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唯一号: 292835020230000061
作品名称: 蟠龙寺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123.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

作品简介

蟠龙寺:位于峡口、站滩、云谷交界处的石景峡。该寺始建于明朝,相传明惠帝建文兀年(1399年),朱元璋第十四子朱秧在兰州任肃王期间,先后多次来马衔山避暑,期间修建了蟠龙寺和翠微寺,历史上数建数毁,清仁宗嘉庆二十年(1815年)狄道大旱,八方香客三拜求雨,祈求显灵。随后他们虔诚捐助,再次修建寺院,咸丰十一年(1861年),遭土匪烧掳而化为灰烬,民国二卜八年(1939年),由榆中县参议会牵头.进行修葺、增补,文革中再度遭到毁坏,改革开放后当地群众重建了蟠龙寺。一条小溪穿峡而过,在6米高的石崖下跌宕为一石潭,叫做崎滋,潭底可开可闭,开时深不见底,水在其中打旋,闭时潭水清澈见底。蟠龙寺是马衔山一带规模最大的寺庙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传统法会。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临洮民俗》

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它几百年来在民间自生自灭,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现象。在挖掘搜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抢救这些民俗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年代久远已经消失殆尽的民俗无法去实地调查,有些已经永远消失在岁月深处而无法抢救,我们只能尽最大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绝大部分记录还原,尽管如此,有些内容还是无法完整地再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