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38
专题名称: 民间文学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142.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产地: 临洮县

专题描述

临洮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民谣、叙事、小戏、说唱、谚语、谜语、曲艺等。 临洮民间文学深深植根于生活中,它的社会功效非常独特,谚语和劳动口诀往往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工作指南;古老神话和传说传述着历史知识,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受压迫者的反抗故事长期广泛地教育人民应该具备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临洮民间文学有着一些显著特征。 口头性过去漫长的岁月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达、传播他们的思想。《八石架的传说》《佛归寺的传说》是临洮县比较典型的民间口头文学,这一类传说,虽然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但具有较强的神秘色彩,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简单、朴素、生动、引人入胜地展示了创作者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集体性生活经历和文艺素养相近的人们在一个文学胚芽上共同加工、琢磨。例如《吃人婆的传说》,用来教育孩子面对坏人和困难时,要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故事在江苏、四川、陕西都有类似的传说,但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名称、生活工具的名称、惩恶扬善的方式和手段等,都会根据地域的不同而不同。这说明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但有讲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艺术才能,也将不同的听众的意见和情趣逐步加入进去,是一个集体加工成形的过程。 变异性作品在口头传播的过程,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异,所以人们常常会看到《貂蝉的传说》《古唐泉的传说》《站仙的传说》等故事各自就有截然不同的版本。 人民性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表现人民的遭遇、理想、情绪、痛苦和希望,是人民的美学趣味。它蕴藏和放射着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洮水流珠的传说》《海巅峡的传说》《拉扎节的传说》长期以来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净化人民精神世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该故事中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主题十分明显。同时,故事以美丽而奇特的想象,对大自然中的特殊景观、气候进行文学性的解释,反映出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认识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一种文化心态,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 艺术性它是一种特殊的文学,朴素、简练的语言兼表演的艺术。《石景峡的传说》《蚆蚱娘娘的传说》反映了封建婚姻的压抑,特别是对女性思想的压抑,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达到一定的人文关怀的高度。同时,它寄寓着民众对朴实、善良、奉献精神的评价,作为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特有的方式保护和传承着这一方水土、这一方民众的生活风俗史。 传承性民间文学以最熟悉、最普通、最富于活力的口头语言,表现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只要语言存在,民间文学就会继续产生、存在和传承下去。《李唐归宗的故事》世世代代传承到今天,准确完整、清晰可现。 生活性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服务,给他们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站仙的传说》《赵土司的传说》《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教化人们珍惜国泰民安的好生活。 临洮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使人们理性地认识和理解过去,深刻体会人民创造历史的重要原理,激发普通群众创造民间文学、创造历史的热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产地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