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图书馆
石嘴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石嘴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期刊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石嘴山市成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903
颗粒名称:
石嘴山市成立
分类号:
D235.43
页数:
4
页码:
418-421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嘴山市的成立,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设立石嘴山市,石嘴山市的建立,理顺了石嘴山地区工矿企业与地方的关系,在党政领导、经济规划等各个方面,为贺兰山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
关键词:
石嘴山
政治
发展
内容
20世纪50年代后期,石嘴山贺兰山煤炭基地的建立,以及与此相关的电力、钢铁、冶金、建材等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构成了石嘴山建市的直接动因。贺兰山煤田的大规模开发,促使一些相应的企业,如钢厂、电厂等的相继建成或搬迁,人口进一步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厂矿企业党的组织关系、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仅靠惠农、平罗两个县级单位,很难将社会工作统管起来。因此,在石嘴山建立相应的地方党政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职权势在必行。
1958年9月8日,中共宁夏工作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共石嘴山工作委员会;次年1月10日,石嘴山市人民委员会筹备工作委员会成立。4月20日,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撤销惠农县,成立石嘴山市的请示报告》。7月24日国务院复电同意。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设立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将原惠农县的石嘴山等10个乡(镇)作为石嘴山市的行政区域,其余地区划归平罗县”。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当天,政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受董必武指派,带着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重托,与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于心清一同来到石嘴山视察工作,到石嘴山一矿看望慰问了采煤一线工人;翌年,习仲勋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期间,再次来石嘴山(瓷厂)视察工作。党中央对石嘴山的关怀,对建设中的石嘴山产生了巨大的鼓舞。
石嘴山市的建立,理顺了石嘴山地区工矿企业与地方的关系,在党政领导、经济规划等各个方面,为贺兰山煤田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建市之初,市辖10个乡镇,面积191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1731人,其中回族人口为6183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1963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石嘴山市和平罗县的区划调整:将原属平罗县的石炭井镇(时称大武口镇)和大武口公社的新联、简泉2个大队划归石嘴山市;将原属石嘴山市的黄渠桥、宝丰2个公社划入平罗县。
建市之时,正值“大跃进”时期。当时片面地强调“为建市献礼”,全市在各条战线上开展了持续性的“大跃进”运动。由于组织青壮劳动力进山大炼钢铁,一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加之以石嘴山为中心的贺兰山煤炭资源开发后,吸引了大量的外地移民,导致石嘴山地区的生活用品供应紧张。因此,到1961年年初,因“左”的错误和3年自然灾害而造成的生活困难,严峻地摆在了全市人民面前。
为了度过3年暂时困难时期,中共石嘴山市工委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精简机关工作人员,迁赶、下放盲目流入石嘴山地区的外地人员和城镇闲散人员。同时组织社员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开展生产自救,停办了一些盲目上马且无原材料的小企业……由于及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石嘴山市人民终于战胜了饥荒,度过了“低标准、瓜菜代”的3年困难时期。在此期间,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全市还相继开展了新的“三反”“五反”运动和“双反”运动,以及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城市反“五风”运动等。“双反”和“四清”运动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具体表现,它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挫伤了一部分干部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给石嘴山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后来市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对错误处理的人员进行了甄别、改正。
1963年12月9日~17日,中共石嘴山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170人,杨正喜代表石嘴山工委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石嘴山市委委员21人、常委8人。选举杨正喜为石嘴山市首任市委书记,陈杰、赵忠为市委副书记;会议选举产生了由7人组成的市委监察委员会,陈杰兼任书记。本届委员会连同届中调整或任命的常委有:杨正喜、陈杰、赵忠、马铁轮、孙彩轩、刘子信、孙昶、李希曾、白玉玺、张怀乐。
1964年5月,在国家“加快大三线建设”战略方针指导下,一批批沿海和内地大中型工业企业相继迁入石嘴山;同时,煤炭部还将石炭井、汝箕沟、呼鲁斯台矿区列为“三五”“四五”时期西北大三线建设的重点矿区进行建设,极大地增强了石嘴山市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面对新的建设任务,石嘴山市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团结奋斗,开展学先进、赶先进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努力紧跟大好形势,全市上下到处呈现出一派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在当时宁夏全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石嘴山市的工业大发展局面正蓄势待发。然而,这一切很快就被1966年5月爆发的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所延误。
知识出处
《石嘴山史纲 下卷》
出版者: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石嘴山市的历史与现状、自然与社会,从先秦南北朝始,至2009年底,反映了它的变迁历程,市建设发展的社会全貌等。
阅读
相关地名
石嘴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