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亲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93
专题名称: 娶亲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05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临洮县

专题描述

娶亲:娶亲是整个婚嫁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青年男女定亲之后,男方家根据情况决定大致的娶亲时间,由男方父母带上礼品、衣服面料去女方家“要媳妇”,如女方"家没意见,男方则要抓紧时间请阴阳按照双方相属查吉日,并将所选日子、时辰、喜神方位、用相、避相以及其它注意事项用红纸写成“喜书”交给男方一,男方要及时将时间告知女方,以便让女方抓紧时间赶做嫁妆。 临洗农村娶亲嫁女多在腊月、正月农闲时节。娶亲的前一天,女方家要备酒席力、"上马宴席”,邻居及亲戚、朋友都要前来"添箱"贺喜。新媳妇要仔细梳妆打扮,或让家族中女性长辈拔汗毛、文眉毛、盘头发或去理发店美容,谓之“上头”。男方娶亲的人马来到大门前,女方家族中妇女和孩子将大门关紧,并从门里向外泼水,设“关卡”嬉戏,男方则向里面撒零钱要求开门。然后和订亲时一样例行“开席”、“收财”、“尝汤”、“磕头”等诸多程序,所不同的是在男方所带的娶亲礼品中除衣物、化妆品之外还要给女方家族、至亲每家一份礼物,谓之“带礼”,给女方家三斤猪肉,谓之"离娘肉”,给新媳妇一条裤子,谓之“上马裤”。一应程序进行完毕,新媳妇按时辰上马出发时,所有避相的人都要回避,然后在大门前燃一堆火,选定一位“拉马娃”(或司机)将马(或车)头朝喜神的方向停候在火堆旁,由女方家族中一位用相的人将新媳妇抱出大门,从火堆上跨过去以示辟邪,再抱上马或车,在送亲的鞭炮声中正式出发。由乡邻、亲戚、朋友组成送亲队伍,谓之“把戌”,由家族中一位有威望的长辈带队,称做"把戌头"。这段时间,新媳妇一般都会哭哭啼啼以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一路上,还要在沿途的寺庙前、水沟边、树上、墙上和石头上粘贴"喜条”,表示一路喜气。据传此风源于古时土著民族抢亲之风,临洮南乡娶亲多在晚上,女方必须组织强悍的护送队伍,在“戌”时前将新媳妇安全送到婆家。以前农村娶亲一般用马或驴,因骡子不生育,所以忌用骡子娶亲,现在农村生活富裕了,都用小轿车娶亲。 至男方家门口,男方家所有避相的人回避之后,同样在门前燃一堆火,并鸣炮迎接,拉马娃将马头朝向喜神方向,由男方家用相中的一个"全美”人(指儿女双全、不鳏不寡、作风正派的人)将新媳妇从马上(或车上)抱至新房,从娘家到婆家,新媳妇双脚不能落地。男方家族中一位女性长辈提前用红褥子、红毯子铺好炕,待新人一进门,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核桃、红枣、桂圆等撒在炕上,取"早生贵子"之意,边撒口中边念:“双双核桃双双枣,儿子女子满炕跑”,让新郎新娘争抢,新郎抢的多就意味儿子多,新娘抢的多就意味女子多。当晚,男方家要备办丰盛的酒席,请全体乡邻、至亲前来伺候女方家亲朋,劝吃、倒茶、划拳喝酒,好不热闹,谓之"接把戌”。新媳妇则不能睡,由一位送女客(一般女方姊妹或姑嫂)陪同坐到天亮。但"把戌”必须要在天亮前返回。临走前,“把戌头"要执酒杯(俗称“抓盅”)向男方父母“靠女儿",不外乎是说些今后新媳妇不周之处请谅解等话。“把戌”出门时,男方家还要在大门摆一张桌子,用大杯子斟满酒设“拦门酒”考验“把戌”,“把戌”中酒量大者先斩将过关,酒量小者求人代酒才能出去。在娶亲过程中,忌用犒牛、骡子等不能生育的牲畜,娶亲、送亲的人数都必须是双数。 天亮之后,远远近近的亲朋们开始前来恭喜。开席前,娘家人要在嫁装箱内放一定数量的钱,俗称"压箱钱”,连同花花绿绿的嫁装摆在院中,婆家人则要在箱子上放数额较多的“开箱钱",从娘家某个孩子手中赎取嫁装箱子的钥匙,双方亲家“抓盅”,向天、地及家神浇奠完毕,按照来客的辈份、年龄依次人座,宴席也就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席间新郎和新娘要给长辈磕头或鞠躬,筵席至高潮,新郎舅舅还要当众给新郎从头到脚换上全套新衣,然后新娘在新郎带领下逐桌敬酒认亲戚。席毕,新郎新娘进入洞房,邻居及亲戚中年龄小点的同辈还要闹洞房让新媳妇点“喜烟”,按照点烟的方法、难度而分为“喜鹊垒窝”、“金蛇出洞”、“二龙戏珠”等多种形式。至晚,所有亲朋散去,婚礼就算正式宣告结束。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临洮民俗》

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它几百年来在民间自生自灭,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现象。在挖掘搜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抢救这些民俗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年代久远已经消失殆尽的民俗无法去实地调查,有些已经永远消失在岁月深处而无法抢救,我们只能尽最大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绝大部分记录还原,尽管如此,有些内容还是无法完整地再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