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教育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2632
颗粒名称: 第十节 教育经费
分类号: G467.2
页数: 3
页码: 1313-13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罗县教育经费的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后,公办中小学办公经费纳入国家预算。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地方自筹资金、学杂费、勤工俭学收入及捐助等。
关键词: 平罗县 教育 教育经费

内容

清代,私塾经费由学生家长筹集,官办学宫经费由县署核支。书院、社学、义学经费来源于县署拨款、学田、学产及捐助。
  民国初,教育经费筹措办法仍沿袭清代的学田、学产及捐助,不足部分由地方自筹。民国22年(1933),教育经费改为公费。自民国22年(1933)至民国29年(1940)八月,平罗县教育经费共计19.14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公办中小学办公经费纳入国家预算。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拨款、地方自筹资金、学杂费、勤工俭学收入及捐助等。
  20世纪80年代前,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教育事业费支出56.01万元,“二五”计划时期145.5万元,三年调整时期145.07万元,“三五”计划时期368.08万元,“四五”计划时期559.1万元,“五五”计划时期907.24万元,“六五”计划时期1873.76万元,“七五”计划时期3861.7万元,“八五”计划时期9631.3万元(包括文化、卫生事业费)。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同年5月,平罗县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在全县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定》,迎接自治区人民政府“两基”验收。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平罗县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职工工资逐步增长)。
  “九五”计划期间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达到1.29亿元。为确保“普九”目标实现和“两基”顺利通过验收,在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县人民政府在1998年,确定49个部门和单位为支教部门,投入资金90.8万元,支援学校标准化建设。
  “普九”“两基”通过验收后,平罗县继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2006年、2007年县人民政府投入教育的各项资金分别为1.12亿和2.32亿,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107%。向全县中小学发放免费教科书和教辅资料价值319.4万元,核发免杂费资金1380万元,发放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66万元。在国家增加投入的同时,县级安排的小学每生每年40元、初中每生每年6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仍然不变。充分发挥政府主渠道作用,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工程、“百标”学校等项目工程,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1.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校舍面积近14万平方米,初中、小学生均校舍面积分别达到6.84平方米和5.31平方米,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县人民政府决定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学校“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民营企业为学校捐款捐物约600万元。全县各乡镇筹措资金2000多万元,对中小学校舍、危厕、危墙进行维修改造,帮助学校做好“四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十五”计划期间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27418万元。2002~2005年,争取到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48个、农村中小学寄宿制项目3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7个,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争取到逸夫项目6个,建筑面积5180平方米。“十一五”计划期间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8.54亿元。
  2012年,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寄宿生资助政策,按照小学每生每天补助3元全年补助750元,初中每生每天补助4元全年补助1000元补助标准,有1526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享受生活补助金123.9万元。按照资助比例不低于在校学生20%和每生每学年平均资助1500元标准,全县960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143万元。做好困难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为794名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433.85万元,比上年增加112人。开展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资助257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73.4万元。2013年,继续落实惠民政策,全县6.48万名学生受免费使用教科书,免费资金达34.2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活补助资金146.6万元,受益学生1213名。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45万元,967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293人,帮扶资金90.3万元。实施教育建设项目学校14所,新建单体项目25个,总建筑面积7.12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82亿元。全年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3.48亿元。

知识出处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平罗县志(重修) 下》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分二十六篇,内容涉及自然环境、政区、人口、矿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农业、林业、水利、工业、商业贸易、财税、综合经济管理、科技、政党与社团、公安司法、教育、文化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平罗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