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洮水流珠天下奇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683
颗粒名称: 二、洮水流珠天下奇观
分类号: P343.1
页数: 9
页码: 160-168
摘要: 洮河万古流淌,一泻千里。数九寒天,大河小溪失却了往日的喧闹,洮河却不舍昼夜,急流匆匆。令人惊异的是,满河奔腾的不是冰凌,而是一簇簇、一串串浑圆晶莹,玲珑剔透的冰珠。一河浪花挟带着满河冰珠熙熙攘攘,逐波而去,这便是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
关键词: 河流 洮河

内容

民国初期,洮河主流有城西"永宁浮桥”,汉唐时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渡口。
  洮河万古流淌,一泻千里。数九寒天,大河小溪失却了往日的喧闹,洮河却不舍昼夜,急流匆匆。令人惊异的是,满河奔腾的不是冰凌,而是一簇簇、一串串浑圆晶莹,玲珑剔透的冰珠。一河浪花挟带着满河冰珠熙熙攘攘,逐波而去,这便是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在清代编纂的《狄道州志》中就有不少赞美流珠胜景的佳作。王维新《洮阳八景》诗云:“'冬日河流急,浮波珠粒粒。不劳象罔求,自有蚊人泣。"关于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凄美动人的传说,传说洮河流珠来自九重云霄骊龙的颌下,故称"骊珠",又说是美人鱼哭泣的泪珠,又称"蚊人泪”。千百年来,这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引发着人们的无限联想,清代诗人陈仲秀有诗赞日:"万斛明珠涌浪头,晶莹争赴水东流;珍奇难入俗人眼,抛向洪波不敢收。"这首诗刻划了洮河流珠特有的气质和性格,维妙维肖地描绘出一幅冬日洮水流珠图。关于它的形成,历来众说纷云,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起于西倾山激浪"之说·查《岷州志》,据《洮州厅志》记载:"洮水源出西倾山之北,地高流急,冬不易冻,激为冰珠"。就是说,洮河流珠生自洮河上游,是由于波浪冲激岩石,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受奇寒冻结而成。从洮河上游的碌曲,直到下游的临洮一带,每年冬至六九前后,满河流珠浩浩荡荡,穿峡出谷,景象甚为壮观。世上江河万千条,此景唯独洮河有,洮河流珠以它独具一格的风采名扬天下。
  洮河汹涌澎湃,大起大落,洮河上惊心动魄的木筏奔驰向前,形成了无比辉煌的洮河放筏图。这便是早期的洮河水上运输业。据史料记载,清末,水上木材运输兴起,至民国初,城西木厂村有木厂十多家,每年从洮河上游的临潭、卓尼、羊沙等地放运木材至临洮、兰州等地,另有部分林副产品、小型农具、毛竹、薪柴、木炭等也靠水上运输,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海巅峡险礁,疏通了水运航道。
  洮河垂钓
  洮河姬家河大桥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14年),于县城西北5里河段上建成永宁浮桥。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移建于城西西岩山下,民国35年(公元1946年)重修浮桥,加固堤防。1949年8月,临洮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时烧毁浮桥,交通中断,五日后修复。解放后建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一座,如今洮河上建起了康家崖洮河大桥、达板洮河大桥、姬家河洮河大桥等,一座座长虹卧波,成了洮河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沧海桑田,悠悠古渡,穿过岁月的风雨,一条条渡船连接着两岸众生。据《狄道州志》记载,早在宋代,洮河上就有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以作东西往来的交通要津。木船摆渡的历史想来还要推前。洮河渡口原有16处之多,其中主要有两处交通要道。一是唐王川渡口,二是姬家河渡口。唐王川渡口系元代"兰州官路"南路干线伸向临夏、夏河的一条分支线上的重要渡口,明万历年间修成"宏济浮桥。"姬家河渡口,明、清时代,系以兰州为中心的南路干线由临洮玉井分支伸向甘南及四川的主要渡口之一。民国时期’又是通向洮河林区与临潭的重要渡口。
  临洮城河西桥南,西岩山上的西岩寺,还有被称为"看河楼"的"临川阁”,气势巍峨,如今复修依旧,古风犹存。西岩山下,绝壁如削,突兀峭绝的石墩,伫立激流旋涡之中,任凭水拍浪打。
  洮河船磨与黄河水车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船磨与洮河渡口木船长相厮守,成为洮河流域独一无二的景观。如果说黄河水车是我们的祖先以水的神力发展灌溉农业的壮举,那么,洮河船磨无疑是利用水力驱动加工粮食的一项伟大发明。
  洮河堤岸,古城街巷,古柳成荫,浓荫盖天,这便是有名的"左公柳”。清代陕甘总督左宗堂率三千湖湘子弟戍边,在临洮栽植了大量的柳树,为绿化临洮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洮河两岸,古城内外,随处可见合抱粗的百年古柳绽绿吐翠,历经风雨苍桑,见证历史的伟大变革。
  悠悠岁月,古老的文明,正随洮河流珠万古流淌,奔腾不息。
  上/下水磨洮河流珠洮河放伐上/洮河岸边的水磨
  下/洮河冬景上/下左公柳上/红旗风光
  下/新添南坪风光上/山区冬韵
  下/晶莹剔透的临洮雾淞遍布城乡的临洮紫斑牡丹

知识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古称狄道,是我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分布有第三纪(距今6000 —— 200万年间)的红色沉积岩层(丹霞地貌)。我们从当地及周边地区(和政、广河、永靖)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如恐龙骨架、恐龙蛋、恐龙足即,8米长4米高的身躯威武的黄河剑齿象、还有铲齿 象、剑齿虎、头上长有四角的长颈鹿等化石,知道黄河上游曾是气候湿润、湖泊密布、森林 蔽天、水草丰美、野兽奔突,苍芒而生机勃勃的土地。乃至后来的史籍中,也不乏这样的记载。至今洮河从南至北,蜿蜒穿越全境,富庶一方。流经县境115公里,哺育了粮丰树茂花艳的狭长绿州。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