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教育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9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教育事业
分类号:
G527.43
页数:
7
页码:
550-5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的教育事业,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等情况。
关键词:
教育事业
石嘴山市
学校教育
内容
幼儿教育
1953年10月,在平罗县城第一小学设幼儿班,招收3~6岁的幼儿36人。1959年独立成立幼儿园。到1962年,石嘴山市、石嘴山矿务局办起幼儿园2所,入园幼儿188人。1978年市区有幼儿园10所,入园幼儿188人。2000年,全市有注册登记的各级各类幼儿园67所,在园幼儿14616人;次年全市幼儿园增加到100所,在园幼儿13732人。到2009年,全市登记注册的幼儿园62所,其中有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5所,即石嘴山市幼儿园,惠农区第一幼儿园,平罗县第一、第二幼儿园,大武口区幼儿园;有一类幼儿园11所。全市在园幼儿15755人,教职工980人,其中专任教师642人。
义务教育
1949年石嘴山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市境所有学校,废除旧的训育制度。是年,平罗、陶乐、惠农3县共有小学76所,在校学生52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8.8%,女学生占在校学生15%,回族学生占在校学生18%。1950~1952年,在“学校为工农开门,教育为政治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指导下,在农村利用农闲时间兴办“冬学”“民校”,对青年农民进行文化教育。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贯彻“公办民助和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原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到1956年,市境小学发展到115所,比1949年增加39所,在校生12037人;中学5所,比1949年增加3所,在校生709人。1958年在“大跃进”形势影响下,全市小学由1957年的143所发展到220所,有部分小学附设初中班。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学教育超过了国民经济承受能力,导致教学设施、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学质量低下。1953年,按照“整顿,巩固,重点发展,保证质量,稳步前进”的方针,除对原有小学进行巩固外,各县又新发展部分小学。到1956年,市境共有小学11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达50%。
1960~1962年,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公办、民办中小学实行改、撤、并、复。到1963年,市境小学压缩到136所。1964年,贯彻“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在城乡大办‘半耕半读’”教育,惠农县、平罗县、陶乐县先后办小学耕读班100余所,各厂矿小学也办起工读班,学龄儿童入学率由53%上升为86.2%。“文化大革命”初,教育受到冲击,但农村各大队都办起了民办小学。“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后,学校“停课闹革命”,直到1968年“复课闹革命”,这一时期,小学由六年制改为五年制,中学由“三三制”改为“二二制”。1971年,中断招生5年的大中专院校恢复招生工作。到1973年,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7%,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2.6%。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党和人民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全市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市境拥有小学245所,在校学生87765人,城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1%,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1%。20世纪80年代,城乡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普及初等(小学)义务教育。1989年,市境有小学254所,在校学生8306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市区达到100%,农村达到98%。
20世纪90年代,城乡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提高普及中等(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打基础。2000年,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77所,在校学生981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城市100%,农村99.6%。2009年,全市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5所,在校学生90049人,有专任教师5925人。
普通高中教育
1949年,市境共有惠农中学、平罗简易师范(1954年改为平罗中学)2所中学。1956~1957年,惠中、平中扩充为完全中学。到1970年,全市有普通完全中学41所,1980年有81所,1990年有71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市境部分普通完全中学高中与初中脱钩办学。到2000年,全市有普通高中21所,在校学生9928人,专任教师802人。2005年9月,石嘴山市第三中学被批准认定为自治区一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平罗中学被批准认定为自治区二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到2009年,全市有普通高中15所,在校学生17362人,专任教师1139人。
中等职业教育
民国30年(1941年),国民党中央教育部边疆教育司派边振方在惠农县黄渠桥建立国立绥宁师范学校。该校设简师2个班,学制4年;普师1个班,学制3年。1950年停办,简师并入惠农中学,普师并入宁夏师范,先后就读者近千人,其中简师毕业600余人,普师毕业300多人。民国34年(1945年),平罗县设立简易师范,1954年简师改为平罗中学。
1960年,在黄渠桥创办石嘴山初级师范学校和石嘴山中级卫生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石嘴山市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开端。1961年石嘴山初级师范学校与石嘴山市第一中学合并。1966年,市中级卫生学校停办;1979年市第一人民医院恢复成立石嘴山中级卫生学校,后迁址至大武口第二人民医院,1983年停办。
1976年,设立石嘴山师范学校,面向银北地区招生。当年招生4个班150名学生。学校先后开设普师、幼师及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加强班。同年宁夏煤炭厅在大武口区创建煤炭技工学校,1984年与自治区煤炭厅干部学校合并,1985年更名为宁夏煤炭工业学校,1987年改为宁夏煤矿学校,成为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增挂宁夏第一工业学校牌子。1980年,首次在市第八中学附设电子职业高中班,成立市第一职业中学。次年筹建石嘴山市教师进修学校。2000年石嘴山师范学校停止招生,20多年间共毕业学生4357人。2001年全市有职业中学2所,学生1286人,教师88人;有技工学校1所,学生397人。截至2009年年底,全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在校学生10146人。
高等教育
20世纪80年代初,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农业广播学校、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后在石嘴山市招生办学。还有一些大专院校在市内有关企业、部门设立函授站,招收在职职工进行函授教育。这一时期,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宁夏工业职工大学、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3所职工大学在市内诞生,结束了境内无高等学校建制的历史。
1985年,石炭井矿务局职工曾文结在大武口创办了宁夏第一所民办学校——宁夏石嘴山联合职业大学,后改名为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宁夏理工学院。2006年,政府在大武口新区划拨土地1400亩和水域面积3000亩,开工建设理工学院新校区。到2008年,学院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名在校学生的教学楼AB座、实习实训车间、图书馆、信息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公寓、教职工和学生食堂、青年教师公寓等建筑相继竣工并交付使用。学院现有机械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管理系、电气信息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等9个系(部)两个中心。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等30多个本、专科专业。2009年学院有专兼职教师543人,其中专职教师331人,在校生5700余人。
成人学历教育 市境内高等教育学历教育考试有两种形式:一是参加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得高等教育学历;二是参加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石嘴山市分校的考试。1987年,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开始每年两次的高等教育学历考试,开设汉语言文学和党政理论两门专业。2001年开始,考试由一年两次增加为一年三次,考试专业也不断增加。是年,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石嘴山市分校通过自治区电大评估,次年通过教育部高教司、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中期评估。2006年通过教育部“中央电大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同年被中央电大确定为全国统一考试考点;2007年成为自治区唯一一所,全国50所“全国示范性基层大学”之一。先后开设教育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13个。2009年在校生3300人,建校以来累计培训毕业生2336人,为推动石嘴山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特殊教育
1991年3月石嘴山市聋哑学校成立,开创了石嘴山市特殊教育的先河,是银北地区唯一一所寄宿制特殊教育学校。到2002年,学校有6个教学班,学生60多名,教职工18人。是年,全市有161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各类中小学随班就读,其中视力残疾26人,听力语言残疾21人,智力残疾114人。各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盲童达87.5%,视力语言残疾达66.7%,智力残疾达58.7%,肢体残疾达71.4%,精神残疾达57.1%,综合残疾达30.4%。2004年1 1月,新建的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并交付使用。新校占地2021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00平方米,可容纳12个教学班,供200人寄宿就读。截至2009年,市特殊教育学校共有12个教学班,112名学生。教职学历合格率为100%。
“两基”与“教育强市”工作
“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2003年,石嘴山市通过自治区“两基”工作复查验收后,继续把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作为重中之重,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向两头延伸,重视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夯实教育基础。全市学前一年入园率98%,市区适龄儿童学前3年教育受教育率96%。初等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保持在100%;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入学率达80.98%;初等义务教育阶段和初级中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辍学率分别为0.005%和1.35%;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和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99.86%和94.24%以上。高标准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以上。
2005年,惠农区、大武口区率先在全自治区接受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评估(试点),2007年高标准完成了创建“教育强区”的任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教育强区”县区。次年平罗县又通过了自治区创建“教育强县”工作验收。至此,石嘴山市各县区全部完成了教育强县区创建任务,率先在全区实现了“教育强市”的目标。
2008年6月,国家督导团评估检查组对石嘴山市“两基”工作进行了评估验收,在总结检查情况时用了6个字,即“高、强、大、硬、齐、明”对全市“两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即:领导认识高,组织力量强,政府投入大,政策措施硬,大家人心齐,学校特色鲜明。全市“两基”迎国检工作成绩突出,被自治区政府评为“‘两基’迎国检工作先进集体”。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