六百里,南北约四百里。天宝中,牧马总数达三十一万九千三百八十七匹,内课马一十三万三千五百九十八匹。
原州境内有七关:石门、驿臧、木峡、六盘、石峡、制胜、木崝。而萧关因置县不作为关。
固原地区属原州的高平、百泉、萧关三县,其中西吉西北和海原西北都属会州的会宁县(今靖远境)。
五代十国(907-960)时期固原地区为吐蕃所据。
北宋(960-1126)建置上全国设五道、京畿等二十四路,路辖府、州、军、监、县、城、寨、堡等。固原地区初属秦凤路,庆历元年(1041),从秦凤路分置泾原路后,又属泾原路。下辖三军五州,属固原地区的有镇戎军、怀德军、德顺军、西安州及渭州西部和西北部的一部分。
镇戎军治平高(今固原),领城一:彭阳城(今彭阳县);寨七:东山寨(今彭阳古城),乾兴寨(今彭阳交岔乡),天圣寨(今固原官厅乡),三川寨(今固原彭堡乡),高平寨(今固原彭堡乡曹洼至沈家河境),定川寨(今固原长城梁北端头营梁),熙宁寨(今固原头营川境);堡二:开远(今固原开城乡),张义(今固原张易乡)。德顺军,庆历三年以渭州笼竿城(今隆德县)置。领一县一城二堡。属固原地区的仅有三寨一堡:得胜寨(今西吉夏寨),隆德寨(原在今西吉硝河乡,天禧元年于今将台乡火家集置羊牧隆城,庆历三年徙改为隆德寨),怀远寨(今西吉偏城);中安堡(疑为今西吉什字乡红城子)。怀德军领一关七寨:萧关(今海原高崖乡故城);荡羌寨(今海原郑旗乡撒台境),通峡寨(今固原黑城乡苋麻河苋麻湾),灵平寨(今固原黄铎堡乡王浩堡),九羊寨(今海原李俊乡),通元寨(今海原罗川乡),胜羌寨(今海原李旺乡),镇羌寨(今西吉白崖乡)。西安州(今海原西安乡)辖六寨三堡:天都寨(今海原县城),临羌寨(似在今海原羊坊乡),宁安寨(似在今海原红羊乡),定戎堡(今海原干盐池乡),通会堡(待考),通安寨(似在今西吉蒙宣乡堡玉);同安堡(系通安寨管辖),绥戎堡(今海原关桥乡),啰没宁堡(约在今海原蒿川乡)。
金(1115-1234)初以兵民合一的猛安、谋克为地方行政军事组织,等于内地的州县。后沿袭辽制,建五京,置十四总管府,为十九路,散九府,节镇三十六,防御郡二十二,刺史郡七十三,军十六,县六百三十二。后来,尽升军为州,或升城、堡、寨、镇为县。
固原地区属凤翔路的德顺州,镇戎州,平凉府的西部和西北部,庆原路原州的西部和西南部,夏的西安州等地。德顺州(初治笼竿城):宋为德顺军,初隶熙秦路,皇统二年(1142)升为州,徙沿静宁。大定二十七年(1187 )隶凤翔路。贞祐四年(1216)四月升为防御,十月升为节镇,日陇安。属固原的陇平县,隆德县(治今西吉县将台乡火家集),有得胜、怀远等寨。
镇戎州(治今固原);本宋镇戎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领县二:东山县(宋东山寨)三川县(宋三川寨);堡三:彭阳堡、乾兴堡、开远堡。寨八:天圣、飞泉、熙宁、灵平、通峡、荡羌、九羊、张义。皆属固原地区。
(待续)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鸿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