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油馃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19
专题名称: 临洮油馃儿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66.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临洮油馃儿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的节庆食品,这一传统制作技艺有三百年历史。 临洮油馃的花样儿主要有:寿桃、蝴蝶、琵琶、佛手、背靠背、菊花、麦穗、麻雀、盘扣等。炸制好的油馃,金黄灿灿,加之红黄绿的点缀,有碧玉、珊瑚、玛瑙堆满盘的感觉, 形态娇艳诱人,富含美好寓意。 油馃儿的制作主要有三大步骤。 第一步是制作酥面和皮面:酥面主要由猪油、清油、蜂蜜、发面调制而成。皮面由白糖、鸡蛋等调制。 第二步是捋条子:两种面分别揉至光洁细腻,手工擀成三毫米厚的面皮,切成两厘米至五厘米宽的长条,一层皮面一层酥面叠加,用蜂蜜水黏合,并在适当的位置加入点缀的彩色面条,拼接成特定的造型,一刀透一刀连,切成对称的胚子。 第三步便是下锅炸制。 制作油馃儿是地地道道的心眼儿活计,半寸见方的小小油课,有七八个横截面,每层各有各的颜色和味道,和在一起形成临洮油馃酥中有脆、和而不同的独特口感、五彩斑斓的视觉感观,为春节增加了红红火火的喜庆气息。 腊月里,新炸出的油馃被当做小小心意,送给亲戚邻里分享,提前带去年的祝福。正月里,亲友前来拜年,端上自家的炸油馃,是主人必须的礼仪,也是对访客应有的尊重。 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家说,1949年以前,只有大户人家过年才会炸各种各样的馃儿,一般家庭只炸些普通的油饼。那时,大户人家的主妇们暗地比试,看看谁的课儿,蜜汁儿调和的香酥、颜色搭配的绚丽、样法儿精致奇巧。油馃是衡量主妇茶饭技能的标准,也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高下的尺度。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