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蜂窝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唯一号: 292835020230000058
作品名称: 南蜂窝寺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121.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

作品简介

南蜂窝寺:南蜂窝寺原名法轮寺,位于南屏镇石晶岩村东山南侧平台地上。该寺始建于南北朝的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6年),明崇祯年间(1629年)改名,修建南蜂窝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因山体滑坡,由文家沟迁至今址,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修。历经战乱,寺院被毁,现存的寺宇为嘉庆年(1786年)重修,光绪1846年又经修葺。 法轮寺系元臣济拉玛之后裔喀剌沁部落蒙古王公之庙,该寺是在明代寺庙蜂窝寺废墟上于崇祯二年(1629年)兴建成的一座大型庙宇建筑群。被尊为明代较为著名的四大蜂窝寺之一,距今已有380多年的历史。该寺建筑群由法轮寺、大佛寺、普照寺和白塔寺组成,其中法轮寺居于中轴线上,其东为普照寺,西为白塔艮后有八楹藏经楼、大佛寺。整个建筑群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具有元明建筑风格,是一座负有盛名的佛教寺院。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临洮民俗》

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它几百年来在民间自生自灭,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现象。在挖掘搜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抢救这些民俗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年代久远已经消失殆尽的民俗无法去实地调查,有些已经永远消失在岁月深处而无法抢救,我们只能尽最大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绝大部分记录还原,尽管如此,有些内容还是无法完整地再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