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豫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唯一号: 292830020230000257
人物姓名: 李景豫
人物异名: 字:榕石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165.pdf
性别:
时代:
籍贯: 兰州府狄道州
亲属: 李苞;李玉台

传略

李景豫,字榕石,兰州府狄道州(今临洮县)人,约生活于咸丰至光绪年间,曾祖李苞,曾任四川剑州知州,著有《敏斋诗草》、《敏斋诗话》等。父亲李玉台,曾任四川候补知府。景豫生活在诗书仕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于同治癸酉(1873年)拔贡,朝考二等,以直隶州判分发陕西试用。他博学工诗,然身后著作大都佚散。谭嗣同与景豫情甚厚,极推重他的诗,嗣同把自己见到的十题十一首诗及一些残章断句,附录于《石菊庐笔识》中(见《潭嗣同录》)。临洮学者张维,辑有《李榕石诗抄》一卷(未刊行)。 景豫工书法,擅绘画,人称“诗、书、画三绝” 。其诗作、书画临洮民间多有珍藏者。 景豫的诗传于今世者,实属吉光片羽、凤毛麟角。从内容上看,有怀友赠朋的、有登临吊古的,也有歌咏山水风光的。 在怀古诗中,吊古凭今,借古讽今,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抒发个人感情。题材广泛,评价历史人物爱憎分明。如《候马亭》诗,就是讽刺汉武帝刘彻的。史载武帝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派李广利征讨大宛,攻破贰师城,只是为了得到汗血马供其抚玩。诗人慨叹道:“可惜千金汗血功,只供一日皮毛相。”诗结尾处,诗人联想晚清时沙俄帝国主义觊觎我新疆领土的现实,衷心地告诫:“寄语西征诸将士,匈奴未灭且忘家。”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艮岳》直指宋徽宗赵佶。鞭斥其荒淫无耻,对内任用蔡京、朱劢、王黼、李彦及宦官童贯、梁师成等六贼,搜刮百姓,大兴花石纲,修建艮岳,供其淫乐;对外向金人岁输金帛,屈膝求和。诗人以短短四句,对其罪恶作为和无耻行径,作了高度的概括: 花石自南来,金缯向北去。 十年媪相功,一纸老僧论。 这首诗也暗寓对慈禧太后宠李莲英,穷奢极欲和丧权辱国的讽刺。借古讽今,意在言外,含而不露。 李景豫的诗,写得最形象、最感人的是赞美祖国山川险峻壮丽的山水诗,为清人诗作中,堪称上品。如 《栈道杂诗》二首: 一峰瘦削欲飞空, 一峰倚侧如醉翁, 两峰白云断还合, 并作一峰峰正中。 画眉关前石径微, 篱笆一带通荆扉。 夕阳鸟雀生牛背, 牧童眠熟犹未归。 李景豫的诗,吸收了王右丞、孟襄阳的清幽,李太白、岑嘉州的豪放,在构思上又学习李贺的奇巧,但绝无生吞活剥、剽窃模拟的痕迹,而是清新流畅,浑然天成,富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景豫为诗,用典则天衣无缝,对仗则工稳贴切,音节铿锵嘹亮,用字准确凝炼。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上册)是继新编《临洮县志》、《临洮史话》后的又一部文史瑰宝。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书的编纂工作责成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通晓地方史志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郑鸿云、宿永智等同志广泛查阅史料,精心筛选人物,潜心编著书稿,可以说是九易其稿、以至大成。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