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殿试金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默斋拾遗》 图书
唯一号: 310320020210000063
颗粒名称: 清代殿试金榜
分类号: D691.349
页数: 12
页码: 315-326
摘要: 本文《清代殿试金榜》一目分别收录了俞德渊、张鸿翼、俞寿祺三名进士的殿试金榜榜文,还收录了嘉庆皇帝引见丁丑散馆人员的名单和制书等。
关键词: 考试制度 榜单 清代

内容

嘉庆皇帝引见丁丑散馆名单①
  清·吏部
  己亥②。引见丁丑科散馆人员。得上口日修撰吴其浚业经授职。其清书二甲庶吉士李钧,汉书二甲庶吉士祁寯藻③、龙元任④、徐法绩、张日晸、周贻徽、陈肇、沈巍皆、朱阶吉、赵柄、王植、许乃赓、陈沄、郎葆辰、蔡学川、潘光藻、毛树棠、成世瑄、李煌、牛鉴⑤、吴坦⑥、陈功、龙瑛、王兆琛、穆馨阿、汪琳、雷文模俱著授为编修。清书三甲庶吉士黄德濂,汉书三甲庶吉士德兴、胡国英、李惺俱著授为检讨。彭玉田、周炳绪⑦、宗室保瑞⑧、闵受昌、曾锡恩⑨、赵先雅、徐培深、王铸、巫宜禊、裘元俊、潘光岳、裕泰俱著以部属用。强望泰、赵荣俱著以内阁中书用。王金策、时式敷、岳镇东、龚裕、周如兰、祁墡⑩、冯赓扬、陈逢年⑪、刘冀程、俞德渊、绳格、马伯乐、祥宁、董承熹、徐琪俱著以知县即用。毛家槐、章棨、庞大奎俱著归原班铨选。
  嘉庆丁丑科俞德渊殿试金榜①
  清·吏部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吴其浚(状元)凌泰封(榜眼)吴清鹏(探花)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00名
  孙如金 张颉云 赵柄 徐璂 朱阶吉 吴敬恒 龚裕 裕泰②
  沈兆沄 赵荣 胡锡麟 徐培琛 廖鸿苞 朱能作 赵炳言 罗英③
  周宏绪 鲁锡恩④ 胡柏材 徐法绩 龙元仁 周贻徽 刘嘉会 彭玉田
  雷文模 易曰廉 贾亮采 浦曰楷 庄瑶 李煌 王植 吾德宁
  巫宜楔 潘光岳 陶惟煇⑤ 郎葆辰 许乃赓 沈巍皆 陆尧春 董基诚
  有庆 张日晸 毛树棠 蔡学川 祁增 董承熹 时式敷 吴名坦
  马伯乐 丁泰 王贻桂 赵先雅 徐泮 李长峰 汪琳 叶梦芝
  岳镇东 俞登渊⑥ 祥宁 涂国用 谭敬昭 李钧 周如兰 王金策
  成世瑄 陈肇 魏鸿 陈沄 章棨 潘光藻 王允中 绳格
  李镕经 贾杨宗 穆馨阿 林士斌 邵堂 沈第 刘冀程 陈功
  张惇训 熊璞 胡岩 吴大宣 叶殿铭 张攀柱 裘元俊 王铸
  孙鹏九 王兆琛 杨所宪 余毓祥 王克敬 张富经 保瑞 杨作梅
  彭履坦 张士醇 龙瑛 毛家槐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52名
  伍绍诗 郜文英 张沣中 汪云任 刘祖焕 康节 汪河 金开第
  李惺 德玉 吴曾贯 邹柟 王辑宁 庞大奎 吴思权 德兴
  郑谦 杨景轼 胡国英 陈燕 牟雯 倪济远 王鹄 李廷辅
  全钰 李佩莲 廖运发 孙继谋 那丹珠 张楷 王吉士 文廷杰
  张绍衣 沈锡之 功普 柳际清 冯赓扬 梁栖鸾 奚先恺 戈其迈
  周百顺 方亨衢 刘与权 王正 闵受昌 阎学海 黄德濂 刘承谦
  廖甡 袁汝嵩 雷文楣 樊师仲 徐鼎臣⑦ 王朝桂 杜堃 时联辉
  利瓦伊桢姜语晓 黄绥诰 路应廷 段程序 萨尔吉祥 陆元烺 袁坦
  李光瀛 杨凝阳 王延年 张伟 陈宗鲁 杨学颜 潘黼 林筠
  齐培元 安树桐 斐成章 夏际堂⑧ 卢超宗 吉泰 沈乃菘 吴鼎元
  桂彬 江舻 林飞鹤 芈翔 刘斯誉 郑若潢 于殿章 秦敦原⑨
  段联锋 石交泰 施棠 陈信芳 何燮 梁序镛 孙右章 霍庆姚
  吴尚知 查耀文 周植 傅宣化 郑凤翔 贺荣绪 倪植 李恒泰
  郭璋 刘清和 业桐封 朱士达 钟汪杰 刘邦鼎 胡效曾 许湘
  侯万福 张梦骥 罗丰宾 林时行 梁景元 杨霖川 春和 王元洪
  永泰 龚琮 李亨谦 沈惇成 汪熙 谭骧 周维新 曹锡田
  强望泰 石朝栋 凌汉奎 李开元 李根深 梁弼 吉秉奇 罗士蒸
  巫揆 李时升 何有书 王甘霖 董宪 余昌泮 闻通 王祖焯
  边孔扬 段联樇⑩ 马光澜 李仙蟠 王兆辰 黎永赞 王长卿 张海澜
  嘉庆皇帝引见丁丑散馆制书①
  清·嘉庆帝
  策试天下贡士费庚吉等二百二十四人于保和殿。制曰:“朕寅承昊穹眷命,列祖贻庥,翼翼兢兢。于今二十有四年,周挠甲以斟元,衍长庚而集祜,万方清晏,百谷庆成,四渎安澜,五韪来备,豫顺聿隆于此日。谦亨敢懈于初衷,靡文尽屏,却九牧之贡珍。询事维殷,辟四门而吁俊,敬惟制治保邦之道,厚生正德之原,去奢崇俭之方,肄武诘戎之法,洵整饬之当先,乃讲求之倍切。尔多士论秀于乡,用宾于国,伫闻谠论,式赞嘉猷,唐虞授受,不外一中。嗣是仲虺言‘建中’。孔子言‘用中’。中者,帝王之心法,即帝王之治法也。其言惟精惟一,即孔门明善诚身之说所自出欤。诗颂不刚不柔,传称宽猛相济,盖言中也。乃汉兴之始,网漏吞舟。诸葛治蜀,赦不轻下。宽严不同,同归于治,何欤?泰之九二,备陈保泰之道,其与《论语》宽信敏公之上□日,有相合欤!司马光论人君之德有三,其才有五,而为道则一。其于《中庸》达道达德人存政举之义,可相通欤!《大学》平天下一章,专言货财用人二事,何欤?朕际重熙累洽之时,深惟长治久安之道,所以巩丕基于永固,登郅治于大同,其要可得闻欤!昔贤论富教之道,曰:‘易田畴、薄税敛、立学校、明礼义’。方今之世,农务垦辟而地鲜遗利,赋惟正供而时予蠲除。设国学乡学以教士,宣圣谕广训以教民,法綦备矣!而未能民皆足食、户尽可封,其故安在井田庠序?古法既不可行讲约劝农,虚文或且滋扰。苏洵田制之议,柳宗元种树之篇,其明鉴也。将欲顺人情而收实效,其道何由?夫民生风俗,国家之元气也。大小臣工,于民皆有父母师保之责,使徒从事于簿书案牍,而置本务于不图,岂称识治体培国脉者乎?古之循吏,转凋敝为沃饶,化顽愚以礼让。如召杜文翁之流,岂徒恃讲求之有素,才略之过人欤?书曰:‘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诚以奢俭之闲,君心敬肆所由分,风俗淳浇所由辨也。方今太平,久而生齿繁,人情自质而趋文,物力虽丰而易匮。有如汉诏所云:‘雕文刻镂伤农事,锦绣纂组害女红’者习染既久。富者僭而踰制,贫者滥而为非,岂细故哉?朕躬行节俭,出于天性。时颁训言,冀挽薄俗乃诏书屡下,淳朴未臻,将欲严法制以绳之。又虑奉行不善,适以病民,将何以移风而易俗耶?古之卿大夫,若杨绾、卢怀慎、杜黄裳之徒,高节清标,闻者感而自化。羔羊素丝,风流如在?今何必异于古所云也?兵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整军经武,先王所以保太平也。然有空籍,而无胜兵。徒滋糜费,则简阅为要矣!汉代训练之法,有都试都肄都讲貙刘卞射诸制,其详若何?唐时讲武都外,宋有大阅之典,其法若何?文献通考,载兵有五,练厥目安在?我朝以弧矢威天下,家法罔敢怠荒?侍卫禁军,躬亲校阅,屡谕掌兵大臣,尽心简练,又以时举行大阅,教演阵法,每岁行围,肄武习劳,至直省营伍,亦严饬将军督抚提镇等勾稽较核,其果能选骁锐、汰老羸,以得实用乎!修整犀利,变更呰窳,以精器械乎!役使兵丁,摊扣粮饷,不加惩儆,何以肃戎政乎?夫图治所以经邦,遂生继以复性。节用以裕民食,振武以壮国威。凡此四端,参互考订,则轨迹易遵,通变化裁,则推行尽利。多士学于古训,通知时事,拜献厥有先资,远猷尚期辰告,勉殚素蕴,毋袭陈言,朕将亲第焉!”
  同治壬戌科张鸿翼①殿试金榜
  清·吏部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徐郙(状元) 何金寿(榜眼) 温忠翰(探花)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72名
  陈彝 许庚身 柳熙春 陈学棻 刘瑞祺 吴鸿恩 龚聘英 平步青
  薛斯来 王兆兰 游百川 张家骧 任朝栋 寻銮晋 董兆奎 张鸿远
  龙湛霖 周德润 鲍功枚 黄槐森 吴存刚 杨益豫 吴文钊 张寿庆
  吴澍霖 唐国翰 王葆修 宗室昆冈 王福保 仇炳台 范德馨 曹秉浚
  王昕 朱学篯 王琛 鹿传霖 张良璋 马文耀 朱逌然 高其镇
  王铦 沈鸣珂 叶守矩 黄彬 姜敏修 康敉 尹绍甫 童毓英
  王允谦 傅维弼 陈锡麒 谢维藩 于腾 涂修政 刘熙龄 梅雨田
  徐肇梅 赵子端 乔有年 揭裕文 宜绶 王道源 廖坤培 段汝林
  李国楠 黄荣熙 周浚 谭钧培 杨先棻 崔志道 林煊 马相如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118名
  李江 郑业骏 况桂森 饶继惠 武良锐 康秉彝 王嘉安 段福昌
  张文鼎 杜充辉 刘承辇 贾汝霖 谌命年 潘家钰 贾树诚 韦煐
  赵朴 袁祖安 李宝箴 马丕瑶 简宗杰 王兆柏 杜正诗 李龙章
  吴起凤 李士琨 刘景宸 陈楠 陈维周 崔铨淦 李祖光 苏毓元
  孙凤翔 石会昌 盛一朝 乐正宣 吴继心 刘朝升 王轩 永惠
  宋梦兰 吕宪瑞 童德中 郑燡林 许俊魁 陈汝霖 贾邦铎 吕慎修
  李湘南 孪庆沅 黄文棠 唐泰澜 石学阶 徐登云 齐方书 吴毓春
  宗室桂昂 顾菊生 刘泽远 傅桢 耀年 萧浚藩 李瓘辉 萧开荣
  濮斗衡 马国宾 张鸿翼 任树楷 贾撰策 张庆麟 汪正元 路慎皋
  刘辂 洪永勋 李赓云 庆钟 张玠 张铭焕 杨延烈 恒龄
  王霂 杨澍鼎 周伯贞 夏抡谟 王玉相 徐璞玉 胡凤冈 张士铨
  耿名臣 熊镇湘 刘秉清 王经庭 何含章 阎道行 何赉高 刘昌绪
  吴正丙 蔡汝霖 郭深基 郑履端 刘开第 顾衷 觉罗同照 张为章
  李长春 李东垣 吴大光 晁炳 井钟丹 崔培元 周培锦 孙体仁
  乔玉琛 王尔琨 董应遴 党汉章 原立诚 郭炳南
  注释:①张鸿翼:名尔遴,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三甲第67名进士,俞德渊的外甥。另据《平罗县志》载:张鸿翼为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二甲第44名进士,任知县。明清两代有据可查的平罗籍科举进士除俞德渊、张鸿翼、俞寿祺外,《平罗县志》还记载有以下几位:杨经明成化年间为安岳县教谕,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进士,曾任直隶大名府推官。著有《嘉靖固原州志》存世。金榜是中国考试制度中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成绩排行榜。因为它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又因为它是由皇帝亲自批准并盖有“皇帝之宝”大印的,所以还有一个皇榜的名称。发榜后在国子监立碑一块,称金榜题名碑。杨魁甲: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科三甲第28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任山西吉州知府。夏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武进士,任武昌府参将。白良壁: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武进士,任洛阳参将。许思朝: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科武进士,任侍卫。张为章:字汉桥,同治元年(1858年)壬戌科第三甲第104名进士,任直隶大名县知县。张维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进士。这些进士的史料非常稀少,无法显示其登第后的作为。
  同治甲戌科俞寿祺①殿试金榜
  清·吏部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共3名
  陆润庠(状元) 谭宗浚(榜眼) 黄贻楫(探花)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共132名
  华金寿 刘传福 檀玑 冯光遹 翟伯恒 张百熙 何崇光 屠仁守
  牟荫乔 陈华褧 刘集勋 赵增荣 刘凤纶 姚礼泰 诸可炘 林绍年
  罗锦文 沈锡晋 张礽杰 袁锡龄 高燮曾 章洪钧 周晋麒 庞玺
  陈文騄 陈才芳 任贵震 李熙文 黄卓元 白遇道 王亦曾 宋百遂
  凤鸣 陈闻锦 詹鸿谟 张廷燎 蒋璧芳 时庆莱 赵尔巽 黄搏扶
  李光斗 陈恩 陈昌 黄玉堂 钟家彦 宝昌 殷源 冯应寿
  王振声 郑秉成 郑思贺 梁廷栋 庞庆麟 陈嵩龄 鲍临 蒲春铭
  梁肇晋 徐浩 孙佩金 王烈 贺勋 涂庆澜 顾怀壬 敖名震
  李寅 娄杏春 王兰升 向贤 秦澍春 杨钦琦 赵惟善 靳元瑞
  孙葆田 延清 乌拉布 翁寿篯 何其敬 吴讲 王绰 宗室良贵
  洪应祥 张明毅 郭安仁 朱光鉴 杨玉相 胡胜 程其珏 李裕泽
  胡燏芬 张坤 王汝霖 崔湘 滕经 钱登云 杨凝钟 潘颐福
  俞寿祺 杨鼎昌 徐兆丰 江南金 赵培因 李宗莲 俞培元 刘廷镜
  张西园 陆葆德 汤鼎烜 石成峰 傅培基 辛家彦 万锡珩 顾文基
  詹嗣贤 周文浚 马中律 王作枢 余庆 张其翼 陈士炳 曾道唯
  吴锡章 唐登瀛 雷棣荣 陈大骥 孙彝政 曹志清 吴徽鳌 曾秀翘
  于民新 胡均学 胡廷玉 王才鼎
  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共202名
  许普济 赵宗鼎 李之藩 张驹贤 傅式芬 张景祁 桂霖 郑天寿 张德霈
  张恩荣 张绍华 张德迪 孙赋谦 阎廷弼 何才价 宗室奎郁 梁天昂 陈其昌
  朱紫佩 陆元鼎 麦宝常 米协麟 朱昌霖 林星赓 牟懋圻 曾延里 郭兆福
  于蘅霖 胡鸿泽 陈棨仁 王培心 杨怀震 章德藻 叶如圭 朱升吉 钟烈
  宁廷弼 顾曾沐 赵昌言 邓树声 姚绳武 赵舒翘 戴锡钧 朱毓嵩 刘钊
  吉康 田苏游 萧宪章 张玉绶 海锟 张鹏翥 程秀 何兆熊 李时杰
  萧镛 孙其正 恩寿 秦应逵 倪惟钦 高继光 陈存懋 李策清 刘本植
  保昌 胡廷干 王麟书 林文炳 何钟相 陈望曾 锡良 陈建常 庆瑞
  赖焕辰 吴杰 郑钫 方连轸 尹丽枢 李蕊 蔡德芳 王怀曾 刘粲
  彭庆飏 沈汝奎 陈光煦 李昭炜 周维新 陆宗郑 徐汉章 路金声 马逢亨
  谈松林 张协曾 安盘金 王季球 王聚奎 洪鏊 贾汝谦 田瀛海 彭启瑞
  褚登瀛 程开运 郑葆恬 谭光藜 许寿甡 孔广鉴 王雨谷 张兆楷 唐德俊
  时永新 董余三 王会英 黄灿 龙启涛 宦懋和 孙鹏仪 钟懿蓉 张福恒
  崔仑 梁嵘椿 王隆道 赵锡恩 吴克昌 尹序长 林焕曦 刘云章 吴宣珏
  姜璧臣 倪观澜 谭为霖 安守和 周良玉 张鉴衡 傅观光 樊璟 胡瀛生
  刘执德 谢秉钧 李三捷 陈明伦 梁奋庸 冯健 舒恺 宋安书 傅丞宪
  杨炽昌 倪望重 李兆梅 陈兆焕 刘发岐 舒朝冕 席珍 任步月 管桂林
  张绍渠 王晋卿 唐元恺 倪晋麟 孟宪章 殷晋熙 龙驹 石渠 梁锦澜
  萧射斗 常文敏 朱霈 孙桢 袁韵春 朱宝书 蔡叙功 曾行嵩 焦云龙
  汪庆长 吴耀曾 许庚金 罗肃 彭亿清 赵尔震 陈宝树 朱鉴章 何希逊
  崇泰 马毓芝 高思涵 张心铭 孙念曾 邓襄宸 宋棫臣 刘鹏呜 王维翰
  谭铨 毛鸿藻 杨德春 高日华 李祖昉 武登第 姚恭寿 刘凤华 张鹏举
  魏云贵 施炳修 黄大中 王嘉善
  同治皇帝实录俞寿祺会试档①
  清·吏部
  大清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三月癸卯朔②。
  ○戊申(三月六日)。以礼部尚书万青藜为会试正考官。刑部尚书崇实、工部尚书李鸿藻、吏部左侍郎魁龄为副考官。
  ○以吏部尚书毛昶熙兼署礼部尚书;户部尚书载龄兼署刑部尚书;董恂兼署工部尚书;户部左侍郎荣禄兼署吏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彭久余兼署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黄倬兼署刑部右侍郎。
  ○戊辰(三月二十六日)。礼部以会试中额请得旨:满洲取中九名,蒙古取中三名,汉军取中六名,直隶取中二十五名,奉天取中四名,山东取中二十三名,山西取中十二名,河南取中十九名,陕甘取中二十四名,江苏取中二十七名,安徽取中十九名,浙江取中二十六名,江西取中二十三名,湖北取中十五名,湖南取中十五名,四川取中十五名,福建取中二十名,台湾取中三名,广东取中十七名,广西取中十四名,云南取中十三名,贵州取中十三名。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夏四月癸酉朔③,享太庙。
  ○癸巳(四月二十一日)。策试天下贡士秦应逵等三百三十七人于保和殿。制曰:“朕蒙庥[xiū]昊载。寅绍丕基荷列圣之诒谋。秉两宫之垂训,敕命时几,于兹十有三载。亲政以来,益深兢业,期合天下黎元,迪吉康而跻仁寿,兹当临轩策问。用集多士式赞嘉猷执中一言。尧以咨舜,实为传心所自始。逮舜以授禹。复以危微精一,推广执中之传,其义安在?君子之中庸,以德、行言之也。位育之中和,以性情言之也。而易象之乾,谓为中正。与中庸‘中’和‘义’各不同,能详言之欤?至若礼教之中,著于周官;刑协于中,载于禹谟;其即帝王授受之中,由体而达用欤?”汤诰言降衷,孔氏训:“衷为善”。朱子则云:“‘衷’只是‘中’洪范言”。皇极汉儒训:“极”为大中。朱子以“极”为在中之准的。其说有异同欤?大学始终一敬,中庸枢纽一诚。说者谓存诚即所以主敬,主敬乃所以执中,审端致力之方,其在斯欤?考绩始自唐虞,询事考言,察于平时,而三载九载之典尤备。夏有遒人木铎之徇,商有三风十愆[qiān]之儆,其激励臣工之意,何深切欤?夫民生困而不恤,案牍积而不厘,朝廷安用此吏?为周官六计,以廉为本,或训廉为察。其义孰优。汉以六条察二千石,岁终奏举殿最,能缕析欤?唐初考课掌于吏部,又命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外官,叙以四善,分以二十七。最差以九等。宋命清望之官典其事,其办察官吏能否为三等,或谓因唐之四善而分之。法岂详于唐欤?民为邦本,食乃民天。尝读《豳[bin]风》及《大田良耜[sì]》诸篇。稼穑之艰难。谨于宵旰此世运,所由称盛也。汉时力田之科,与孝弟并称;文帝时亲耕耤田,以劝天下;武帝世复为代田,教民耕种,田多垦辟。其事能详考欤?唐贞观初,太宗锐意于治。官司应授田而不授,应课农桑而不课者有禁。逮贞元朝宰相李泌请于中和节,令百官进农书司农。献穜稑之种,其于农政有无裨益?岁或不登。若前史所纪发廪、弛征、输粟、贷种诸政,酌而行之,以何为便?社仓义仓,利弊相兼。果何由而积储有备,敛散有方俾小民咸沾实惠欤?读史之要首辨方舆。粤自黄帝画野分州,方制万里,何以帝王世纪谓九州?颛帝所建,舜典肇十有二州,所增建者何州?禹贡之州,职方氏之九州,其同异若何?秦并六国郡县,天下或谓三十六郡,或谓四十郡。何说为允?汉分天下为十三部,而不常所治。晋复一统之规,分州十九,几于秦汉之境。唐都关内,绍汉法周,分天下为十道。明皇增饰旧章,分十五道。宋分天下为十五路,至天圣而为十八路,至元丰而为二十三路,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为百八十五路。其疆域形势分合沿革之故,能详之欤?士有志于用世。举凡河渠、边防、食货、兵制,皆其所有事也。若舆图不讲,何所借手欤?凡厥四端,典学以求治;察吏以兴廉;裕食以养民;办方以经国;皆宰世之宏谟,绥猷之极则也。尔多士对扬伊始,其各陈谠论,毋隐。
  ○丙申(四月二十四日)。上御乾清宫,召读卷官入,亲阅定进呈十卷甲第。
  ○丁酉(四月二十五日)。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一甲陆润祥、谭宗浚、黄贻楫三人进士及第;二甲华金寿等一百三十二人进士出身;三甲许普济等二百二人同进士出身。
  ○授一甲一名进士陆润庠翰林院修撰;二名进士谭宗浚、三名进士黄贻楫编修。
  同治十三年甲戌(1874年),五月壬寅朔④。
  ○辛亥(五月十日)。引见新科进士。得旨:陆润庠、谭宗浚、黄贻楫、业经授职外。华金寿、刘传福、檀玑、冯光遹、翟伯恒、张百熙、何崇光、屠仁守、牟荫乔、陈华褧、刘集勋、赵增荣、刘凤纶、姚礼泰、诸可炘、林绍年、罗锦文、沈锡晋、张礽杰、高燮曾、章洪钧、周晋麒、庞玺、陈文騄、陈才芳、任贵震、李熙文、黄卓元、白遇道、王亦曾、朱百遂、凤鸣、詹鸿谟、张廷燎、蒋璧方、赵尔巽、李光斗、黄玉堂、钟家彦、宝昌、殷源、冯应寿、郑思贺、梁廷栋、陈嵩龄、鲍临、徐浩、孙佩金、王烈、涂庆澜、顾怀壬、敖名震、李寅、王兰升、向贤、秦澍春、杨钦琦、乌拉布、吴讲、王绰、宗室良贵、朱光鉴、胡胜、程其珏、胡燏芬、滕经、潘颐福、杨鼎昌、徐兆丰、刘廷镜、陆葆德、汤鼎烜、石成峰、辛家彦、詹嗣贤、王作枢、吴锡章、赵宗鼎、张景祁、张恩荣、张德迪、陈棨仁、孙其正、陈存懋、李蕊、陈光煦、李昭炜、彭启瑞、王会英、赵尔震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袁锡龄、张闻锦、时庆莱、黄搏扶、陈浩恩、陈昌、王振声、郑秉成、庞庆麟、蒲春铭、梁肇晋、贺勋、赵惟善、靳元瑞、孙葆田、延清、翁寿篯、何其敬、洪应祥、郭安仁、杨玉相、李裕泽、崔湘、钱登云、杨凝钟、俞寿祺、江南金、俞培元、张西园、傅培基、万锡珩、张其翼、陈士炳、唐登瀛、陈大骥、孙彝政、曹志清、曾秀翘、于民新、王鼒、许普济、李之藩、傅式芳、郑连寿、张绍华、孙赋谦、阎廷弼、奎郁、朱紫佩、麦宝常、林星赓、郭兆福、章德藻、叶如圭、钟烈、宁廷弼、顾曾沐、赵昌言、赵舒翘、戴锡钧、朱毓崧、海锟、何兆熊、李时杰、胡廷干、林文炳、吴杰、方连轸、王怀曾、钟懿蓉、姜璧臣、杨炽昌、石渠俱著分部学习。赵培因、顾文基、胡廷玉、张德霈、姚绳武、倪惟钦、陈望曾、周维新、许寿甡、唐德俊、孙鹏仪、萧射斗俱著以内阁中书用。楼杏春、张坤、王汝霖、李宗莲、余庆、曾道唯、雷棣荣、吴徽鳌、胡钧学、何才价、梁天昂、陈其昌、陆元鼎、米协麟、朱昌霖、牟懋圻、曾延里、于蘅霖、胡鸿泽、杨怀震、朱升吉、邓树声、韩钊、田苏游、萧宪章、张玉绶、张鹏翥、秦应逵、高继光、李策清、保昌、王麟书、何钟相、锡良、陈建常、庆瑞、赖焕辰、郑钫、尹丽枢、蔡德芳、刘粲、彭庆扬、沈汝奎、陆宗郑、徐汉章、路金声、马逢亨、谈松林、张协曾、安盘金、王季球、王聚奎、洪鏊、贾汝谦、田瀛海、褚登瀛、程开运、谭光藜、孔广鉴、王雨谷、时永新、董余三、黄璨、龙起涛、官懋和、张福恒、崔伦、梁嵘椿、王隆道、赵锡恩、吴克昌、林焕曦、刘云章、吴宣珏、倪观澜、谭为霖、安守和、周良玉、张鉴衡、傅观光、樊璟、胡瀛生、刘执德、谢秉钧、李三捷、陈明伦、梁奋庸、冯健、舒恺、宋安书、傅丞宪、倪望重、李兆梅、陈兆焕、刘发岐、舒朝冕、席珍、任步月、张绍渠、王缙卿、唐元恺、倪晋麟、孟宪璋、段晋熙、梁锦澜、常文敏、朱霈、孙桢、袁韵春、朱宝书、蔡叙功、曾行崧、焦云龙、汪庆长、罗肃、彭亿清、陈宝树、朱鉴章、崇泰、马毓芝、高思涵、张心铭、孙念曾俱著交吏部掣签,发各省以知县即用。户部候补郎中王维翰、工部候补郎中萧镛俱著以郎中即用。户部候补主事程秀、刘本植、尹序长、礼部候补主事桂霖俱著以主事即用。候选员外郎恩绶著分部学习。余著归班铨选。

知识出处

默斋拾遗

《默斋拾遗》

出版者:宁夏人民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从乾隆九年有明确记载开始,上溯至事件肇发年代,下限至213年12月31日对俞德渊研究的史料和所撰稿件,书中对文言文进行了标点、断句、分段,全部采用简化字,并对原稿跌生僻字、古地名以及有重要影响历史人物等作了注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