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群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978
颗粒名称:
群众文化
分类号:
G24
页数:
5
页码:
566-5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9年石嘴山解放后群众文化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石嘴山市
农村科普活动
内容
群众文化
1949年石嘴山解放后,惠农县(今惠农区)人民政府设立文化教育科,负责石嘴山地区群众文化工作。1951年,成立了市境第一个文化馆,组织成立基层群众文化队,建立读书、读报组,组织起秧歌队,配合当时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扫盲、婚姻法宣传等政治任务,演出一些秦腔剧目和皮影戏、说唱节目等。春节、元宵节、庙会或集市期间,组织秧歌、高跷等社火演出和皮影戏表演,深受群众欢迎。1956年,随着农村合作化高潮的到来,各农业合作社先后成立了文艺演出队,冬闲集中排练演出眉户小戏等。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以公社为单位,组织各大队进行文艺会演。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石嘴山工业开发建设正热火朝天,厂矿企业机关单位从建设工作选材编排文化演出,为建设者加油呐喊。全市城乡群众文化红红火火。
1960年石嘴山市成立后,设立市文化教育局,新建了文化馆,组建了以石嘴山矿务局文工团为骨干的“宁夏职工文艺演出代表团”赴京参加全国职工会演。成立了电影管理站,兴建新华书店、电影院、影剧院、俱乐部等。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设立,标志着石嘴山市文化事业“正规化”建设的开始。然而好景不长,就在石嘴山豪情满怀发展文化事业之时,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革”中,受“左”的思想指导,文化活动非常单调,除大兴“忠字舞”外,主要文化活动就是组织群众反复观看《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8个“革命样板戏”;厂矿机关学校纷纷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排练演出样板戏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群众文化活动恢复兴起。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城乡60多支社火队在街头表演,喜气洋洋。平日里,各县区、厂矿企业的老年秧歌队,早晚活动,融娱乐与健身于一体。
20世纪80年代初,配合“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大武口乡共组织了近千人参加的业余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文艺节目,歌颂新人新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镇厂矿兴起了“交谊舞”热。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歌厅、舞厅和自娱自乐的卡拉OK演唱遍布市区街道。全市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农村文化迅猛发展,日渐成熟,各类演出丰富多彩。1988年创刊的中共石嘴山市委机关报《石嘴山日报》,开辟群众文化专栏,为群众文化宣传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特别值得记述的是石嘴山“广场文化”活动。自1997年在大武口人民广场(2008年更名为和平广场)举办全市首届广场文化演出以来,广场文化已成为全市群众文化的一大亮点。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广场文化作为实施“文化工程”的一项战略任务,每年“五一”至“十一”期间,组织周末广场文艺演出。是年9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在石嘴山市召开全区市、县文化现场会,向全区推广石嘴山广场文化活动经验。到1998年,广场文化活动已在全市各县区全面铺开。2000年石嘴山市将“广场文化”更名为“广场文化艺术节”。2003年,平罗县宝丰镇首次举办回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充分展示了回族民间文化的魅力。2004年,大武口人民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之一,市群艺馆获得“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组织奖”。
2008年4月3日,自治区“文化服务进农户”暨“百乡千场”下乡演出活动在平罗县黄渠桥镇农贸市场启动,吸引了数千人观看。同年8月25日,宁夏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在大武口区龙泉村开幕,艺术节上由农民创作的刺绣、绘画、书法和剪纸作品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一年,石嘴山市第九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拉开帷幕,节目以改革开放30周年、喜迎奥运、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等重大节庆活动为主,推出、唱响了一批宣传石嘴山的新歌新曲。国务院直属口“五七”干校博物馆作为自治区成立50周年献礼工程,也于这一年在石嘴山建成开馆。这是石嘴山市首家博物馆,也是全国首家以“五七”干校历史为内容的博物馆。
截至2009年,全市先后举办九届广场文化演出,累计广场演出一千余场;举行全市性大型群众文艺演出“中华大家唱卡拉OK”大赛、“金兰杯”少儿键盘乐大赛,小歌手、小乐手、小舞蹈大赛,“群星杯”业余文艺演出大赛,中央心连心艺术团慰问演出,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石嘴山篇演出,“爱国歌曲大家唱”石嘴山篇演出等40多场次,举行各类中小型文艺演出300多场次。
与此同时,花灯展览逐渐发展,元旦、春节、元宵节都举办灯展。市第十三小学因坚持将回族文化作为必修课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传承保护基地”;黄渠桥羊羔肉、民间铁艺、武当庙会、青花瓷盘烧制被纳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民间烙铁画、贺兰山版画、木雕、剪纸、花灯被列入市(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全市共有文化馆3个,图书馆3个,影剧院2个,展览中心1个,专题博物馆2个,乡镇文化站1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9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113个,农村中宣传文化中心户184个,文化大院98个。已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