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与地方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固原日报》 报纸
唯一号: 310420020220000917
颗粒名称: 地方志与地方史
分类号: G210
摘要: 固原地区及各县编纂地方志的工作已经开始。争取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编出一部新的地方志,这是全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党政领导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 地方志 地方史 历史 著作

内容

固原地区及各县编纂地方志的工作已经开始。争取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编出一部新的地方志,这是全地区各民族人民的愿望,也是党政领导对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要求。
  地方志是我国传统的一种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是由史、书、志、记录、传、图、经等书籍逐步演变而来的一种特定体裁的著作。它具有很强的地方性、连续性、广泛性、资料性、可靠性等特征,综合反映一个地方的建制、沿革、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人物、事件、典章制度以及天文、地理、风俗、人情等,是内容广泛的、著述体裁的“一方资料性百科全书”。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章学诚认为地方志作用很大,它能“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但是,“志”不同于“史”,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一是“史”主要是记述过去,往往以时间、事件为中心线索,侧重事件的纵向发展,“详古略今”;而“志”虽有时也要追溯过去,但主要是记述现状,“详今略古”。二是“史”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线索,记事比较集中,而“志”举凡一地,事无巨细,只要有意义,都在记述范围之内。三是“志”贵详细,而“史”存大体。远在夏商时期,朝廷就分置左、右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代司马迁就是专职的史官,号称太史公。魏晋以来,秘书修著作史;明朝以后,修史属翰苑诸臣,所以翰林也叫太史。明清两代就很重视方志的编修,各地都设有专修方志的机构,由主要官员主持,并聘请当地著名文入学者参加撰写。也有私人撰修的。所以全国各地几乎都有自己的方志。
  今天,我们编写新型的地方志,有着很多好处,可以通过对地方的历史与现状的研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教育人民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发展生产。因此,它是建设两个文明的需要,它将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历史的依据和借鉴。为此,我们要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写出真实、可靠、科学的地方志来。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后代在继续我们的事业时,能“前有所稽”,并写出比我们更好的“后有所鉴”的新志来。

知识出处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

《固原日报》是中共固原地委机关报 ,1984年12月创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佘贵孝
责任者
章学诚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