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本相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67
专题名称: 抬本相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21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临洮县

专题描述

"抬本相"祝寿庆典是一项独特隆重的民间礼仪和社交活动,流行于临洮县太石、中铺、红旗三个乡镇,以及与之相接壤的兰州南部村社。 "抬本相"流传相当久远,可追溯到唐开元年间,唐玄宗置酒宴庆祝自己的生日,并定为"千秋节"。陇西狄道的普通平民开始模仿这一祝寿庆典,他们不敢年年过生日,只能十二年一个轮回,为德高望重的老人过本命年。如今,只要经济条件容许,普通人均可在自己的本命年为自己"抬本相"。 "抬本相"活动开展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大年初一,活动对象为已经进入本命年的60岁、72岁、84岁以此类推的男女寿星,活动范围没有禁忌,只要到了 "抬本相" 的年岁,家家户户都可举行。 "抬本相"具体形式表现为:农历大年初一,由子女或晚辈为本命年寿星操办祝寿庆典。除了常规的祝寿礼仪之外,最大特点就是亲戚、党家、朋友用阔椅、床板、小轿、架子车等乘坐工具,甚至是肩背臂挑的方式,抬着寿星在庄舍巷道嬉嬉闹闹、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绕一大圈,也叫颠老爷,图热闹、讨吉利、表祝贺,求长寿。 "抬本相"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禳解"寿关。传统社会中的人们认为本命年是一个关口,俗称"坎儿年",为了"禳解"种种不顺利,所以在除夕新旧交替、本命年来临的第一天,利用一元复始的阳气,加上庆典活动人多势旺,驱邪避煞,扶正元魄。 "抬本相"流行区域的群众,长期以来认为人有五福:一寿、二福、三康、四德、五考终命。寿居五福之首,可见当地人对寿的重视程度。抬本相携带传统社会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认知信息,"禳解"的阴阳平衡术崇拜,是研究当地民俗的活化石,庆典、社交、礼仪的形式极为独特,群众广泛参与,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时代的发展中,"抬本相"非常普遍的分布区域逐渐衰减,只留下临洮北部乡镇还在延续这一礼仪。而且,一部分群众不再遵循仪式中的各种繁文缛节,选择在酒店宴请亲朋了事,因此,抬本相的传承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一民间庆典、礼仪需抢救与保护。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产地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