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丝绸之路南线重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672
颗粒名称: 二、丝绸之路南线重镇
分类号: K928.6
页数: 8
页码: 79-86
摘要: 被欧州人誉为"大地的鲜花"和"天空的彩霞",被阿拉伯人誉为"象神话中的仙女一样美丽"的中国丝绸,乃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人类的宝贵礼物。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从长安通往西域、中东以至欧州的这条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路线,便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南线重镇

内容

被欧州人誉为"大地的鲜花"和"天空的彩霞",被阿拉伯人誉为"象神话中的仙女一样美丽"的中国丝绸,乃是我们的祖先奉献给人类的宝贵礼物。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从长安通往西域、中东以至欧州的这条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中外文化传播交流的路线,便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
  临洮,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膏腴之地"。甘肃为丝绸之路的东段,历史上通行较多的大致有北路、南路和中路三条路线,其中,南路和中路都是从临洮穿越而过的。
  丝路南线:从长安出发沿渭水而上至宝鸡,再沿千水西北向,过陇县,越陇山,度陇关,经天水、秦安、通渭、陇西、渭源,越鸟鼠山至临洮,从临洮渡洮水,经临夏积石山临津关过黄河入青海,出扁都口(大斗拔谷)到河西。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霍去病击匈奴,隋炀帝西巡河西,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去西域取经,都曾走过这条路。
  丝路中线是从长安出发过六盘山,经华家岭、定西、榆中、临洮、兰州,入河西走廊。这条路开通较晚,大致在宋代以后,但通行者很多,是关中通往河西的最重要的交通路线。
  相传秦始皇西巡就到过临洮。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20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当时陇西郡治在狄道,传说秦始皇在庆坪关山的长城脚下休息一夜,见此地山环水绕,风景尤佳,命建寺庙一座,当地军民遵秦王之命修建寺庙,取名"秦王寺",将拴马的柳树命名为秦王拴马树,神泉尊为秦王饮马井。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临、渭、陇三县县令集资铸造秦王寺大钟一口,钟直径6尺高8.5尺,重4800斤,至今钟虽无存,"秦王寺"古迹犹在。
  自张骞出使西域,凿空丝路以后,临洮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成为商旅交易往来住歇和军队驻防的战略要地。精兵猛将云集于此,商贾驿使往来穿行,经济文化相对发达。公元609年3月,隋炀帝西巡陇右,就是从长安出发,沿渭河西行,过陇关,经天水、陇西、渭源鸟鼠山的高城岭沿滥水(《山海经》称滥水,《水经注》称陇水,今称东峪河)到临洮,然后渡洮水过临夏、永靖从临津关渡黄河,再经青海西宁越祁连山扁都口(大斗拔谷)进入河西走廊,到达张掖的。
  隋唐时代是丝绸之路最辉煌,也是河陇地区最繁荣的时期。隋炀帝巡幸河西西域27国的国王和使者亲来朝见,炀帝命武威、张掖的仕女盛妆打扮,沿路观赏,游人车马首尾数十里,可以说是河西有史以来的盛会,也是这一时期丝路繁盛的例证。
  据载,隋炀帝一行四月初六日(乙亥)从襄武出发到渭源狩猎六天,十二日(已巳)到狄道。在途中写诗三首,其中有"西征乃届此,山路亦悠悠。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滥觞何足拟,浮槎难可侍。惊涛呜涧石,澄岸泻崖楼。滔滔下狄县,淼淼肆神州。""萧萧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北河秉武街,千里卷长旌"等句,描述的就是从渭源走临洮一路的风光。其中"北河秉武街”就是指陇水和今在临洮窑店一带的武街驿。
  从武街驿沿滥水西下,过长济桥(明《临洮府志》载:东浴沟口滥水上有长济桥),进入狄道古城东门,(即今临洮县城北郊岳家庄附近),丝路穿城而过,出古城西门(今临洮县城北郊汽车站北侧之深巷道口),沿古渡道至下川红崖头洮水之滨,即达丝绸之路狄道古城的要津——洮水红崖头古渡。过洮河便是三岔河口。三岔河,郦道元在《水经注,河水注》中谓"三水翼带"(因上游有刘川、胭脂川等三支小流至虎狼关汇合入洮,故日三岔河)。三岔河入洮南岸的村庄,即河口村。河口村有片河滩地,相传古地名叫桥夫地,可能是当年派丁看管桥梁的地方。这里曾出土过椭园形铁绳扣,它有碗口粗,全系铸造,它和原临洮城西永宁浮桥系船所用的明、清两代铸造的方、园形铁绳扣相比较,形制更加古老。这些遗物的出土,证实了当年丝绸之路狄道城西架设津梁的位置。从红崖头洮水古渡过洮水,经河口、虎关、当川铺、广河、和政到临夏,从临津关渡黄河西去青海和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洮水古渡在临洮境内有好几处,除此之外尚有城北25公里的康家崖古渡,45公里的达坂古渡,60公里的洪济桥渡,城南25公里的冰桥窝渡,还有上游的峡城渡等等。但其中以狄道城西红崖头古渡为最早,它是丝绸之路通西域的开创渡口。
  临洮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历史上开发较早。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关系,这里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相互融合、中原农业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结合的地方。由于丝路的兴盛,商贸逐渐繁荣,牧区需要的粮食和生活日用品,农区需要的耕畜和畜产品,都在这里交易,因而临洮成为农产品和牲畜、畜产品的集散地,丝绸之路上的大驿站。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工艺品和西域各国的珠宝、美玉、药材在这里相互流通。临洮至今山川种植的葡萄、苜蓿、胡萝卜、胡麻等农作物都是胡商从西域传来的。当时,往来的都是商贾、僧侣、军人和使节,加上茶马互市、驿站邮传,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商贸的发展、民族的融合。盛唐诗人岑参的诗:"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至陇山头。"张藉的:“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和元代诗人马祖常的:“波斯老贾渡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情况,至今读来,仍然使我们联想到古道驼铃,马帮商队,驿骑星驰,屯垦风烟,守边笳鼓,高僧诵经和大漠烽火,使节穿梭等丝绸之路上一幕幕动人的景象。
  丝路的流通昌盛给临洮的繁荣辉煌带来最大的影响,中外文化的碰撞交融、经济的交流,和本土文化的改造,给这里遗留下来璀灿绚丽的历史文化瑰宝,中国封建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都扎根并繁殖于这块丰腴的土地,形成了临洮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体现了人类文明与历史进步中最为辉煌的东西。它对汉唐帝国的兴盛发达,形成并产生中华民族最具自豪感的汉唐气象,起到过十分重要和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丝绸之路、汉唐雄风也给这里留下历史的投影,它孕育和塑造了这里人民的精神性格、审美情趣和理想追求。

知识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古称狄道,是我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分布有第三纪(距今6000 —— 200万年间)的红色沉积岩层(丹霞地貌)。我们从当地及周边地区(和政、广河、永靖)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如恐龙骨架、恐龙蛋、恐龙足即,8米长4米高的身躯威武的黄河剑齿象、还有铲齿 象、剑齿虎、头上长有四角的长颈鹿等化石,知道黄河上游曾是气候湿润、湖泊密布、森林 蔽天、水草丰美、野兽奔突,苍芒而生机勃勃的土地。乃至后来的史籍中,也不乏这样的记载。至今洮河从南至北,蜿蜒穿越全境,富庶一方。流经县境115公里,哺育了粮丰树茂花艳的狭长绿州。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