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唯一号: 292834020230000001
专题名称: 陶器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18.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陶器制作技艺是以洮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为摹本,以洮河两岸红胶泥为胎体,用黑红两色矿物质颜料绘制纹饰,通过800℃窑温烧制,制作观赏陶器的古老工艺。明清时期,该制作技艺分布在洮河两岸的洮阳镇河口村、王家嘴村、五爱村、衙下镇联合村。如今,这一制作技艺仅存于河口村窑头社。 临洮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质条件及地理环境是其成为陶乡的重要原因:250万年前,青藏板块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抬升和下降过程中发育形成了黄河,也将一些古湖底沙砾及红胶泥抬升到高处,形成了今天的洮河谷地。因此,洮河两岸二级台地普遍分布适合制作陶器的红胶泥土层。洮河流域植被相对茂盛,便于烧制陶器,朱砂、铁锰等矿藏则是彩陶纹饰的最佳矿料。 临洮县陶器制作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临洮一直是西北有名的陶乡,制作各种陶制脊兽、皇室规格的筒板瓦,以及花盆、陶瓮、黑釉瓶等实用器,同时以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彩陶器形为参考,制作观赏陶器。《夏鼐日记》卷三中提到:"过河后即十里店窑头,为临洮现今制陶器之所,为陈列道旁之陶器摄一影(1945年)。"1949年以后,该技艺依托花盆、砖瓦等实用器的制作销售得以存留。改革开放后,该技艺迅速发扬光大,成为青海、甘肃两省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特产,走向全国各地。 陶器制作技艺保留原始遗风,掘地为坑,陶轮置于轴上,陶轮与地面持平,轮中心部位安装圆形工作台,制作过程有五大步骤、十四道流程: 1.选土:洮河流域红胶泥经过淘洗、搅拌、揉捏、发酵等工序备用。 2.配料制作:将黏土放在陶车上,作为底部,转盘上慢轮修整,拍打成型。 3.陶坯表面打磨上彩:对晾晒好的陶坯进行打磨,以黑或黑红两种颜色绘彩,可搭配二百多种图案纹饰。 4.烧制:在800℃~1000℃的土窑内烧制。 5.出窑作旧:经碱蚀水泐使陶器更加接近远古气质。 承袭史前文明彩陶的风格。大地湾、仰韶、半坡、庙底沟、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齐家、辛店、寺洼等多种形式都予以制作展示,完整清晰地呈现了整个华夏文明构成过程中,陶器的演变发展阶段。 彩陶图案的纹饰多种多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彩绘图案有反映图腾崇拜和先祖崇拜的蛙纹、鸟纹、人形纹;有反映农耕和植物采集的草叶纹、花卉纹、禾穗纹、豆瓣纹、种子纹、锯齿纹、葫芦纹、鱼纹;有反映大自然的流水涡纹、水波纹、起伏山川纹;有反映社会活动的舞蹈踏歌人形纹;有初具文字雏形的"田"字纹、"十"字纹、"米"字纹、手印纹等符号纹饰。 陶器作品造型各异。彩陶器形在完善功能的基础上,造型千变万化,不同类型的装饰技巧和艺术效果,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制陶者的艺术才能和创造热情。主要有瓶、瓮、郖、鬲、壶、盆、鼎、罐、碗、勺、铃、炉等造型。 陶器制作技艺是对史前文化的再认知、再表现,帮助人们解读史前生产力发展和从陶到瓷的演变,具有历史研究价值。陶器制作精美,胎质细腻光滑,纹饰乌黑艳丽,既是实用器皿,又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陶器制作技艺再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及社会的认知及当时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是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传承发展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2016年3月,第五代传承人阎建林制作的马家窑旋涡纹瓶、半山黑红双彩罐和马厂蛙纹瓶等三件彩陶,在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举办的东亚史前文明研讨会上,作为演示道具呈现。他的作品也是目前临洮县中小学校本教材必不可少的演示教具。 陶器制作技艺因其纯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工序多、工期长,传承人需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储备大量史前文明知识,因此,陶器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险境。目前,临洮县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设陶艺社团,从培养传承人、研究各时期陶器特征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传承发展陶器制作技艺。

知识出处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讲述了临洮县的口头传统文学、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的文化传统。它们是一种人类创造和传承的非物质财富,代表着不同文化群体的独特价值观、知识体系、社会习俗和技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国的独特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意义。临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品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形式(如民族音乐、舞蹈、祭祀仪式、传统戏剧等)、社会实践,仪式和庆典(如婚礼、葬礼、节日庆典等)、知识与实践关系(如传统医药知识、农耕技术等)、传统手工艺技艺(如制陶、制织、制皮、木雕等)等。临洮,作为西北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不仅有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许多活态传承的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体现了临洮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文化精神,成为见证临洮历史发展的"活化石",是临洮绵延的气韵和血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