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纯毛手工地毯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07
专题名称: 临洮纯毛手工地毯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41.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临洮纯毛手工地毯是指以绵羊毛为原料,通过植物染色、打结、剁制、栽绒等独特工艺制作高端地毯,以及艺术挂毯、壁毯、工艺地毯、美术地毯的织毯技艺。 手工地毯源自西域。玄奘西行之时,西域地毯的制作和使用已成熟、普遍。地处丝绸之路节点地带的临洮,继承了阿拉伯地毯和京式宫廷地毯的传统,以其精细独特的做工、淳朴秀美的图案、古色古香的风格享誉国内。1998年,临洮县地毯厂生产的飞天牌纯羊毛手工仿古地毯,被安放在人民大会堂甘肃厅之内。临洮地毯现以英寸作为出售单位,供应国内酒店、写字楼、办公室等场所,还远销至国外一些机场候机楼、码头候船大厅、养老院、影剧院等场所。 临洮纯毛地毯一般以图案设计、配色、染纱、上经、手工打结、剁毯、片毯、洗毯、投剪、修整等十几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 手工地毯很注重对细节的处理,如织一瓣牡丹花,可以用十几种颜色,甚至几十种颜色来润色,红中有粉,粉中有白,白中有红,向阳的一面颜色可淡一些,背阴的地方颜色可深一些,被另外花瓣遮住的颜色可深一些,露在外面的颜色可淡一些,这是机织地毯无法达到的效果,也是手工地毯的艺术价值所在。 "手工打结"是将经纱固定在机梁上,由人工将绒头毛纱手工打结编织固定在经线上,可以将几十种色彩和谐地糅合在一起。手工地毯不受色泽数量的限制,手工编织地毯密度大、毛丛长,经后道工序整修处理,呈现出色彩丰富和立体感很强的特征。如此烦琐的工艺,使得制作一块毯子的时间需要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紧密精致的毯面可以使地毯的寿命延长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手工地毯可分为波斯图案、中式图案。波斯图案多以羊毛配以桑蚕丝织成,有边角、夔龙、几何图案,颜色繁密,具有浓郁、华丽的西亚风格;中式图案多以花鸟鱼虫、琴棋书画等为主,立体感极强,花卉、景物犹如浮雕,雍容华贵、超凡脱俗。 临洮地毯羊毛平均长为35毫米~55毫米,色泽亮丽、纤维精细、防静电、吸水性好、恢复性强、阻燃性好,具有浮雕般的审美效果,地毯规格有45道、60道、70道、90道、120道、150道。纯手工地毯不采用任何机器设备,完全手工编织,也称为手工剁毯子。1英寸地毯里有200根纱线。手工地毯不受宽幅的限制,在大幅作品中也能体现完整性。 手工地毯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素有"软黄金"之称,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