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记酥糖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11
专题名称: 符记酥糖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50.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酥糖是纯天然手工制作的糖类制品,资盛德糖庄"符记酥糖"是临洮县百年以上老字号,作坊设于临洮县洮阳镇番城新村。 临洮酥糖至少有200多年历史,历代县志里多次提到酥糖的制作和销售情况。1943年,苏联飞机迫降临洮,飞行员品尝了符记酥糖,一下子买走六七十斤,自此, 资盛德商号的符记酥糖在西北成为热销品牌。1945年,中国考古界泰斗夏鼐先生在 《夏鼐日记》卷三中提到"临洮名产为油漆、点香及桂味酥糖"。 酥糖制作原料为小麦、小米、核桃、芝麻、花生仁、糖玫瑰等,制作工具有竹筐、屉笼、专业糖沥、锅、糖铲、糖搅、五磅锤、刀等。 酥糖制作工艺共分四步:一、育芽。小麦淘洗后放置在透气的竹筐中,每天用井水淋洗,一周后麦粒长出二叶,剁成麦芽泥备用。二、酵粥。小米上屉笼蒸熟,麦芽泥倒进小米中,搅拌成麦芽小米粥进行发酵,四小时后产生麦芽糖,粥水变甜。三、熬糖。这些糖水倒进大锅,大火煮沸,四五个小时后糖水变少成琥珀色,开始搅拌,等锅里的糖稀越来越有光泽度,糖线又长又细不肯断,说明水分排干,糖熬好了。四、砸糖。糖稀粘成光溜溜的一团抱出锅,撒上核桃仁、熟芝麻、玫瑰花、花生仁儿,抡起大锤砸进糖稀,使之酥脆。 临洮酥糖纯手工制作,无任何化学添加剂,是临洮人一份远去的公共记忆,体现了农耕时代的人们,在自给自足的生存空间中思索、探究、珍惜老天赐予的万物,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 1949年以前,酥糖市场规模庞大,作坊众多,名气鼎盛的有五家,分别为毛记、张记、南街李记、司晨巷符记、钱记糖坊。目前,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类新食品的诞生、工业化生产对传统手工制作的冲击,加之酥糖极低的产量,使之无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曾经鼎盛繁荣的酥糖业面临人存技亡的险境,全县仅存符春壁一家经营塘坊。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