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太石镇的水泉村是个大村,村里绝大多数为张姓。距水泉村北面约20多华里的李家湾也是个较大的村,村里绝大多数为李姓。每年春节期间,水泉村与李家湾村互相拜年送社火,称为"合户社火"。
据有关资料记载,水泉张姓和李家湾李姓先祖原来为蒙古人,是元代皇族的后裔,元朝灭亡后沦为平民,家族中人逐渐流落到各地,其中有弟兄二人分别流落在临洮的水泉、李家湾后改为汉姓,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后来两个家族中人互相知道了根底后,就通过互送社火、互相认亲来进行"合户”。
“合户社火”与一般的社火表演不同,其规模庞大,着装奇特,程序繁杂,仪式隆重,,给对方送社火这天,参加送社火的人员要一大早在庙前集中,穿戴好各自的服装,旗手、锣鼓手、放炮手及狮子、龙灯、旱船、高跷等列队待发。一切准备妥当后,由社火头和家族中长者在庙里敬香点蜡,跪拜磕头,然后社火队才可出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一带都是汉族群众,但社火队全部为蒙、藏族打扮,身背杈子枪,威风凛凛,还有骑马的、骑牛的、架鹰的、遛狗的.透露着蒙藏游牧民族的遗风。
社火队出发后,由一名穿着古代戎装、身背几面小旗的报子骑着快马先去告知对方自己的社火队已经到达的地方,让对方做好迎接的准备,然后再飞马返回,将对方准备的情况反馈给社火头。就这样社火队彩旗猎猎敲锣打鼓浩浩荡荡一路进发,报子骑马来回传递消息,直到双方见面为止。
社火队快到达对方庄子时,对方的社火队已列队在村外几里处鸣炮迎接,称之为"接社火”。双方一见面,先由投贴员递上帖子,然后由双方的春官说一段提前准备好的吉祥词,一问一答,妙趣横生,主要内容是互相问讯一年来的情况,并致以美好祝愿。“春官”是旧社会春季劝农耕作的意思,在临洮其它地方已经消失上百年了,但在"张李合户”这一民俗活动中却一直被传承下来。
迎接仪式结束后,社火队先到对方庙上敬香祭拜,香案上还要供上家谱,由于最早的家谱被毁,现在供的是同治年间补修的家谱。敬香仪式结束后,社火队要敲锣打鼓绕庄一周,之后,对方村上的群众纷纷邀请社火队的人到自己家里吃饭休息,个别请不到客的人家觉得很遗憾,没了面子。午饭后,开始社火表演。社火表演的内容除了唱秧歌曲外,还有踩高跷、划旱船、狮子舞、耍龙灯、太平鼓、推推车、妖婆子等,同时还有部分瓜娃子(即大头娃娃或和尚)在队伍中穿插表演,使整个场子里妙趣横生。秧歌表演后接着唱大戏,有时唱一天,有时唱两天甚至三天。届时彩旗猎猎,锣鼓喧天,龙飞狮舞,歌舞阵阵。秧歌表演结束后还要唱大戏,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盛况空前。当晚,社火队要在对方村里住一晚上,如果秦腔节目多一天时间不够用的话,就必须住两晚上,有演一天的,也有演两天的。期间还要请另外两处没有社火的房头代表来参加,足见合户习俗的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