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明之曦——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663
颗粒名称: 一、文明之曦——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分类号: K876.3
页数: 5
页码: 17-21
摘要: 马家窑彩陶器形丰富多样,典型的有敛口碗、曲腹盆、长颈瓶、小口长颈尖底彩陶瓶、小口长颈深腹彩陶壶、小口彩陶瓮、彩陶钵、带嘴锅等。其中尤以侈口长颈双耳彩陶壶、敛口小平底彩陶钵、卷唇曲腹彩陶盆、短唇圆肩彩陶罐、小口长颈瓶、短柄豆等最具特征。尖底瓶多为平口或侈口尖瓶;碗、钵、盆一类器物腹部较浅,腹部曲线呈圆弧形。外形比例均衡,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细泥红陶质地坚硬,火候很高,底色橙黄或米黄,一般打磨光滑。而马家窑类型的陶器不见鼎一类的三足器,也不见陶炊和圜底釜。
关键词: 马家窑彩陶 临洮县

内容

马家窑彩陶器形丰富多样,典型的有敛口碗、曲腹盆、长颈瓶、小口长颈尖底彩陶瓶、小口长颈深腹彩陶壶、小口彩陶瓮、彩陶钵、带嘴锅等。其中尤以侈口长颈双耳彩陶壶、敛口小平底彩陶钵、卷唇曲腹彩陶盆、短唇圆肩彩陶罐、小口长颈瓶、短柄豆等最具特征。尖底瓶多为平口或侈口尖瓶;碗、钵、盆一类器物腹部较浅,腹部曲线呈圆弧形。外形比例均衡,棱角分明,线条流畅,细泥红陶质地坚硬,火候很高,底色橙黄或米黄,一般打磨光滑。而马家窑类型的陶器不见鼎一类的三足器,也不见陶炊和圜底釜。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图案常以密集的平行、弧曲、交叉、同心圆、涡漩的线条变化,表现出一种富有韵律的动感。图案布局多根据器形设计,窄长的瓶、壶图案多作横分层和散点式的排列,大型陶器分成图案的多层排列,而小型陶器往往通体绘满花纹。
  我们从"漩纹尖底瓶"上绘多重的平行线条和四方连续旋纹饰中,可以感受到如涡漩飞转,水珠四溅。"圆点网纹瓶"以变体叶纹、圆圈、弧线三角、网纹为饰,其颈部的平行线,腹部的水波纹和圆点纹,可以感受到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洮河的波流。
  但是,马家窑类彩陶纹饰,仍然以几何纹为装饰主体,最具代表性的几何纹是旋纹,多以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运用直线与曲线的组合,所以产生出一种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几何纹饰善于利用曲折起伏的线条与旋转多变的构图,使整个画面产生一种飞扬流动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在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图案中,也有少量的动物纹,但多被神被人格化了的神灵,有些则是不同动物的某些部分的混合体,夸张。
  总之,马家窑类型图案,最突出的是旋动的特点,或来往反复勾连,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在强烈的动感中给人以美的愉悦和陶,是先民最富有艺术性的文化创造,是我国绘画史上现存的最绚丽璀璨的艺术之花,在人类文明的史册里,将永放异彩!

知识出处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臨洮——中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古称狄道,是我国西部历史文化名城。它地处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同时分布有第三纪(距今6000 —— 200万年间)的红色沉积岩层(丹霞地貌)。我们从当地及周边地区(和政、广河、永靖)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如恐龙骨架、恐龙蛋、恐龙足即,8米长4米高的身躯威武的黄河剑齿象、还有铲齿 象、剑齿虎、头上长有四角的长颈鹿等化石,知道黄河上游曾是气候湿润、湖泊密布、森林 蔽天、水草丰美、野兽奔突,苍芒而生机勃勃的土地。乃至后来的史籍中,也不乏这样的记载。至今洮河从南至北,蜿蜒穿越全境,富庶一方。流经县境115公里,哺育了粮丰树茂花艳的狭长绿州。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