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洼山遗址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1139
专题名称: 寺洼山遗址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5/003
起始页: 0113.pdf
专题类型: 景区

专题描述

寺洼山遗址,又名庙坪鸦沟遗址。1924年首次发现,是"寺洼文化"的命名地,位于洗河西岸衙下乡衙下行政村,曾于1957年、1962年、1963年多次进行普查。遗址面积辽阔,北自寺洼小学,南至虎家坪、庙儿沟,长约1500米,东自台地边缘,西至鸦儿沟头地洪沟,宽约800米。寺洼山遗址,除"寺洼文化"夕卜,还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寺洼文化的墓葬,有的打破了马家窑文化的灰层,同时还发现过铜器,这说明寺洼文化晚于马家窑文化。 寺洼文化的器形以罐最多,鬲、鼎较少,罐器都是灰砂粗陶,表面磨光,颈部都有对称的双耳,高肩,深腹下杀,马鞍形口沿,平底,表面多为红褐色,间有褐色斑点,一般不具文饰,有的仅在耳和颈部有附加的泥条堆纹,作曲线状或指压纹。鬲,侈口、素面,短腿窄档,乳状空足,颈和腹部,有时附有泥条堆纹。鼎,形小,鼓身浅腹,柱状小腿,都是泥质红陶。还有长颈圆腹双耳壶,三足形小罐和单耳杯(呈筒状),彩陶罐,形制酷似辛店陶罐,底微凹入,侈口鼓肩,肩在腹适中处,肩附二耳,彩绘黑色,口沿处有条纹和曲线纹,肩部有交错的三角形带纹,腹部横以二平线,从器形和纹饰观察,都具有辛店文化的特征。此外,石器见有两侧缺口刀和有肩石斧。 遗址灰层断续相连,厚1米左右,陶片等遗物,遍布地面,据碳--14法测定寺洼文化的年代,约在公元前1000年,相当于西周时代。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