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金陵陶氏家谱》
唯一号: 310330020210000001
人物姓名: 陶渊明
人物异名: 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别名:陶潜
文件路径: 3103/01/object/PDF/3103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008.pdf
性别:
时代: 东晋
出生年: 365年
卒年: 427年
籍贯: 星子县
民族: 汉族
亲属: 陶侃;陶茂;陶逸;孟嘉

传略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别名陶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人。 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逯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今天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基”,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留世语录:“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留世作品:《命子诗》、《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词》等。 孟浩然评: 赏读《高士传》,最佳陶征君。 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李白评:陶令日日醉,不知无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外,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 杜甫评: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 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 白居易评: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族氏犹未迁。 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先生去我远,纸墨有遗文。 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 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 其它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苏东坡评:“遇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欧阳修评:“晋无文章,唯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词》” 王安石评:“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已。” 辛弃疾评:“须信禾菊东篱,高情千戴,只有陶彭泽。” 近代社会如鲁迅,梁启超等等很多,亦对陶渊明推崇有加。 简评:不为五斗米,难得一杯酒。 采菊抒闲情,叩门为饱腹。 梦中桃花园,一人居千古。 我今欲仿之,人间无此路。 另评:先生恋酒,引无数才子仿效。醉昏昏。 一时明白,半天糊涂。您是洒脱,却又把多少少年耽误。 梦游桃园,醒来后日子难过。轻飘飘,有菊欣赏,无米下锅。 我若像您,如何免一家老小不饿。

知识出处

金陵陶氏家谱

《金陵陶氏家谱》

出版者:甘肃省白银市

本书记述了由陶常清2013年1月编写关于金陵陶氏家谱甘肃省白银市出版发行的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