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舞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1787
颗粒名称: 春节舞林
分类号: G210
摘要: 春节过后,正月十五前,不论在古城街市或山乡村落,人们都兴高采烈,为庆贺过去一年的劳动收获,祝愿一元复始的吉祥如意,而载歌载舞。
关键词: 春节 民间 舞蹈

内容

春节过后,正月十五前,不论在古城街市或山乡村落,人们都兴高采烈,为庆贺过去一年的劳动收获,祝愿一元复始的吉祥如意,而载歌载舞。
  固原地区传之已久的民间舞蹈有:
  《竹马灯》
  《竹马灯》固地俗叫《纸马子》原是一种“献神舞”。
  马分前后两截,系在舞者腰间。马以毛竹或木条扎成。马颈戴上一串马铃,马体腔内插上蜡烛,便名叫《竹马灯》,近来已多不设灯。
  扮演者以小孩充当,数人或十数人不等,一般需要双数。舞蹈时,做骑马姿势,马铃抖动,锣鼓齐鸣,组成响亮悦耳的合奏,一会儿徐徐前蹈,悠扬飘荡;一会儿快马加鞭,风驰电掣。队形时而组合,时而分开,穿插迂回,进退绕转,变幻多样。马蹄得得,马铃锵锵,舞蹈形象逼真,朴素健美,是一种欢快感很强的民间舞蹈。
  《跑场子》
  《跑场子》类似《秧歌舞》,但身躯不作大幅度扭动,也不对舞作相,只碎步小跑,两臂摔动,健康朴实。它源于远古时代,打猎或农业劳动间歇的时候,劳动者男女互相追逐跳跃,后来就成为预祝丰收的舞蹈了。这种活动,仅在春节出现,时间在“破五”以后。
  舞者有的手举龙凤大旗,有的摆动五色小旗,有的擎着各色排灯,有的打着各样花灯,有的拿着各种仪杖,有的甩动彩绸手帕,组成大型集体舞蹈。
  舞蹈时,以一人手举飘带纷披的伞形花灯为指挥,有锣、鼓、钹、唢呐、笛子等乐器伴奏。舞蹈以跑圆场开始,队形在指挥下变幻,形式风格各自不同,一般的是:“一字长蛇”,“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喜临门”,“五福捧寿”,“六合同春”,“七星共照”,“八仙过海”,“九龙攀柱”,“十字连环”。最后以长龙攀柱和跑大场结束,故名《跑场子》。舞蹈场面宏大,朴素热烈,往往观众也挤身队伍,舞至鸡鸣。
  《兽脸子》
  固原地方,把头戴面具的舞蹈,叫作“兽脸子”。顾名思义,这种舞蹈起源于汉代“象人”的传统表演。但本地流传下来的只有“大头和尚戏柳翠”一种舞蹈,是个双人舞。舞者一人头戴和尚面具,一人戴少女面具。和尚名叫月明和尚、据说月明和尚为西湖高僧,柳翠是玉通和尚遗女,月明为了引渡柳翠,就戴着面具现身说法,以展示柳翠前因,所谓“清了(月明又号清了)和尚度柳翠。”传久失真,舞蹈动作由庄重文雅,转化为轻盈浪漫,由质朴的古风,演变为生活俗气,加之头戴的面具特大,面具又嘻皮笑脸,引人发笑,人们便叫做“大头和尚戏柳翠。”
  舞蹈的动作细腻,想象丰富,诙谐幽默,使人情趣横生,尤其孩子们更喜欢看这个表演。舞蹈自始至终,由笛子和鼓乐轻轻敲打,节奏鲜明,动作合拍。这个舞蹈也有预示吉祥的意思,后来就专门成嬉戏逗趣的舞蹈了。
  此外,还有许多流行更为广泛的舞蹈,如声音宏亮、吐字清晰。语调抑扬顿挫的只说不舞的《春官舞》;有形象生动的《旱龙船》;有象征无畏、预兆万事大吉的《狮子舞》;还有本地俗叫“害婆娘”,以打浑调趣,逗人发笑的《丑婆舞》等等。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焦建人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