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水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22
专题名称: 临洮水烟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72.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临洗县地处甘肃中部洗河下游,属暖温带季风气候,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灌溉便利。洮河谷地平均海拔1800米,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平均气温7℃,年均日照2438小时,无霜期146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烟草生长。 据传,烟草是诸葛亮南征时因将士被瘴气伤害,巧遇隐士孟节,推荐"薤叶云香草, 含一片可除瘴房"。后来,他六出祁山时将烟草传入甘肃,并广泛种植于临洮、兰州、榆中等地。民国时期,临洮水烟行业曾在岳麓山下建有武侯祠,每年从农历三月十五开始举行祭奠诸葛武侯的庙会,唱戏三天,盛况空前。 据《临洮县志》记载:明万历元年(1573年),临洮府治所的狄道百姓以黄花烟叶为原料,加工成水烟。由于水烟吸食时伴随着"咕噜噜”的水声,口中轻轻飘出芳香的烟雾,旁边的人闻不到焦油的味道,因而很快传入兰州、榆中等邻近州县。1644年满族人入关以后,以清朝贵族为主的上流社会人士嗜好水烟,并渐成时尚。丝条整齐、色泽鲜亮、气味芳香,被称为"丝、色、味"三绝的临洮水烟,乘时而盛,声名鹊起,把民间习俗提升为上流社会的风尚。据《狄道州续志》载:康雍时期临洮每年运至四川的水烟约50担,合计一万五千余两白银,到乾隆时猛增至5000多担(约合1800吨),水烟已成为临洮的支柱产业。 乾隆五年(1740年),临洮府迁兰州更名兰州府以后,因兰州、榆中也大量种植水烟,"临洮水烟”之名被"兰州水烟”所代替,但狄道水烟仍然是"兰州水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绪至民国时期,水烟与茶酒齐名,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前后,临洮水烟种植销售达到极盛,新添铺卧龙、辛店、刘家沟门等产区,每年种植黄烟15000多亩,并建起不少加工作坊,规模较大的有72家,年产量5000多担(每担100斤,约合50万斤)。最大的老字号有:新荣湧、同生茂、世丰永、龙泉湧。据《甘肃烟草志》记载:1929年新添铺烟厂大罢工时有500多人参加,可见临洮水烟生产规模之大。抗战胜利后, 由于卷烟工业的兴起,黄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到1985年仅有5000亩。 临洮烟叶种植以崖湾村为中心,上至大庄、龙家庄、潘家庄;下至孙梁家、康家崖、辛店、水泉,并向四周延伸。这一带种植的烟叶以叶大、肥厚、质细、色鲜的特点而享誉陇原,成为临洮70多座烟坊的主要原料产地,并向外县输出。 烟草种植和其他作物一样,一是合理用肥,二是做好病虫害防治,三是成熟采收,这是优质烟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烟叶成熟的特征是: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叶面上茸毛脱落,茎叶角度增大(近似90度)。下部叶片主脉发白,中部叶支脉发白,上部叶主支脉发白,且在叶面上出现黄斑,才可采收烘烤。采收的方法: 1.分期采收烟叶,必须做到"三同":采收烟叶必须分期进行,每次采烟要求做到同一品种,同一部位,同一成熟度。这样采收的烟叶内含物质的分解转化速度及变柔速度一致,可保证烟叶的质量。 2.灵活掌握采收时间:一般情况下宜在早晨或上午进行,因为早上空气清新,头脑清醒,易于识别成熟度。干旱天气宜采露水烟,以利保湿变黄。烟叶成熟后,若遇阵雨,可在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若降雨时间过长,出现返青烟,应等其重新落黄后再采收。烟叶采收时,要求不采青、不过熟,确保烟叶成熟度整齐度一致;不曝晒、不挤压,确保鲜烟叶质量不受损失。 3.正确掌握采收方法:用铁锨将成熟的烟叶连同附近的土壤一株一株地挖离本土,但不能抖尽根系土壤,使其因缺乏土壤水分而慢慢变蔫变柔。 水烟加工的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1.选料:选取上等烟叶作为水烟原料,再经抽茎、精选、阴干后备用。 2.配料:加入清油、姜黄、食盐及各种香料等添加剂, 混合均匀。有人还参入麝香,百米之外,都能闻到香味。 3.加工:将拌好原料的烟叶,用土榨机压成约1.2米 x1.5米x1.2米的烟捆,每捆约500公斤~1000公斤,由一名推烟匠(师傅)和一名拉烟匠(助手)刨丝,再将烟丝置于匣子中,并压模成方块,俗称为"把",九把或十把为一包,七十二把为一箱,四箱为一担,每担约重350公斤。 清末民初因社会比较安定,水烟的经营达到高潮。沿洮河东岸,几乎最好的水地都种植烟叶,初步估计约在3000亩~5000亩。以水烟经营作为龙头的几十个驮骡队日夜兼程,穿梭于甘川之间。 临洮水烟兴盛时的销售市场,东到鲁苏沪及东北各省;西达新疆、西藏;南至闽浙、两广、云贵川;北及宁夏、山西、内蒙古大草原。基本覆盖全国,几乎各省都有市场。实力雄厚的大商号还在西安、上海、南通、苏州等地设有分号。中等以上烟行都在汉口、天津、包头、洛阳、太原、成都、重庆、北京等大城市派人驻庄批销,尤其以四川和云贵最多。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