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佛造像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25
专题名称: 泥塑佛造像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8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泥塑佛造像是中国宗教、民俗活动中,以泥胎制型上彩制作朝拜偶像的统称,造像以儒、释、道等代表人物为主,安放于殿堂、庙宇、石窟、观庵之中。 泥塑造像艺术伴随着宗教、民俗文化的传播而发展。元代,临洮泥塑造像传统技艺发展进入高潮期。公元1271年,元代帝师八思巴离开大都赴临洮,在此生活了四年之久(1271年一1274年),期间在临洮主持修建了香衮大寺,香衮大寺规模宏大,占地千亩,僧众上千,临洮及周边佛事达到鼎盛,大批泥塑、木雕、热贡艺人来到临洮进行各种技艺的佛造像创作。 明清两朝,光是临洮县城就有城隍庙、北庵、西庵、白衣庵、公输庵等14处宗教建筑, 泥塑佛造像技艺普遍、广泛。 临洮泥塑佛造像的技艺特点为保持古老的传统精华,工序规范,造型神态栩栩如生,泥塑作品线条舒适柔和而衣带遒劲稳健,造型结构匀称而生动别致,每一招式都包含着艺术的创造。观音拈花微笑,金刚怒目而视,达摩面壁打禅,弥勒笑对世态,每一细节都显示出艺术的感悟。 泥塑佛造像传统有一套复杂精细的制作工序。 一是备泥料。基本用料为带有黏性又细腻的土,去掉杂质,用木槌、木棒反复敲砸捶打。泥土里些棉絮、纸筋或蜂蜜,使泥土达到软硬适度又不黏手为佳,把加工好的泥团放在缸内或其他盛具内,盖好,以保持一定的湿度备用。 二是搭制骨架。大型造像要搭制骨架,用木棍、木板支撑和连接泥塑基础,所搭骨架要保证上大泥时体现雕塑的大体形状,也要便于变动制模时拆架。 三是大泥堆形。泥与骨架备好以后,即可动手上泥,先在骨架上喷一次水,以便泥团与骨架能牢固地结合,不易掉落。采用木槌或拍泥板装泥砸实贴牢。上大泥时,要从大处着眼,从整体入手,切忌缩手缩脚,陷入局部细节的塑造中。由于雕塑是三维的实体,每添一块泥都要考虑到各个视角之间的关系,要经常不断进行观察比较。泥不能一次堆足,只要堆出大形即可。 四是艺术塑造。这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深入塑造过程中,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反复推敲。泥塑工艺精华之处在于对脸部五官的艺术处理,神态表达要恰如其分。如来要体现慈悲智慧,观音要体现博爱天下,关羽要体现其忠义敦厚,弥勒佛则以傲世豪笑之态取胜。 五是调整统一。泥塑造像进入关键阶段,会出现某些局部的细节表现得过分突出,形体的大转折被削弱,形体间缺乏连贯或处理僵硬等问题,要把它调整到整体的关系上来,以保证艺术作品的成功。泥塑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对泥塑作品喷水,特别在夏季水分容易挥发,更要定时喷水,使泥料始终保持在合适的干湿程度,以便塑造形体。冬季气温低,泥塑要注意保暖,否则会冻结松裂,所以要在暖和的室内工作,这样泥塑才不至于松裂。每次工作结束以后,要用塑料布把泥塑包好,使水分不易挥发干裂,以便继续塑造。 六是成像保护。泥塑像做好后,要经过二段保护期,待完全干涸后,方能上彩鎏金,这是最后一道工序,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层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洁,便于吸收彩绘颜色,彩绘的颜料调以水胶,以加强颜色附着力。 泥塑造像是临洮古老的传统民间雕塑工艺,随着塑像材料的变化,出现有木雕、石雕、砖雕等种类。但无论任何一种材料制作大型塑像时,都要用泥塑作为底样,也叫作"小稿”,所以,泥塑是其他雕塑品种的母体。 泥塑佛造像涉及美术、历史、宗教、民俗等诸领域,是历史研究、民俗研究、宗教研究、社会学研究的实物资料,其技艺具有重要的保护与研究价值。 临洮泥塑佛造像艺术传承人苟亚龙,自幼跟随其父亲苟炳强学习绘画、泥塑基础知识,钻研造像刻度、人体结构、人物衣纹规律等造像制度。从选料、和泥到扎骨架,上泥塑造、开五官、校正、收光,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经过长期实验,他摸索出一套构造坚固、比例准确、结构合理、衣纹清晰的造像方法。将多次上泥变成一次性上泥,解决了多次上泥产生夹层缝隙、裂口的问题;将衣纹雕刻改为塑贴衣纹,使人物体型明显,避免了臃肿现象,上泥后用麻纵披横缠,解决了脱缝裂口问题。对于武将等,为了体现其动势,采用双腿骨架的办法使结构更合理,造型更生动。苟亚龙塑造上百尊佛像,临洮、康乐、卓尼、临潭、宁夏等省、县大大小小的寺庙中多有呈现。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