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的传说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41
专题名称: 貂蝉的传说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150.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临洮县

专题描述

临洮县衙下集镇潘家集有一条神奇险峻的山谷:貂崖沟,至今一直流传着貂蝉出生在这里的美丽传说。 版本一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樵夫经常在潘家集打柴。有一天,樵夫忽然看见对面石崖上的岩洞里射出一道明亮的光。他很惊奇:这杳无人烟的荒山野岭,怎么会有如此明亮的光芒呢?好奇的他爬向险峻的山崖来到洞口,这一看惊得他目瞪口呆,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女子正在石洞中对镜梳妆,镜子反射的光芒把貂崖沟照得一片通亮。樵夫被少女美丽的容貌吸引,一时看呆了,不小心踩翻了脚下的一块石头。女子一时发觉,见无法躲避,便起身相见,说她名叫貂蝉,在此修炼,并一再请求樵夫保密。樵夫回去后,实在忍不住,告诉大伙儿他见到了一个绝世的美女。于是大家一起跑去看,只见半山崖上的石洞口放着一面大镜子,还有一堆化妆的胭脂石,貂蝉已不知去向。因为貂蝉梳妆时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对面的喇叭山上,所以喇叭山出生的姑娘都很漂亮。樵夫遇见貂蝉的那一天是农历五月端阳,当地群众便在每年的这一天用花儿会的形式来纪念她。据说当时貂蝉因为被樵夫发现而离开貂崖沟以后,到康乐县的胭脂川(当时属狄道县,即今临洮县)继续修行,后来骑胭脂马入川,在司徒王允府里当了一名侍女,使用连环计除了国贼董卓。 版本二东汉末年,貂崖沟附近有个老樵夫,膝下无儿无女,与老伴相依为命。有天早上,樵夫在貂崖沟里打柴,忽听对面的山崖上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就顺着哭声爬上半山崖,发现山崖上有个石洞,洞里有个石桌,石桌上放着一个用貂皮斗篷包裹着的女婴,婴儿看见樵夫立即停止了哭声。樵夫想,这么深的山沟,这么高的悬崖,哪儿来的这么可爱的孩子?他将婴儿抱在怀里向家走去,连砍柴的斧子和绳子都不要了。走到半路,迎面走来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对樵夫说:"这孩子以后必定有大出息,若不嫌弃,我给孩子起个名字如何?"樵夫高兴地说:"那就烦劳老人家您了。"老者说:"就叫貂蝉吧。"说完便不见了踪影。樵夫将孩子抱回家里,老两口当作宝贝似的抚养着。貂蝉天性聪明,不到十四岁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后来被选进司徒王允府中当了一名歌姬,帮助王允使连环计除掉了奸贼董卓。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人物

貂蝉
相关人物
王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洮县
产地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