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镜清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唯一号: 292830020230000493
人物姓名: 李镜清
人物异名: 字:鉴亭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5/003
起始页: 0194.pdf
性别:
出生年: 1871
卒年: 1912
籍贯: 临洮县城内

传略

李镜清(1871—1912年),字鉴亭,临洮县城内人。幼年聪颖好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优廪生考取拔贡,次年朝考一等,出任四川县令。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兴起,波及四川东南,川督鹿传霖命镜清率威远行营,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镇压邛崃、雅安、峨眉等地人民起义,以功令主持该地政务。后调威远前军前营驻安岳、乐至、资阳等县。次年,调任江安、合江知县。当时川南天主、福音教民,互相水火,司铎、牧师,各袒其教徒,为所欲为。镜清按律严惩,全川民众服其胆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处理温江、双流、重庆及郸、灌等县人民起义,按功以道员任用,晋升三品。次年,锡良调督云、贵,镜清任云南候补道,总办云南巡警局兼全省营务处,并奉命镇服腾冲。因父丧回狄道。 清宣统元年(1909年)锡良督奉天,任镜清统黑龙江防军,转调奉天,巡防各营,办理防治鼠疫,保护铁路,安抚张作霖部各土军。当时日俄虎视,内政外交,情况复杂,处理稍疏,就会丧权辱国。镜清防患未然,工作井然有序,使无隙可乘,清廷传令嘉奖,官加二品。 镜清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耳闻目睹,受国内外民主、自由等新思潮影响,思想有所转变。宣统三年(1911年),各省公民请愿要求召开国会,奉天人民亦上书响应,镜清劝锡良入京报告朝廷,因之触忤清廷权贵,八月武汉首举义旗,即返回故里。岁暮联,络汉回共保地方治安,乡绅拗于成见,反加诋毁,当时辛亥革命胜利,清帝逊位,省方尚未宣布共和,政局暗昧。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各县旅省人士慕寿祺、王之佐、水梓等倡议承认共和,组织甘肃省临时省议会。3月7日,投票公举镜清任省议会议长。就职后,首先宣布共和,以安人心,并提议免除各项供应,整理财政,除弊恤民。省垣诸官深感不利于己,多方蛊惑。中协丁士伟欲以兵力解散议会,有人劝镜清避祸,被拒绝。原拥护帝制反对共和的援陕军马安良部回甘,人多猜疑。镜清说:"回族近多达人,共和成,决无他虑,若首先发难,是公敌也,谁敢冒不韪取灭种之祸。"但反李者离间说:"镜清欲灭回"。镜清处此危局,继续坚持议会工作,提出裁驿站、筑铁路、征收烟税、规定公费等案。此时,黄钺独立于秦州,斥责督军赵维熙不承认共和。赵企图以兵力解决秦州问题,镜清坚持不能用兵之议,赵不听,派建威军吴炳鑫部前往。镜清与吴约定,暂驻军陇西,函劝黄钺取消独立,并与秦州绅士张世英磋商调解,终得和平解决。州人免遭战祸,非常感激。五月,省城炮兵队因缺饷拟哗变,拱星墩忠武(周务学部)各军,也蠢蠢欲动。赵维熙及营务处彭英甲均怯懦无策,镜清单骑往军中劝谕,晓以利害,并首捐2000金,王振鹏等响应,一时捐金万余两,遂核发欠饷,军心安定。当时兵多饷绌,镜清不辞劳苦奔走呼吁,劝绅商筹募饷金9万余两。继又因议会制定"利政公费"(明文规定的办公费),不利于督署官僚任意勒索,而赵维熙将亲信赖恩倍由皋兰县知事越级提升为巡警道,议会提出弹劾,赵企图抵制,迫议长辞职。至此,议会与督署之间矛盾激化,有人劝镜清避祸,他愤慨地说:"我当与议会同尽,君等可自便耳!"并说:"曾闻壮士谈流血,岂有将军怕断头。" 一时气结不能语。稍缓,又说:"我即去,必议会得人方可,"遂以刘尔炘任议长,由回军统领崔正午派兵护送回狄道。回军"十六营"军官马安良阴谋暗杀,派人潜伏狄道城内。6月6日夜,凶手越墙入室,镜清自卫拼搏,终因力不敌众而殒命。噩耗传至省城,全省震惊。省参议会开追悼会,以慰英灵。刘尔圻挽联:"一身都是胆;万口为招魂。"高玉富挽联:"身为民捐,热血一腔无限恨,地因人贵,临洗两字有余光。" 甘肃省于民国22—23年(1933-1934年)曾三次呈报国民党中央请予褒恤,经中央抚恤委员会审议决定:"李镜清给二等一次恤金八百元……,并由地方建祠,匾书精诚壮烈,永久纪念"。 遗著有《仕优斋遗文》、《清草堂论学集》及校编《狄道州续志》等。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专题

县令
职位
知县
职位
知县
职位
候补道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