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洮河明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681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洮河明珠
分类号: K294.2
页数: 30
页码: 150-179
摘要: 绿州有水的涟漪、田野的碧翠、山的巍峨、花的怒放,有欢快的劳动和智慧的创造。一水中流,生命之灵光,就是诗之渊,歌之薮。临洮县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地区西部,洮河下游,在陇西盆地的西缘,青藏高原的东边。
关键词: 地方史 临洮县

内容

绿州有水的涟漪、田野的碧翠、山的巍峨、花的怒放,有欢快的劳动和智慧的创造。一水中流,生命之灵光,就是诗之渊,歌之薮。
  临洮县地处甘肃中部,定西地区西部,洮河下游,在陇西盆地的西缘,青藏高原的东边。东向越山穿谷达渭源、陇西境;西向渡河过岭,接康乐、临夏;南向翻山绕壑,至漳、岷界;北向跨梁渡关,抵兰州市。境内四山环抱,一水北流。南屏山积雪,苍松挺翠;马啣山北矗,一岭云飘,卧龙寺西峙,峰坪映水;岳麓山东耸,翠峦拥城。洮河自海巅峡入境,拍岸激石,滚雪溅珠,纵贯115公里,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水质优良,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
  临洮位于祁连褶皱系东南端,秦岭褶皱系西北缘,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全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临洮地区地貌呈现三个基本类型,基岩裸露的侵蚀构造山地;强烈侵蚀的黄土高原;侵蚀堆积的河谷阶状平原。
  洮河源于碌曲县西南部西倾山东麓的勒尔当,蜿蜒东注,流经卓尼、临潭、九甸峡,一路呼啸奔腾,掀浪吐玉,穿越幽深的海巅峡,扑入平坦的田园牧歌般秀丽的洮阳川,然后注入刘家峡水库,汇入黄河的洪波。
  千百年来,洮河孕育了马家窑、辛店、寺洼文化,浇灌了李氏大树的根须,多少英才豪杰、帝王将相,就是从这里走向大汉,走向盛唐,走向中国的历史舞台。洮河又是一条文化的河流,它的波涛掩映着彩陶、秦砖、汉瓦、战国长城、唐哥舒翰纪功碑而益发蓬勃。滚滚洮河,是皇天之下,后土之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洮河永远和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连在一起,和诗情画意连在一起。它象一根金线,串起了许多旖旎多情的花儿会场。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让世人赞叹神往,境内美丽的自然风光是洮河缀起的明珠,在历史的岁月中永远闪耀着夺目的光华。洮河两岸风光如画
  洮河从临洮县南部的海巅峡入境,浩荡北流,沿岸风光如画,有名闻遐迩的"洮阳八景”,清代著名诗人吴镇所写的《我忆临洮好・十首》,就是对临洮山川美景和风物的真实写照:"我忆临洮好,春光满十分。牡丹开径尺,鹦鹉过成群。涣涣西川水,悠悠北岭云。剧怜三月后,赛社日纷纷"。"我忆临洮好,山川似画图。高冈真产玉,寒水旧流珠。云影迷双鹤,涛声落万凫。日归归未得,三径日榛芜"。"我忆临洮好,灵踪足胜游。石船藏水面,玉井泻峰头。多雨山皆润,长丰岁不愁。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这些饱含诗人对临洮山川大地无限赞美之情的诗句,永远回荡在岁月的深处。
  “南望有高峰,东风曾不到。雪凝三尺余,朗朗玉山照"这便是著名"洮阳八景"之一的"南山积雪"。"南山积雪"在临洮南部屏障南屏山,山势险峻,景色宜人,山顶终年积雪覆盖,苍松翠柏遍布,郁郁葱葱,春夏山花烂漫,秋冬云雾缭绕,景色奇绝秀美。有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它的盛景:"山峰奇峻景色异,峡深林密峭壁奇;悬崖伏冰涧飞瀑,怪石苍松云雾弥;风物迷人似仙境,民俗丰厚盛情溢"。
  花木葱茏的山区风光
  锁林峡冬景冬季的洮河海巅峡
  西岩晚照
  海巅峡通蜀栈道遗址
  南屏山西侧是鬼斧神工的海巅峡,南和康乐县接壤。海巅峡两岸绝壁千仞,峡口如蜿蜒根蛇,洮河奔腾穿峡,汹涌澎湃,其势如万钧雷霆。海巅峡蕴藏着丰富的水利、森林、煤碳资源。吴镇曾有"我忆临洮好,城南碧水来;崖飞高石出,峡断锁林开……”的诗句。近代王熙之《临洮金石锁录》中略称,峡中东崖石壁有"摩崖"二字及"绍圣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毕工"十二字,列为两行,后列王存、王安刊记,大约五寸,均为正书。州志卷一上记载:"……今峡上有古篆字,盖宋金时所镌云。峡内东崖石壁上,镌四方形,五六寸孔甚多,昔曾于此建栈道,以便交通。"海巅峡煤矿即在此,现峡内石壁上遗存杨继盛所撰《开煤山记》石刻一方,高约2米,全文为楷书,保存完好。关于海巅峡,在当地还流传着鲁班堵河建海,欲造福万民的优美传说。
  离南屏山不远的潘家集乡境内,有一条神奇秀美的山谷,它便是闻名遐尔的貂崖沟,这里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貂婵的出生地。
  说起貂婵,读过《三国演义》的人,立刻想到"貂婵与吕布"、"吕布杀董卓"的故事。看过秦剧的人,首先想到《连环计》、《风仪亭》。貂婵为东汉政权的存亡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女中英杰。貂婵芳名,因此妇孺皆知。
  在貂崖沟至今还流传貂婵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一天貂婵正在洞中对镜梳妆,镜子反射的光芒把貂崖沟照得一片通亮,有位樵夫正好发现了这一切,,貂婢躲避不及,便说她名叫貂婵,在此修行,一再请求保密。樵夫回去后告诉了邻人,人们跑来看时,只见半山崖上的石洞犹在,洞口放着一面大镜、还有一堆貂婵用于化妆的胭脂石,洞中什么人也没有。从此后,再也没有人见到过貂婵,后来从三国故事中才知道了她的下落。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确有貂婵其人,她姓任名红昌,是东汉陇西郡临洮人。清代无名氏《铺云堂,连环计》剧中载:"貂婵'临洮人,姓任,名红昌,流落司徒王允府中,貂婵聪慧多智,王允以亲女相待。"《剧文本事》载:"貂婵,临洮人,任姓,因兵乱,流落王允府中为歌妓"。在貂崖沟一梁之隔的胭脂川马家集东街口有貂婵拴马的胭脂马树,一旁有青石一块,相传,当年貂婵曾踩石上马入蜀,从此离开故里临洮。
  涣涣洮河水孕育了一代代聪慧善良的洮河女儿。滋润了她们美丽艳冶的姿容,真可谓临洮自古多丽人。如今,人们为了纪念貂婵,在临洮城北20公里的新添洮河岸畔,开发兴建了新的旅游胜地一貂蝉湖,吸引着八方游人。
  千里洮河富临洮,一座宏伟的三甲水电厂如今已巍然伫立于洮河干流上。整个电厂大坝犹如一条雄伟的蛟龙,横卧洮河,将滚滚洮河拦截成一片美丽诱人的高峡平湖,是洮河上又一亮丽的风景。
  在临洮南部,还有一处久负盛名的自然景观,那便是花儿悠悠的紫松山。紫松山在临洮县南30多公里与康乐县的交界处,这里重峦叠翠,主要景区娘娘殿湾,三面石壁环抱,草绿花红,百鸟欢鸣,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古建筑,毁于民国战乱,近年来得以重修,殿
  临洮南部生态保护区
  潘家集风光
  貂崖沟风光洮河海巅峡—洮河由此处流入临洮境内宇巍峨,甚为雄奇壮观。最使紫松山负有盛名的是"花儿"和花儿会。由于紫松山位于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地域,属洮岷花儿与河州花儿的交叉地带,使这里的花儿会异彩纷呈,独领风骚。每年春暖花开之时,紫松山以农历三月二十八花儿会拉开临洮、康乐50多个花儿会的序幕,直至农历六月初六,莲花山盛会将花儿会推向高潮,吸引邻近三地(州)、七县的数万群众游山漫歌。每逢会期,帐蓬满山,花伞飘摇,人山人海,歌声如潮,正所谓:"陇上听歌到翠薇,万千游女唱夕晖;花乡此去情堪醉,几度新曲入梦来"。
  南出临洮县城往南向东,便是"名驰洮阳三百里,巍峨玉井第一峰"的玉井峰。玉井峰以绿出名,山上清水潺潺,苍松葱郁,道观古刹隐现其中。楼阁殿宇错落有致,雕画别具匠心,塑像神态各异。农历四月初八的传统庙会,游人如织。奇丽的玉井峰还以传说明代文人王仲可修行成仙而得名。王仲可,别号井天迂叟,曾著《井天诗草》,是《临洮府志》最早的编纂者之一。他一生不做官,不图财,隐居玉井峰,终日写诗作画。他为人善良正直,在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动人传说。清代诗人章德昆《九日游玉井峰》形象地描绘了玉井峰的胜景:"振衣直上玉井巅,古洞深幽别有天。云树苍茫秋色里,岗峦起伏画楼前。山逢青眼呈佳致,酒酌黄花涤俗缘。醉后浑忘归路远,笑携老衲看流泉。"
  临洮城西10公里处的洮河岸畔,便是闻名遐迩的卧龙寺,是古"洮阳八景"之一“西卧龙"的实景地。卧龙寺山峦巍峨,蜿蜒如龙,横卧洮河西岸。《狄道州志》记载:“州西20里,山形蜿蜒如龙,山上有灵湫,祷雨多应。"卧龙山林木丛茂,水清景秀,卧龙寺深藏
  上/中/下洗河三甲水电站风光上/下/洮河三甲水电站风光上/下洮河流入毛笼峡(牛鼻峡)汇入黄河刘家峡佛归寺出土的寺庙建筑构件
  玉井峰寺庙佛像
  玉井峰全景
  山腰宝殿雄伟壮观,是佛教弟子活动的场所。历代文人雅士结伴光临,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门掩梨花深见月,寺藏松叶远闻钟;十里晚烟含古寺,五更明月照山门。" "西岩卧龙龙已卧,蜿蜒下欲饮洮流;睡酣珠化空山月,蛰久涎成古佛湫。"这些优美的诗句,是当时卧龙寺的写照。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左宗堂曾给卧龙寺赠石佛一尊,并书对联:"法轮自转菩提海,净域长流功德泉"。卧龙寺兴建于晚唐,经历五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嘉靖年间成为名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经苍桑,几度盛衰。近年又得重建,昔日古刹又重现了它的雄姿。傅杰亲笔书写的卧龙寺匾额
  卧龙寺出土的寺庙建筑构件
  卧龙寺出土的石碑
  卧龙寺全景
  峰,象两匹骏马啣辔飞腾。山顶白雪皑皑,山腰常有白云缭绕,是独有的一道景观。在马啣山有两大自然景区,金龙池和石景峡。金龙池位于马啣山西坡,周广数里,附近灌木丛生,泥泞不能近,相传盛夏结冰,仅于农历六月六日开一孔,昔日建有金龙大王庙。石景峡在马衔山南峡口境内,有小溪穿峡而过,在壁立的石崖下潴成神奇的小石潭,潭底可开可闭,开时深不见底。离潭不远的石崖上,有文人墨客题写的诗文,只是在日光下不见字迹,但只要将清水泼于涯上,便立刻显出字迹来,泼水显字的奇异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文人游客。
  洮河奔腾不息,大自然的恩赐,使临洮大地风光如画,散放着永恒的魅力民国初期,洮河主流有城西"永宁浮桥”,汉唐时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渡口。
  洮水流珠天下奇观
  洮河万古流淌,一泻千里。数九寒天,大河小溪失却了往日的喧闹,洮河却不舍昼夜,急流匆匆。令人惊异的是,满河奔腾的不是冰凌,而是一簇簇、一串串浑圆晶莹,玲珑剔透的冰珠。一河浪花挟带着满河冰珠熙熙攘攘,逐波而去,这便是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在清代编纂的《狄道州志》中就有不少赞美流珠胜景的佳作。王维新《洮阳八景》诗云:“'冬日河流急,浮波珠粒粒。不劳象罔求,自有蚊人泣。"关于它,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凄美动人的传说,传说洮河流珠来自九重云霄骊龙的颌下,故称"骊珠",又说是美人鱼哭泣的泪珠,又称"蚊人泪”。千百年来,这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引发着人们的无限联想,清代诗人陈仲秀有诗赞日:"万斛明珠涌浪头,晶莹争赴水东流;珍奇难入俗人眼,抛向洪波不敢收。"这首诗刻划了洮河流珠特有的气质和性格,维妙维肖地描绘出一幅冬日洮水流珠图。关于它的形成,历来众说纷云,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起于西倾山激浪"之说·查《岷州志》,据《洮州厅志》记载:"洮水源出西倾山之北,地高流急,冬不易冻,激为冰珠"。就是说,洮河流珠生自洮河上游,是由于波浪冲激岩石,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受奇寒冻结而成。从洮河上游的碌曲,直到下游的临洮一带,每年冬至六九前后,满河流珠浩浩荡荡,穿峡出谷,景象甚为壮观。世上江河万千条,此景唯独洮河有,洮河流珠以它独具一格的风采名扬天下。
  洮河汹涌澎湃,大起大落,洮河上惊心动魄的木筏奔驰向前,形成了无比辉煌的洮河放筏图。这便是早期的洮河水上运输业。据史料记载,清末,水上木材运输兴起,至民国初,城西木厂村有木厂十多家,每年从洮河上游的临潭、卓尼、羊沙等地放运木材至临洮、兰州等地,另有部分林副产品、小型农具、毛竹、薪柴、木炭等也靠水上运输,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海巅峡险礁,疏通了水运航道。
  洮河垂钓
  洮河姬家河大桥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14年),于县城西北5里河段上建成永宁浮桥。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移建于城西西岩山下,民国35年(公元1946年)重修浮桥,加固堤防。1949年8月,临洮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时烧毁浮桥,交通中断,五日后修复。解放后建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一座,如今洮河上建起了康家崖洮河大桥、达板洮河大桥、姬家河洮河大桥等,一座座长虹卧波,成了洮河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沧海桑田,悠悠古渡,穿过岁月的风雨,一条条渡船连接着两岸众生。据《狄道州志》记载,早在宋代,洮河上就有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以作东西往来的交通要津。木船摆渡的历史想来还要推前。洮河渡口原有16处之多,其中主要有两处交通要道。一是唐王川渡口,二是姬家河渡口。唐王川渡口系元代"兰州官路"南路干线伸向临夏、夏河的一条分支线上的重要渡口,明万历年间修成"宏济浮桥。"姬家河渡口,明、清时代,系以兰州为中心的南路干线由临洮玉井分支伸向甘南及四川的主要渡口之一。民国时期’又是通向洮河林区与临潭的重要渡口。
  临洮城河西桥南,西岩山上的西岩寺,还有被称为"看河楼"的"临川阁”,气势巍峨,如今复修依旧,古风犹存。西岩山下,绝壁如削,突兀峭绝的石墩,伫立激流旋涡之中,任凭水拍浪打。
  洮河船磨与黄河水车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智慧结晶。千百年来,船磨与洮河渡口木船长相厮守,成为洮河流域独一无二的景观。如果说黄河水车是我们的祖先以水的神力发展灌溉农业的壮举,那么,洮河船磨无疑是利用水力驱动加工粮食的一项伟大发明。
  洮河堤岸,古城街巷,古柳成荫,浓荫盖天,这便是有名的"左公柳”。清代陕甘总督左宗堂率三千湖湘子弟戍边,在临洮栽植了大量的柳树,为绿化临洮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如今洮河两岸,古城内外,随处可见合抱粗的百年古柳绽绿吐翠,历经风雨苍桑,见证历史的伟大变革。
  悠悠岁月,古老的文明,正随洮河流珠万古流淌,奔腾不息。
  上/下水磨洮河流珠洮河放伐上/洮河岸边的水磨
  下/洮河冬景上/下左公柳上/红旗风光
  下/新添南坪风光上/山区冬韵
  下/晶莹剔透的临洮雾淞遍布城乡的临洮紫斑牡丹临洮花卉饮誉国中
  提起临洮,不得不说临洮花卉。临洮栽培牡丹、芍药、菊花、大丽花等历史悠久。牡丹种植已有千余,达到1000多个品种,"洮阳红"已远嫁"牡丹王国"一洛阳。紫斑牡丹,是全国独有的品种,享誉国内外。吴镇《荷苞牡丹》诗中有:"倾城花向马嵬残,无限春风解恨难。唯有香囊消不得,又含铃雨挂雕栏。"便是对临洮牡丹盛景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临洮开始大面积栽植唐菖蒲、大丽花、郁金香、百合等名贵球根花卉,全县栽培各类花木品种近千种,花卉产品运销国内外,成为全国著名的花卉之乡,花卉已成为临洮的新兴特色产业。
  临洮是全国唐菖蒲良种繁育基地,临洮大丽花卉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获得50块奖牌,其中有大丽花独获1项大奖,5项金奖,17项银奖,7项铜奖,奖牌总数名列第一, 为甘肃人民增光添彩。外地客商称赞,临洮大丽花甲天下。
  临洮素有陇上花园的美誉。如今的洮河两岸,沃野百里,姹紫嫣红,遍地春潮。
  上/中/下各色牡丹争呈风流万紫千红的临洮花卉曾获得多次殊荣的临洮大丽花洮河奇石一一姣龙出海洮河奇石斑斓多姿
  洮河奇石是黄河奇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良的石质、优美的造型、精美的制作工艺,饮誉陇原。由于特殊的地质风貌和洮河水的冲刷,洮河石奇特俊美,异彩纷呈。洮河奇石的最大特色是品种多,以远古化石为主,色泽鲜艳夺目,画面俊秀清晰,形态惟妙惟肖,花纹优美神奇,集静感与动感与一体,令人惊叹不已,堪称天地精华,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形态上,有山水、人物、花草、鸟兽、文字、神话传说等,线条粗犷,轮廓抽象,集古朴、稚拙、俊美于一体,可谓天公、神公、精灵的绝唱之笔。在颜色上,洮河奇石秀色斑斓,有赤红、墨绿、猷蓝、淡青、鹅黄等,奇绝秀美,光彩夺目,充分显示了太古洪荒之世,天地玄黄的原始景观。在种类上,洮河奇石以品种多而占优势。"洮河彩石"艳丽多彩;"洮河化石”纹路清晰;"洮河梅花石"形象逼真,是难得的珍品;"洮河卵石"形态奇异,是观赏石中难得的佳品;还有"洮河风景石"、"洮河墨绿石"等都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座落在洮河岸畔塔下王家村的神龟园,是一座风格独特的奇石展览馆,在5000平方米的园地上,由10万个洮河白石镶成"龟"字形路面,四周摆放着齐天大圣石,月公蟾蜍石、猛虎下山石、女娲补天石、秦皇金印石、中国地图石等洪河奇石,中心水池上伏卧着一尊硕大的石龟,四周摆放着八个形象逼真的小石龟,神态活现。据专家考证,重约一吨的大石龟是经过两亿年风化、磨蚀而成的象形石。龟文化展厅内收藏有众多的龟文物及相关的诗文资料,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关于《聊斋志异》故事《八大王》的许多漫画也收藏其中,大王》所述临洮冯生与八大王的故事又给神龟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洮河奇石是大自然赐于的瑰宝。近年来,洮河奇石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好者的亲睐,搜集收藏奇石的雅好已在全县范围内蔚成风气。
  忍冬纹奇石
  孔雀戏梅石神龟园-巨型龟石奇异多彩的洮河石岳麓秀色神奇壮美
  岳麓山是古城洮阳的一颗明珠。
  岳麓山位于临洮县城东,以宋时所建东岳庙于山麓而得名,如今已成为一座美丽的公园。山下"一渠清流榭前过,瀑贯假山胜篷莱"。山上绿涛如涌,苍翠秀丽,水榭、风雅亭、伏龙阁、畅怀亭、悬亭、一览亭、文峰塔飞檐流丹,典雅精美,与超然书院、椒山祠、凤台、姜维墩等古迹交相辉映。
  超然书院,宋前称"凤台",相传是老子飞升之地,因"有凤来仪"而得名。至今,斗大的"凤台"二字尚存,供人们凭吊。吴镇在《重修超然书院碑记》中说:"东去狄道城二里许为岳麓山,山之麓有台,三面壁立,而其上如砥,登之则临川百里了若指掌,洮水潆
  涧宛在足下,故谓之超然台。"是为明代杨继盛所建"超然书院"之处。临洪人民为了纪念杨继盛以及邹应龙、张万纪等同严嵩进行斗争而牺牲的志士,在书院内修建了"杨公愍公祠"、"双忠祠”。迄今传诵的"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对联,就悬挂于"双忠祠"中。杨继盛在超然书院讲学时所书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至今脍炙人口,曾经成为革命先驱李大钊最喜爱的联语,常书以明志,可见其影响之远、之大。刻于清代光绪年间的杨继盛手书:“赏心况有樽前客,忍负春风寂寞还",对联碑刻至今珍藏。
  在岳麓山顶,一座新建的"甘南农民起义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它之侧有宽畅的“烈士陵园",再往南则是纪念1949年临洮儿女踊跃报名应征入伍进疆戍边的"成疆亭"。这一座座建筑大有"浩气扶西倾,英名壮北斗"之势。在高山之巅,是巍峨壮观的姜维墩。举目远眺,但见"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脉洮水流入川",新兴的临洮县城尽收眼底,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崭新的世纪,崭新的希望,站在新世纪起跑线上的临洮儿女,豪情满怀,继往开来,将创造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岳麓山门
  抗日英雄纪念碑
  岳麓山迎爽楼
  岳麓山一角上/甘南农民起义纪念碑
  下/岳麓山戍疆亭岳麓山胜景

知识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古称狄道,是我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分布有第三纪(距今6000 —— 200万年间)的红色沉积岩层(丹霞地貌)。我们从当地及周边地区(和政、广河、永靖)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如恐龙骨架、恐龙蛋、恐龙足即,8米长4米高的身躯威武的黄河剑齿象、还有铲齿 象、剑齿虎、头上长有四角的长颈鹿等化石,知道黄河上游曾是气候湿润、湖泊密布、森林 蔽天、水草丰美、野兽奔突,苍芒而生机勃勃的土地。乃至后来的史籍中,也不乏这样的记载。至今洮河从南至北,蜿蜒穿越全境,富庶一方。流经县境115公里,哺育了粮丰树茂花艳的狭长绿州。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