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洼山九位大神上庙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唯一号: 292835020230000048
作品名称: 寺洼山九位大神上庙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105.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K928.75
主题词: 寺庙

作品简介

寺洼山九位大神上庙:位于衙下集镇寺洼山村的九龙大殿,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迎神赛会,附近的九位大神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按次序来九龙殿上殿,成为临洮南部规模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纪念英烈,感召百姓,更为了借神的力量约束老百姓,大封神位,对历代保国护民有功之文臣武将加以敕封:敕封先天神九天玄女为“九天圣母太乙元君",主坐今衙下集镇衙下村凤凰台圣母庙;敕封三国赵子龙为“常山辅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刘排坪常爷庙;敕封三国马超为“显世大朗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中川村鸡鸣嘴大郎庙;敕封传说中的一民女为,,叭蚱娘娘太乙元君”,主坐今衙下集镇张家寺村叭蚱爷庙;敕封唐代传说人物薛应龙为"金龙大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潘家集蒲家山金龙庙;敕封明代开国大臣胡大海为“黑池龙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潘家集赵家湾黑爷庙;敕封先天神哪吒为“三圣国王感应尊神”,主坐今衙下集镇潘家集松树山国王庙;敕封三国庞统为“白马辅王感应尊神”,主坐今南屏镇合好村录家山白马爷庙;敕封土司赵汝翼为“普天同知二郎感应尊神”,主坐今南屏镇裕丰村曹家湾二郎庙。同时明太祖下旨在寺洼山庙坪修建“皇赐九龙大殿”,在殿内塑造以上九位大神金身,共同享受香火,并敕令每年农历五月十五为九位大神上殿举行牡丹盛会。 每年农历五月初十日,分散在各处的九位大神陆续出庙,乘坐八抬大轿在各自的牌下(辖区)“走马路”巡视农情,体察民情。五月十三日,各位大神从各自巡视的最后一站出发,下午两点之前.集中到刘排坪常爷庙(又称合神庙),迎至庙前广场的舞台前,由常爷(神头)给到来的每位老爷、神头搭红,然后鸣炮、神头叩拜,再迎进大庙按次序落座后,祭祀活动正式开始,由法师打坛(跳神)、居士诵经、秦腔演出助兴两天,拉寺洼山九位大神上殿汗了寺洼山九龙殿庙会的序幕,五月卜四日,寺洼山九龙殿的庙会开始,各老爷的神头集中在九龙殿共同商议庙会的各项工作。五月十五日早上,九位大神乘坐八抬大轿从刘排坪常爷庙“起龙”,由师公扎“十二全签”引领出庙,铁炮十二响,浩浩荡荡出发,一路彩旗猎猎,锣鼓喧天,阴阳喇嘛诵经,沿路各商铺、农户、单位都要在门前放炮敬香,迎至衙下集镇衙下社普济渠桥头上集合,到下午两点前要设二次坛才能上庙。第一坛从普济渠桥头起龙到大十字下马;第二坛从大十字起龙到仓门口下马;第三坛从仓门口起龙到九龙殿下马。每坛由神头供香火祭祀后,再由师公扎“十二全签”(其中嘴上左右各扎一签,胳膊上左右各扎五签)相迎。上殿后由阴阳、喇嘛、居上诵经,佛教做"燃灯法会”,道教做“水陆道场",法师做“迎山神土地、接泉神、跳护神、送瘟神”等道场,秦剧团演出“神戏”(一般为《大升官》《大辕门》《劈山救母》等带有喜庆色彩的戏目),临洮南部规模最大的寺洼山庙会就这样进入高潮。这三天,衙下集鼓声隆隆,炮声震天,彩旗猎猎,香烟缭绕,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是临洗南部最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五月十六日上午半天庙会期间,各位大神牌下的神头集中选举出下年的会长,下午九位大神陆续乘坐八抬大轿迎回到各自的本庙,庙会即宣告结束。这种民俗活动至今长盛不衰。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临洮民俗》

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它几百年来在民间自生自灭,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现象。在挖掘搜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抢救这些民俗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年代久远已经消失殆尽的民俗无法去实地调查,有些已经永远消失在岁月深处而无法抢救,我们只能尽最大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绝大部分记录还原,尽管如此,有些内容还是无法完整地再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