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与“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2162
颗粒名称: “志”与“狂”
并列题名: ——兼与任光武同志商榷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86年,笔者拜读任光武同志的《也来说狂》后,获益匪浅。又拿来《说“狂”》一文细细读了一遍,由此引出一番感慨,愿与任光武同志商榷。
关键词: 口出狂言 作者 自信心

内容

拜读任光武同志的《也来说狂》后,获益匪浅。又拿来《说“狂”》一文细细读了一遍,由此引出一番感慨,愿与任光武同志商榷。
  我拙见以为任文曲解了原文之“狂”意。《说狂》一文中新谓“狂”——志气也,是一种自信心、志气的表现。文中所说的不管是那位立志要写下与张贤亮作品相媲美的作品的同志之“狂”劲,还是引用郭老的对联所指出的“狂”,都说明人要有志气,有自信心。这和任文中的“狂”意大相径庭。当然,任文中也有“雄心壮志”这样的句子,但是作者最终还是按照“狂”的本意去解释“狂”的,如文中出现的“口出狂言”、“狂犬症”等词。但我以为问题在于是赞成这种“狂”——“志气”呢?还是反对呢?是对这种“狂”嗤之以鼻呢?还是刮目相看呢?
  我想起了郭老的另一则趣事。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人民日报》第八版发表的一组《孩子们的诗》,其中有一位初中一年级学生写的《小作者》诗中写道:别看作者小,诗歌可不少,一心超过杜甫诗,快马加鞭赶郭老。
  郭老在报上看到这首诗意味深长地自语道:“我完全同意,他们一定会超过我们,特别是超过我。”“超杜甫,赶郭老”,可谓“口出狂言”、“狂妄之极”,但是郭老不这样看,反而欣慰的同意。为什么呢?郭老不就希望一代要比一代强吗?如果这位小作者没有这种“超杜甫、赶郭老”的气魄和志向,他写的诗怎能日渐提高呢?我们没有这种超过前辈的勇气,又怎么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假如这位小作者最终未能超过杜甫、赶上郭老,我想也绝不会招人嗤笑的,因为小作者这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精神和高远的目标,就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道。
  纵观中外历史名人,哪一个不是胸怀壮志,有些甚或“口出狂言”。陈涉躬耕垄中,尚怀鸿鹄之志;刘邦、项羽在秦始皇统治的淫威之下,亦曾觊觎皇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有着超人之志,不同凡响。马克思十七岁就选择了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周总理十二岁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读书的志向。虽然他们的奋斗目标不同,志向各异,但这种志气是值得人们钦佩的。
  固然,“为人第一谦虚是。”但是谦虚并不是不要志向。倘以为郭老小时写下的“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之句与后来成为大文豪没有直接联系,恐怕有欠公允。因为“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巴斯德语),有志者事竟成。如果郭老自小没有远大的志向,那么他后来如何做出大事情来呢?
  我有个朋友,他翻阅了大量的名人传记后,得出成功的三条见解:自信、勤勉和坚持。这和爱默森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的看法是一致的。我们是需要这种自信心的,这种自信心是有助于我们做出大事情来的。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我们鄙视那种口出狂言吹牛皮的人,我们敬佩胸怀大志献身四化的勇士。我不称颂说“狂”,我赞成立志!
  如上所述,难免有偏颇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建宁
责任者
任光武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