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唯一号: 292830020230000202
人物姓名: 李东阳
人物异名: 字:宾之;号:西涯
文件路径: 2928/01/object/PDF/292810020230000004/001
起始页: 0137.pdf
性别:
时代:
出生年: 1447
卒年: 1516
籍贯: 临洮府狄道县

传略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明代良相、太子太师,祖籍临洮府狄道县(今甘肃临洮)人。东阳高祖到湖南茶陵做官,便安家茶陵县。李东阳四岁时即工书法,曾被景帝召见。景帝看了他的书法表演后非常喜欢,把他抱在怀中,以后赐予他许多物品。公元1462年,李东阳参加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两年之后,即天顺八年,登进士二甲第一名(称为传胪),选为翰林院庶吉士①。1465年授翰林院编修,1467年参与修撰实录。1474年升任翰林院侍讲②,1483年又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1484年充东宫讲读官④。1491年迁左庶子⑤,兼文渊阁大学士⑥,进入内阁,年仅四十八岁。1498年拜为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1506年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当时在内阁共事的有首辅刘健及谢迁等。李东阳与他们共同竭诚办事,对政务的缺失尽力极谏。由于李东阳工书法善古文,故内阁各种诏书都不得由他草拟。诏谕传出之后因朗朗上口,被天下人传诵。 武宗即位之后,刘谨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不久专权用事。李东阳与刘健、谢迁多次向皇帝进行劝谏,均未能实现。为抗议刘谨的胡作非为,三人同一天向武宗提出辞职。在刘谨的授意下武宗同意刘健、谢迁去职,独留李东阳。李东阳深感耻辱,又多次上疏恳请仍未获准。原因是当初刘健、谢迁坚持要武宗诛死刘谨,言词激烈,只有李东阳言词稍微舒缓,故被留下。刘谨除去了刘健等人后更加飞扬跋扈,将其死党焦芳升入内阁,将原内阁中的老臣、忠直之士驱逐殆尽。李东阳在内阁中抑郁不得志,为保身家性命,只得与宦党虚与委蛇。由于刘谨专权擅政,使得朝政紊乱,民不聊生,李东阳在任期间,力求补救,尽可能庇护朝中正臣。弘治七年,李东阳以京师及山西、陕西、云南、福建等相继发生地震,而武宗帝长期不听朝政,不讲经筵,不祭宗庙,而终日沉溺于后宫,或外出无限度巡游,为此上疏极谏,指出由于帝德不修而上天示警,要求皇帝改弦更张,勤于朝政,关心民生。但武宗仍不听。不久,李东阳以老病坚决乞休,在多次坚请之下,终获批准。1516年病逝,终年70岁,死后赠太师,谥“文正”。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 上册》

《临洮人物传略》(上册)是继新编《临洮县志》、《临洮史话》后的又一部文史瑰宝。临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该书的编纂工作责成由县委宣传部组织编写,县委宣传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组织通晓地方史志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郑鸿云、宿永智等同志广泛查阅史料,精心筛选人物,潜心编著书稿,可以说是九易其稿、以至大成。

阅读

相关专题

庶吉士
职位
编修
职位
侍讲
职位
侍讲学士
职位
讲读官
职位
左庶子
职位
尚书
职位
首辅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