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嘴山年鉴2021》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20001817
颗粒名称: 惠农区
分类号: Z9
页数: 5
页码: 381-3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20年石嘴山市惠农区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情况。
关键词: 惠农区 石嘴山市 2020年

内容

【中国共产党惠农区委员会】
  书记 梁福祥
  副书记 王宇翔
  田兴海(2020.04离任)
  李金泉(2020.04任)
  常委 罗万信
  李继发
  张明俊
  张强德
  张新(2020.04离任)
  王国斌(2020.04任)
  何红(2020.11离任)
  李世金(2020.11任)
  侯必仲
  【惠农区人大常委会】
  主任 邵珠宝
  副主任 赵建国
  陈忠福
  罗彬
  温安宁(2020.01任)
  【惠农区人民政府】
  区长 王宇翔
  常务副区长 张新(2020.04离任)
  王国斌(2020.04任)
  副区长 侯必仲
  马立华
  刘占强(2020.04任)
  雷文
  陈奇峰(2020.10离任)
  郑兴元(2020.10任)
  【政治协商惠农区委员会】
  主席 田兴海(2020.01任)
  党组副书记 张明俊(2020.01任)
  副主席 徐永宏
  曲显普
  杜海雁
  【综述】 惠农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坚决按照自治区、市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安排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8%;四级税收增长6%;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6%、8.5%,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自治区、市前列。
  【人口】 据惠农区公安户籍数据显示,2020年年末,惠农区总家庭户数为72368户,户籍总人口数为177373人;城镇人口119675人,乡村人口57698人;当年新出生1102人,死亡1247人;户籍由外省区迁入惠农区1915人,户籍迁出辖区人口4190人。
  【疫情防控】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跟党中央、自治区、市党委、政府和区委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严格执行“防、控、治、保”各项措施,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各级党组织、各条战线、各行各业闻令而动、听令而行,举全区之力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构建了高效有序、行动有力的组织体系,筑牢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抗疫坚固防线,累计投入抗疫资金1688.6万元,全力做好源头防控、物资保障等工作,取得了病例“零”发生的重要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宁夏“北大门”,防控成效得到自治区、市领导高度肯定,荣获自治区级防疫先进集体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2个、先进个人19人、优秀共产党员2人。
  【精准扶贫】 统筹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扎实推进“四查四补”(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同步推进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和城乡困难群众扶贫帮困工作,持续加强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监测和帮扶工作,红果子香菇大棚、银河苑就业车间等5个扶贫项目建成投运,完成了“多人多代”、危房改造等突出问题整改,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巩固率、饮水安全覆盖率均达到100%,261户112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退出。
  【工业经济】 2020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2.68亿元,争取各类资金8.98亿元,86个区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实施技改项目61个,1月至11月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4.4%,建龙龙祥、恒力生物、盛港煤焦化等7个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所有新建项目亩均投资达227万元、可实现亩均税收23万元,转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引进落地项目59个,实际到位资金81.7亿元,5个专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循环经济产业链关联度达87%。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累计淘汰工业落后产能93.8万吨,全面关闭贺兰山内煤炭产能700余万吨,彻底摆脱了对煤炭采掘业的依赖,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7.3%,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42.7%,投入强度增长1.46个百分点,工业产品单价实现每吨百元、千元向几万元、几十万元的跨越,氰胺、ADC发泡剂、全密封钢丝绳等越来越多的“单打冠军”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蹚出了一条符合惠农实际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农业产业】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村集体实现营收1120万元,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底线。抢抓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的机遇,发挥“富硒”优势,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休闲保健食品加工产业,积极培育肉牛、滩羊、枸杞等特色产业,实施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园扩规提质工程,脱水菜、优质奶、枸杞产业稳步发展,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园获批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脱水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批自治区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提升改造乡村闲置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让闲置农房“共享”,大力打造绿色生态农村,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带动农民增收。
  【第三产业】 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项目逐渐发展壮大,马家湾村、银河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简泉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大地天香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辖区A级旅游景区“零”的突破,宁夏煤炭地质博物馆、石嘴子公园、石嘴子码头公园相继建成开放。“地摊经济”“夜间经济”激发了消费活力。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西北矿产品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期货交割库项目建成投运;推动陆路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一体发展,加强与天津港等贸易往来,全年发运各类货物1100多万吨,同比增长19.6%;引进外资、港澳台企业2家,开放水平稳步提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85%以上实现“一网通办”,90%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有序开展,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新兴产业】 持续培育创新主体、建强创新平台、丰富创新载体、转化创新成果,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深入推进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为历年之最,新增小巨人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占比达40.7%,R&D投入强度达2%。通过产业引才聚才,柔性引进博士、院士等高层次人才220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动能更加强劲。
  【乡村振兴】 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和增值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园升级为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脱水蔬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批自治区首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高标准农田1.38万亩,特色优势农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完成,建设美丽村庄5个、环境整治示范村10个,改造农村危房127户,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农村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3%、92%、40%以上,东永固村获评自治区枸杞产业整村推进试点村,乡村环境更加靓丽。
  【转型升级】 认真落实“5+3”项目推进机制,实施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项目61个,技改投资增长54.49%,建龙龙祥、恒力生物等7个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实施企业成长培育计划,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自治区数字化车间2个,入选宁夏新材料产业重点企业6家,石嘴山经开区(淄山—河滨化工区)被认定为自治区化工集中区,5个专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加快经开区整合优化,31家企业享受电价补贴,淘汰落后产能13.5万吨。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个。积极培育全域旅游、商贸物流等新产业新业态,西北矿产品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期货交割库项目竣工投运,陆路口岸全年发运各类货物增长19.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4%。
  【创新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五大行动”,加快15个科技合作项目建设,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增长63.6%,新增小巨人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8件,R&D投入强度达到2%。巩固提升“双创”试点成果,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66户、小微企业451户,石嘴山经开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突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与3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关系,获批院士工作站2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技术创新中心9家,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占比达40.7%。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柔性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20人,高质量发展的智力动能更加强劲。
  【生态保护】 坚持以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为引领,深化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内整改任务基本整改到位,严格落实“1+9”专项行动方案,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项目34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7.9%。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贺兰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成果持续巩固,黄河惠农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三、五排平均水质达到Ⅳ类,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整治绿化裸露土地2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75%。加大西河桥、红果子、103、104片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生态环境部反馈的14个沿黄工业固废堆点整改,“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处置“僵尸企业”35家,盘活闲置土地3415亩,为优质产业项目腾出了空间。
  【城市建设】 着力打基础、提品质,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保牌”,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和村镇2个。推进城市特色建设,高标准完成安乐桥街、安乐桥市场等提升改造,下大力气集中整治煤炭路、后山梁、西环路等脏点乱点,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实施南北大街排水防涝系统提升改造等一批惠民工程,增设公交站亭98处,改造棚户区367户、老旧小区6.3万平方米、背街小巷8.6万平方米,规范提升10个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加强无物业小区管理,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包银高铁(惠农段)加快建设,国道110惠农至大武口段全面亮化,维修养护道路(街)5万平方米,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放管服”改革】 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实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措施,全面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政务服务事项85%实现“一网通办”,90%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83%实现“不见面”办理,30项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58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社会投资项目施工许可分别控制在1个、2个、40个工作日内。减税降费落地见效,全年减免税费2.68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6454.96万元,无分歧欠款全面清零,成功退出债务风险预警区和提示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区村集体实现营收1120万元,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三争”工作成效明显,争取各类资金9.88亿元,增长24.6%。全年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9个,实际到位资金111.09亿元,增长19.9%。外向型经济不断增长,常态化运行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新引进外资企业2家,净出口额6.93亿元,增长30.2%。
  【民生实事】 坚持将80%以上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领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城镇新增就业42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4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尾闸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被认定为自治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市四中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获评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1个、全国优秀少先队员1人,市十五中、惠农小学被自治区确定为“互联网+教育”标杆学校。稳步推进健康惠农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激励机制在全区推广,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增自治区“健康细胞”示范点13个。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乡低保审批权限全面下放,残疾人康复中心建成投运,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119%、101.22%。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困难退役军人包联帮扶工作经验在全区推广交流。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六大治理”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进一步巩固扩大,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均低于自治区下达的控制指标,矛盾纠纷化解率和信访积案办结率分别为95.68%、88.35%,连续六年命案侦破率100%,公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两晒一促”文旅推介活动提升惠农知名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荣获“万步有约”健走大赛全国优秀健步走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累计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个、自治区级28个、市级101个,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自身建设】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建立区政府党组“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守初心、担使命,抓转型、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决。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向区委请示报告制度,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分别为92.6%、92.7%,办复率均达100%。推进依法行政,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圆满完成“七五”普法终期验收,尾闸镇和平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问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支持区监委依法履职,加强审计监督,节约政府投资6472万元。基层减负成效明显,全年文件精简38.8%、会议减少16.4%。(樊月凤)

知识出处

石嘴山年鉴2021

《石嘴山年鉴2021》

本书是由曾养民主编的《石嘴山年鉴》,是石嘴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编纂委员会编纂、石嘴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承办的地方综合性年刊,本年鉴设专载、市情综览、大事记、中共石嘴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纪检监察、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工青妇、政法、综合管理、工业、农林水牧、城建环保、交通邮电、财税金融、商业贸易、科技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卫生、社会生活、县区概况、人物、文件24个部类,下设分目和条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樊月凤
责任者
梁福祥
相关人物
王宇翔
相关人物
田兴海
相关人物
李金泉
相关人物
罗万信
相关人物
李继发
相关人物
张明俊
相关人物
张强德
相关人物
张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惠农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