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87
专题名称: 社火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03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临洮县

专题描述

社火是临洮民间春节期间最隆重的一项文化娱乐习俗。进入腊月,农活做完,年关将至,各地便以村庄为单位开始忙着排炼社火。社火表演的内容比较丰富,有打秧歌、耍龙灯、舞狮子、划旱船、踩高跷、唱小戏、唱大戏等。由于花样繁多,表演难度大,有些村庄要从外地请来师傅排练,有的村庄则是自己按照耳闻目睹的程式自己进行排练。排练一个月后,一般要在腊月二十五到二十八选定时间进行最后一猜彩排。 正月初五开始,各庄子便开始一庄接一庄轮流耍社火。耍社火的时间各庄有各庄约定俗成的日子,以免几个庄子在同一天而发生冲突。耍社火这天,庄子上的每家每户都要提前预备好充足的肉菜、烟酒等,做好接社火的一应准备。女人们在家里忙里忙外搞卫生、做肉菜,男人们则要全部到社火场集中。早上十点左右,各庄子的社火队开始出发,一路上打着彩 旗,扭着秧歌,耍着狮子,敲锣打鼓,接踵而至,方圆数里之内"咚咚锵——咚咚锵——”的锣鼓声响彻云霄。外庄的社火队进场时,东道主要提前摆一张桌子,在桌子上插三炷香,摆上烟酒糖果,给客人散烟散糖果, 然后放一挂鞭炮表小隆重迎接。进场后,社火队先要耍进场秧歌,一般是排长队,打着彩旗在场上变换队形或左转,或右转,或穿插,主要表现在队形的变换和彩旗的表演上。表演一阵后站在场内齐唱"高高山上庙门开,给爷们送着秧歌来,爷们坐着秧歌唱,要给爷们降吉祥......"“远看庄子雾沉沉,近看庄子一座城。一座城来叫四方,亲戚朋友的好地方……”唱罢继续打秧歌,打一会继续唱,如此重复几次。等请来的社火队到期了,以各庄社火队为单位组成几个队伍,大家一起打秧歌,边打边唱“太阳上来点点红,照着亲戚的虎坐门,虎坐门上两条龙,前院照的后院红..…”几个社火队在场上如龙蛇群舞,五彩旌旗呼啦啦飘舞,秧歌声一浪高过一浪,锣鼓声、啖呐声、牛角号声此起彼伏,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掌声雷动,热闹非凡。 中午,上满场秧歌结束,由东道主每家请几个客人到家里吃饭,好肉好菜端上来,吃完肉菜拿出酒喝一会,有表演任务的人就得到场上继续耍社火,没有表演任务的就在东家家里放开喝酒。下午的社火,东道主按照来的社火队的多少和各自社火队的表演内容,作出大致的安排,由谁先出场,表演什么内容等,八面鼓、狮子、旱船、毛驴什么的一个接一个耍起来,花样繁多,各尽其妙,把新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上述几项表演形式中,除了划旱船、踩高跷外,其它几项内容只表演不唱,而划旱船则有固定的唱词,一般是“太阳照着东海岸,东海岸上一只船,王母娘娘船上坐,八大金刚把桨扳……”等。踩高跷一般唱的是“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灯笼挂门前,风吹灯笼嘟噜噜转,风调雨顺太平年......”等。 各社火队的秧歌表演结束,东道主要"送社火”,形式和"接社火”,在桌子上摆上烟酒,给客人敬烟敬酒,社火队则要打秧歌告别,边打边唱"初一十一二十一,多谢爷们的好香席;初二十二二十二,今儿给爷们送秧歌;初三十三二十三,多谢爷们的好香烟;初四十四二十四,多谢爷们的好香席;初六十六二十六,多谢爷们的好香酒......”。送走社火队后,留下唱戏的人在东家邀请下吃晚饭。吃过晚饭,最后还要唱戏。唱戏的戏台是提前搭好的,用布单围起来,台子上面生几个煤炉子,挂上汽灯或马灯,设备一般比较简单。耍社火时一般唱的是小戏,如《杨三小》《怕老婆顶灯》《张琏卖布》《李彦贵担水》等,大多数是幽默内容的小戏目,也有唱大戏(秦腔)的,但一般要唱比较喜庆的戏目。 就这样,今天集中到这个庄子,明天集中到那个庄子,连续唱到正月十五,十五这天,各庄在各庄上耍一天社火,这一年的社火就算全部结束。

知识出处

临洮民俗

《临洮民俗》

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它几百年来在民间自生自灭,成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现象。在挖掘搜集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抢救这些民俗文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年代久远已经消失殆尽的民俗无法去实地调查,有些已经永远消失在岁月深处而无法抢救,我们只能尽最大之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将绝大部分记录还原,尽管如此,有些内容还是无法完整地再现出来,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