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649
颗粒名称: 今日临洮
分类号: F127
页数: 38
页码: 283-320
摘要: 新中国成立前,临洮由于有较发达的农业(包括蔬菜、果品)作基础,经济比周边地区发达,形成了一些老字号厂坊、商铺,主要生产和经营水烟、糕点、药香、火柴、食醋、笔墨、印刷以及绸缎布匹、木材、地毯、砖瓦等。
关键词: 地方经济 地方发展

内容

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临洮由于有较发达的农业(包括蔬菜、果品)作基础,经济比周边地区发达,形成了一些老字号厂坊、商铺,主要生产和经营水烟、糕点、药香、火柴、食醋、笔墨、印刷以及绸缎布匹、木材、地毯、砖瓦等。大部分产品销售到本地及周边地区,部分产品如水烟、糕点、药香、地毯等远销天水、兰州及青海、四川等地。县城内还有专业化的商业街市,如线市街、骡马市、粮食市、灰盐市、木厂等街道和地名沿用至今。
  古城一隅
  时光悠悠,沧海桑田,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而今,54万临洮儿女们在这片热土上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临洮的经济建设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漫步在28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麦浪滚滚,豆花飘香,大棚座座。全县农业生产围绕洋芋、花卉、蔬菜、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和中药材、优质经济林果、食用菌等区域特色经济初步建成"十大基地”,农业结构明显优化,农村生产生活水平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徜徉在县城洁净的柏油马路上,宽阔的大街两面绿树掩映,高楼人云,店铺林立,经济繁荣。全县已形成轻纺、化工、印刷、机械制造、食品、造纸、建筑建材等十多个行业、上千种产品的工业体系。三甲水电厂、铝业公司、兴达建工贸集团、华威商贸集团、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新美花卉集团等一批批企业在洮阳大地崛起,成为临洮经济腾飞的龙头。
  城市建设
  临洮夜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临洮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临洮县城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近年来,临洮人民充分发挥兰州“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本着保护生态环境与文化古迹、专家规划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突出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特色,适时提出了以撤县设市为方向,以打造兰州的"卫星城”、"后花园"为目标,以"碧水蓝天,绿地鲜花,淡墙红瓦”为格调,以建设“一城十镇"框架体系为布局,以"现代化定位,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法制化管理”为发展思路,全面启动和推进了城市建设的历史性工程。经过全县人民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一个新型的现代化城市呈现于洮水之滨。如今的临洮县城,212国道和兰临高速公路从县城东、西穿城而过,给这里的交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崛起的城区高楼大厦林立,绿树鲜花遍布,"四网(路网、水网、暖气网、通信网)"四通八达,一栋栋居民住宅小区和小康农宅示范区漂亮别致、环境优美。邮政大楼、税务大楼、广电大楼、电信大楼、文化中心大楼、华威大厦、百花商厦等雄伟建筑坐落在县城中心。中心十字大街、"两环路(内环路、外环路)”、滨河路宽阔笔直,公交车、出租车紧张而有序地运行。岳麓山公园、西岩寺公园、城中公园、西湖公园等风景区犹如颗颗明珠镶嵌在县城内外,是城区居民和外地游人消闲、旅游的最佳去处。中心广场、体育场、岳麓山公园等地草坪如茵,垂柳依依,景色如画,成为人们锻炼身体、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县城远眺
  此外,临洮县逐渐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洮河沿岸10个中心小城镇为辐射点的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正在进一步实现。特别是新开发的"三滩(二架滩、窑头滩、下寺滩)"非公有制经济园区,将昔日的荒草滩涂变为集旅游度假、工商贸易、环境建设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园区。
  如今,临洮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镇规划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明显好转,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昔日"晴天尘土扬,雨天泥水流,房屋破烂差,秦砖加汉瓦”的旧城已变成"水在城中,城在林中,街在绿中,院在花中,人在景中”的现代化园林城市。
  龙头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临洮人民立足工业富县,发挥资源优势,坚持走"以水办电、以电带铝、以建带工和以洋芋淀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的路子,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先后建成了三甲水电厂、海巅峡水电厂、铝业公司,并组建了兴达建工贸集团、新兴花卉集团和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等大型集团公司,全县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水电、铝锭、马铃薯加工、化工、印刷、造纸、建工建材、机械制造等10多个优势行业和上千种产品的工业体系,使临洮的工业经济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甘肃电投洮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电投洗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由甘肃省电力建设投资开发公司控股,临洮县鑫源国资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在对原三甲水电厂进行改制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一家大型企业,主要建设、经营三甲水电厂、海巅峡及峡城水电工程项目。其中,首期经营的三甲水电厂位于县城以南25公里处的南屏镇境内,总装机容量2.65万千瓦,年发电量1.29亿度。该电厂是为了利用洗河水资源而兴建的重点项目工程,由国家财政投资和全县干部群众集资捐款修建,于1991年开工建设,1996年竣工投入发电。
  三甲电厂的建成,极大地缓解了临洮县的电力紧张局面,基本保证了全县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和工农业生产用电,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雄伟的电厂大坝横跨在滚滚洮水之上,将河水拦截成十里烟波的高峡平湖,水面野鸭点点,两岸芦苇摇曳,山光云影倒映其中,成为理想的旅游景点。
  首期建设的海巅峡水电厂位于南屏镇境内三甲电厂南10公里处的海巅峡峡谷中,是继三甲电厂之后的又一大型水电厂,由甘肃电力投资公司洮河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首期建设的海巅峡水电厂项目于2003年8月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立项,总装机容量5.25万千瓦,年发电量2.4亿度,第一台机组于2005年10月发电,2006年三台机组全部建成发电。
  三甲水电厂
  铝业公司
  临洮铝业公司位于县城南部18公里处的玉井镇境内,紧靠212国道,是临洮县依托三甲水电厂电力资源兴建的又一个重点项目工程,是临洮县与兰州铝厂合资,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的股份制企业。该公司于1995年破土动工,于1997年一期年产3000吨电解铝工程建成投产,主导产品为国标优级种熔用铝锭。
  公司建成以来,通过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很快赢得了市场,产品销往广东、无锡等大中城市,被广东市场称为"靓铝”,并被"格力”空调选为专用产品,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为"质量连续稳定合格较好企业”,连续五年被地县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企业。2000年被省国税局评为"纳税先进企业”,2002年被省经贸委列为"全省六十户重点企业”,被定西市列为"全市十强企业”,2005年被评为"甘肃省自强企业”。
  临洮铝厂铝锭生产区
  新兴花卉集团
  新兴花卉集团为近年来县上重点组建的高科技示范企业。建成于2001年的花卉基地位于城南门外2公里,紧靠212国道处,占地面积1600亩,由1000亩花卉科技示范园区和600亩种球繁育基地两部分组成。公司建成后,以生产鲜切花为主,除培育临洮本地的紫斑牡丹、大丽花、芍药、月季、君子兰等花木以外,还从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引进了观赏百合、郁金香、康乃馨、风信子、非洲菊等名贵品种,并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20多个省市的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固定代理商180多家,与北京莱太公司、阳光贝尔公司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形成了较大的销售网络。紫斑牡丹
  2001年,新兴花卉基地生产的百合、康乃馨鲜切花等4个品种获全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金奖,园区被农业部列为"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点"和"全国花卉种球基地"。
  美兰花卉公司
  美兰花卉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位于县城东南1华里处。
  美兰花卉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实现了"第一个引进美国胖龙温室工程公司高科技自控温室,第一个实行基质无土栽培、引进种苗的组培技术,第一个引进荷兰种球处理冷库搞种球国产化"的三个第一。公司现有双层充气膜自控温室、二代日光温室和现代化种球繁育钢架棚数十座,花卉种植总面积达500多亩,使公司生产的鲜切花和种球、种苗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所种植的观赏百合、非洲菊、大丽花、月季、紫斑牡丹、唐菖蒲等数十种特色花卉产品远销东南亚和上海、北京、昆明、杭州等国内外30多个大中城市。美兰花卉公司曾荣获县级"先进私营企业"、"消费者信得过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科技示范点。
  三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三易公司生产的蝴蝶兰
  三易公司位于新添镇刘家沟门村,创建于2003年。公司占地面积360亩,是集花卉种植繁育、珍稀植物育苗、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点。该公司建有连栋式自控智能温室80亩、高效日光温室60亩、观光果园30亩。自组建以来,公司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经营原则,立足于建成全省及西北高档名贵花卉生产企业,在全县首次使用外遮阳系统和计算机程控系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生产观赏百合的基础上.与台湾今日集团签订商务供货合同,引进文欣兰、红掌、惠兰等系列名贵兰花进行盆花繁育,并繁育四季海棠、石竹、凤仙及美国红橹、欧洲金花、北美鹅掌等优质花木数十种,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大花卉市场,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兴达集团
  甘肃兴达淀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兴达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位于县城西南角的洮河东岸,始建于1995年4月,当年11月建成投产,是一家以洋芋淀粉加工为主业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围绕"把临洮建成西北最大的洋芋集散地和洋芋淀粉加工基地”的目标,引进了国际最先进、全自动、全封闭荷兰GMA公司制造的不锈钢马铃薯生产线,于2002年开始生产,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全部达到甚至超过了设计要求,并达到国家GB8884—88标准,在占领淀粉市场中显示出了很强的实力,实现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带动了全县洋芋产业的发展。
  临t1县兴达乳业有限公司是兴达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又一个重头企业,公司位于临t1县洗阳镇车刘家村党家磨,占地面积80多亩。自2004年8月份开工建设以来,共建成标准牛棚7个、4000平方米,建成奶牛活动场地2300平方米。该公司在建设定位上,抢抓发展奶牛产业的良好机遇,依托县内资源优势,按照稳占本地市场、拓展外地市场的思路,走产、加、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从外国一次性引进了500头纯种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并计划通过胚胎移植等,短时间内使养殖规模达到2000头。公司与甘农大等科研院校达成了合作意向,并以此为技术支撑,按照良种、良法、良科、良舍、良疫"五良”配套技术的要求,实行了科学饲养管理。
  三江集团
  甘肃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县城北的八里铺镇,紧靠212国道和兰临高速公路,是一家集科研、种植、收购、生产加工、销售兼养殖、超市批发、房地产开发、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大型综合企业,是国家"十五”十大重点项目之一。公司已实现了营销国际联网、电子商务、财务电算、办公自动化,有先进的计量设备和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享有进出口权,形成了自己的出口条件。公司年产20万吨的雪花全粉、颗粒全粉、精淀粉、膨化食品等优质产品,不但满足了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远销俄罗斯、菲律宾、泰国等国外各大市场,已逐步发展建设成为全国马铃薯加工大型龙头企业。
  20万吨洋芋淀粉加工项目
  腾胜公司
  腾胜公司位于县城北25公里处的辛店镇康家崖,紧临212国道和兰郎公路交汇处,交通便利,是一家以洋芋、蔬菜等土特产品购销、保鲜、储存及淀粉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公司组建以后,分别从国内外引进了先进技术和设备,主要加工以洋芋为主的各类优质淀粉、粉条等产品。公司设有洋芋蔬菜市场、恒温气调库、腾胜生态工业园、腾胜韭菜湾经济开发区、腾胜标准化绿色蔬菜示范基地、腾胜牌专用马铃薯创新服务中心、腾胜工程项目开发部。下设景泰、通渭、广河、定西、渭源5个分公司,并建立以腾胜土特产购销公司为龙头的洋芋、蔬菜购销网点400多个,遍及广州、深圳、上海、郑州、福建、香港等30多个省、市、区,产品外销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临t优质洋芋及其产品在打向全国市场的同时,通过深圳、新疆等口岸销往国际市场,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的经济建设。1999年11月,公司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定点专业市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洋芋专业批发市场;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计划委员会等9部委认定为第二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被评为"甘肃省乡镇企业十大明星企业”。
  农牧业支柱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定点市场——康家崖市场
  临洮位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属高寒二阴地区,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纵贯全境115公里。这里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日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一直是陇中的一个农业大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上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使全县的农业逐步走出传统的生产模式,开始迈入科学、高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之路。近年来,临洮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县”,给这里的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全县农业在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洋芋、蔬菜、花卉、畜牧四大支柱产业和中药材、食用菌等区域性特色农业经济,初步建成了洋芋、无公害蔬菜、花卉、中药材、食用百合、优质经济林果、优质绿化苗木、黄牛、瘦肉型猪、奶牛等"十大基地",以此辐射带动全县农业产业渐入佳境。
  洋芋产业
  洋芋花开赛牡丹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临洮县把洋芋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使全县洋芋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全县农业种植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新型技术的推广、政府资金的倾斜和优质品种的引进,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洋芋连年丰收。在提高产量的同时,注重质量,开始向无公害标准化发展,形成了以东北部优质洋芋生产基地和水川地地膜覆盖早熟洋芋生产基地为主的大规模洋芋种植产业。同时在洋芋主产区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使产业生产更上一个新台阶。
  由于洋芋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洋芋加工业在全县的迅速崛起,有兴达淀粉厂、新兴淀粉厂、腾胜公司、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为龙头的千吨以上淀粉加工企业多家,小型加工企业数百多家,形成了以东五里铺、北五里铺、南街、河口等加工专业村,精淀粉、可变性淀粉、氧化淀粉、粉皮、粉条、粉丝为主的洋芋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和欧美、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粉条加工
  蔬菜产业
  临洮县洮河沿岸水川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加之交通便利,给发展无公害蔬菜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县上把发展蔬菜生产确定为支柱产业之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大,蔬菜总产量增长较大,蔬菜总产值、总收入增速较快,初步形成了上营、辛店蒜苗生产基地;辛店、新添大蒜生产基地;太石、龙门、窑店地膜辣椒生产基地;辛店、太石、玉井万亩大葱生产基地;太石、辛店、新添、玉井、中铺、红旗、洗阳、八里铺地膜早熟洋芋复种瓜菜生产基地;洮阳、八里铺、新添韭菜、甘蓝、番瓜精细菜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格局。大面积人工栽培蔬菜有甘蓝、菜花、番瓜、黄瓜、番茄、茄子、辣椒、大白菜、胡萝卜、萝卜、韭菜、大葱、菠菜、莴笋、芹菜等;少量栽培的有甜瓜、菊芋、香椿、玛瑙西红柿、西兰花、紫甘蓝、五彩甜椒等名优特稀蔬菜品种。
  以蔬菜购销为主的腾胜公司康家崖市场已并入全国蔬菜产销信息网,被定为农业部蔬菜价格采集点之一,蔬菜远销广州、四川、青海、西藏等地。2003年,新添镇韭菜、甘蓝,太石镇青椒、大白菜被确定为甘肃省第三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腾胜公司研究生产的"腾”字号系列马铃薯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通过了甘肃省绿色产业办公室产地环境认证。
  崖湾市场蔬菜交易点
  花卉产业
  被誉为"中国花卉之乡”的临洮,花卉栽培历史悠久,花木品种繁多,以紫斑牡丹、芍药、大丽花、月季、菊花等为主的花木上千个品种。近年来,临洮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把花卉产业作为推动临洮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培育出以临洮大丽花、观赏百合、唐菖蒲、郁金香等为主的球根花卉50多类、300多个品种和以临洮紫斑牡丹、月季等为主的灌木花卉10多类60多个品种,形成了临洮紫斑牡丹、临洮大丽花、观赏百合和唐菖蒲、郁金香等临洮花卉产业的五大主导产品,成为临洮的新兴产业。
  临洮紫斑牡丹
  临洮大丽花
  为了大力推动临洮花卉产业的全面发展,县上于1982年成立了花卉协会,专门提供全县花卉产业中产、供、销各个环节中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并组建了新兴花卉集团、美兰花卉公司和县苗圃花卉基地等龙头企业,在大力种植本地传统花木品种的基础上,有计划地从荷兰等国家引进了康乃馨、风信子、非洲菊等以鲜切花产品为主的名贵品种,采用高科技、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研究、生产,以网上销售、空中贩运的先进手段将临洮以鲜切花为主的数千种名贵花卉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港澳等20多个大中城市,使临洮花卉产业呈现出了一片空前的繁荣。1989年,临洮大丽花、唐菖蒲、郁金香在第二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和科技进步奖。1997年,临洮大丽花又在甘肃省首届林果产品展交会上荣获金奖。特别是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以大丽花为主的临洮名优花卉以其花大、色艳、品质优秀而获得49个奖项。2001年,在广州顺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临洮花卉又一举夺得19块奖牌。
  临洮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和"国家级大丽花繁育基地",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评为"中国花卉之乡”,国家农业部把临洮列为全国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县。
  "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花卉之乡"
  畜牧业产业
  兴达公司从澳大利亚引进的荷斯坦奶牛
  临洮北部的马衔山,南部的南屏山、紫松山是天然草场,畜牧养殖业历来是这里的主要产业之一。近年来,临洮被确定为"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和“退耕还林(草)试点县”.种草种树蔚然成风,饲草资源日益丰富,畜牧业前景十分广阔。县上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发展畜牧业作为全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支持引导群众,使全县的畜牧业由从属农业向相对独立的产业结构转变,由重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并重转变,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在洗阳、衙下、新添等畜产品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了专业批发市场,在洮阳、玉井、八里铺、新添等地建立了以头黄牛、瘦肉猪、奶牛为主的千头以上生产基地多处。并投资建起了临洮兴达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临洮澳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畜牧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艺术
  临洮作为陇上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很早就是名闻陇上的“文化县",先天条件优越。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都有较大发展,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田径之乡"、"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建筑之乡"、"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殊荣。当地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十分活跃,民间文化社团不断涌现,文化学术研究、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文化机构日益健全
  社火表演
  临洮的文化机构大都成立较早,发展较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县文化馆长期负责对群众文化生活的辅导和组织,特别是近年来积极配合县上的各种大型活动,每年多次组织全县文艺汇演,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被甘肃省图书馆委员会命名为先进图书馆的县图书馆馆藏资料丰富,信息量大,现有馆藏图书10万多册,每年接待读者数万人次。成立于1957年的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7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200多件,并有展厅一座,常年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同时还进行对全县文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县秦剧团每年演出以秦腔为主的各种剧目2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成立于2000年的县文联(下属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戏剧家协会)每年举办多次文学创作笔会,并创办了会刊《洮河》。2003年成立的县画院积极举办书画展,组织书画交流。这些文化机构多年来为促进临洮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文艺表演
  临洮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岳麓山、中心广场、体育场为中心的群众健身、娱乐活动十分活跃,内容主要有羽毛球、太极拳、保健操、武术、交谊舞、秦腔和"花儿"演唱等,每天都有数千人参加。另外还有以离退休职工为主的春晖合唱艺术团和金银河艺术团等团体,常年坚持艺术活动。每逢节假日,还有诗歌朗诵、书画、奇石、根艺展览,武术、歌舞比赛,还有文物收藏、盆景制作、花儿大奖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一切构成了古城临洮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些活动,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例如收集奇石的仅城区不下百余家,城内收集奇石的店铺数十处,还有川区各乡镇,每村有好几户。由于洮河奇石的品种繁、色彩艳、图案美享誉陇上,更受省内外奇石爱好者的青睐。在天津等地展出时,引起轰动,人们争相选购,并多次在国际、国内的奇石展中获得金银奖。新华社记者王得温先生,离休后在家乡苟家滩镇塔下王家创建神龟园,建有集彩石、化石、龟文化于一体的陈列馆,成为当地极富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国内外许多参观者。辛店石郭家村也建立了包括奇石在内的"辛店文化文物收藏馆"。奇石热已遍及城乡。
  岳麓山迎春灯会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春节、元宵节期间,岳麓山举办的大型灯会、庙会,吸引了本县及邻近县市的数万群众前来观赏、旅游。
  文化社团不断涌现
  临洮县委宣传部主编的《甘肃经济日报•临洮月刊》《甘肃经济日报•新临洮》
  诗词学会会刊《临洮诗词》
  文化社团是文化繁荣的象征和载体。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县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学会、协会等社团有28个,与文化直接相关的有老年书画学会、李氏文化联谊研究会、临洮诗词学会、马家窑文化研究会、“花儿”学会,还有行业性、专业性的园艺学会、花卉学会、集邮协会、奇石协会、武术协会、信鸽协会、收藏协会等。这些民间文化团体的涌现,表现了人们深层的文化追求意识,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如临洮诗词学会会员近200多名,编印有会刊《临洮诗词》,每年出版两三期,并举办作品交流和研讨活动。老年书画学会多次举办展览,开展研讨活动,先后编印书法绘画作品集2册,取得了显著成绩。陇西李氏临洮联谊会和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则是结合地方文化优势,通过孜孜不倦的工作,也已取得较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临洮中学的春蕾文学社、定西师专临洮分校的洮声文学社、临洮农校的雏鹰文学社、临洮二中的岳麓文学社等校园文学社10多个。
  这些社团无疑对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方文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会刊《马家窑文化源流》
  出于对中华文化、地方历史文化的热爱,许多文史工作者不囿于陈说,发掘整理被岁月湮没的史料,使陈旧的史迹又放射出熠熠光辉。在几年时间内,研究向纵深发展,成效显著。
  在临洮战国秦长城的研究上,有关专家、学者们通过艰苦的实际勘测,翻阅大量史料,得出战国秦长城的西起地"临洮",应该是李氏文化研究会会刊《联谊与研究》
  今临洮,拨开了几千年的迷雾,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这一观点,已得到史学界的肯定,并编入了教科书。
  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是一个时间跨度长、地域跨度广的复杂问题。由于文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临洮作为古陇西郡治的得名、陇西堂李氏家族的谱系、李氏主要历史人物、老子西行、老子学说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考证等。这些研究成果通过会刊《联谊与研究》和省内外报刊及其他媒体公诸于世,使一个比较浑沌的问题逐渐明朗起来。
  县政协编辑的《临洮文史资料选》在民间文化特别是"花儿"的研究方面,也不断取得进展。马文惠的专著《西北高原的文艺奇葩》,就"花儿"的历史渊源、"花儿" 在临洮的流布、"花儿"的特色、洮岷花儿的创作方法、"花儿"反映的地方民俗、当地的文化心态、"花儿"的前景等问题,作了多方面、多层次的新的探索,并对"花儿"的唱词、曲令的艺术美作了深人的赏析。中央电视台、省电台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此外,还有其他研究人员的多篇研究论文在省花儿学术研究会上交流和发表。县"花儿"学会成立后,致力于"花儿”的搜集和研究,有数篇论文获省级奖,并协助有关部门多次举办歌手大奖赛或演唱活动。2000年,临洮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其他一般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也有长足的发展。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临洮文史资料选》已发行多期,内容包括主要地方历史事件、著名的历史人物、文物遗迹、旅游景点及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使将被湮没的历史得以重现,展示了临洮多彩的历史画卷,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正式出版的部分文学作品集
  宗教文化的发掘,也有了起步。前有《元代国师八思巴与临洮大寺》,论述了八思巴修建的甘青地区佛教文化中心临洮大寺在藏传佛教向内地传播上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后有《伊斯兰教穆扶提门宦与临洮东拱北》,展现了伊斯兰教穆扶提门宦在临洮及附近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文学创作成效显著
  花卉四屏(张教三作)
  临洮的文学事业,可谓代有人才,群星灿烂。唐代有牛僧儒,金代有邓千江,明代有张万纪、雍焯,清代有著名诗人张晋、王维新、吴镇、马绍融,现代和当代有李满天、杨文林、吴辰旭等人。新时期以来,临洮县文学创作喜获丰收,有一批深思远虑的进取者,他们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汲取营养,提炼素材,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挖掘民族文化遗产,把"花儿”这一民间艺术融入作品,创作出了以《花儿湾旧事》《凡人》《黑马》等为代表的佳作,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发表在国家级及省、市级报刊上。近年来,已正式出版和自费付梓的诗文作品集有数十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诗集《小屋情思》《声音》《初恋》《沾染了尘埃的白雪》《西部的太阳》,散文集《陇中风情录》《生命的流程》,长篇小说《三生石》,小说集《寻找一条河的源头》,民间文学论文集《西北高原的文艺奇葩》等。其中长篇小说《三生石》曾获得省、地"五个一工程"奖,报告文学《虎狼湾上新愚公》获《人民文学》"党在我心中征文"优秀奖,散文《寻找蓝色的梦》获"新兴杯全国散文征文”三等奖。近年来,临洮的作者们创作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化报》《诗刊》《飞天》《甘肃日报》《星星》《百花园》等报刊频频发表,不少作品获国家级及省、市级创作奖,使临洮的文学创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书画艺术成绩斐然
  "笔墨塑民族魂魄,丹青抒时代豪情。"临洮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书画创作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彩陶纹饰为其肇端。后世书画家层出不穷,近现代著名书画家更是灿若群星。有题写了西湖第一名联的黄文中,有"陇上三绝"之一的李景豫,有西部风情画家陈绍伯,书法家张三观、张映川、牟月秋、张趋、何裕等。在当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书画创作更是蔚然成风,呈现出了书画作者多、展览交流多、获奖作品多的景象。2003年临洮画院成立后,组织书画家到外地采风写生、参展,邀请外地书画家来临洮举办展览、交流经验。近几年,县文化部门经常举办书画展,并先后在苏州、天津举力、“临洮书画作品展览",扩大了内外交流,很多作品入选国家及省级书画展并获奖,如油画《黄河文明》、国画《家在九曲黄河畔》《大漠魂》《母亲万岁》等。此外,临洮的书画家们或在省内外成功举办个人画展,或参加多种大型书画展,或出席中韩书法交流赴韩访问,并出版书画集多部。其中较有影响的有临洮县文化局主编的《临洮书画集》、临洮画院主编的《临洮画院书画集》、临洮县政协主编的《书画摄影作品集》及个人出版的《陈春梅书法作品集》《张宏林山水画作品集》《潘瑞西部山水画集》《张兴中画选》等。
  音乐舞蹈戏剧走向繁荣
  音乐、舞蹈、戏剧方面,临洮有一大批勇于开拓、勤奋创作的人才和演唱表演队伍。近年来,除了歌词专集《西部的太阳》出版发行外,还有数十首歌词、歌曲发表于《歌词》《词刊》《人民音乐》《歌曲》《中国音乐教育》《儿童音乐》等刊物上,其中《我们的校园》获"世纪之声全国征歌大赛"创作银奖,《西部是故乡》在第十四届全国“广播新歌评选活动”中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奖银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酒歌》在中国首届酒歌大赛中获优秀奖,《舞中华》在北京电视台2004年元旦文艺晚会上演唱,《弯弯洮河水》在临洮群众中广泛传唱。
  山水四屏(高子明作)
  春晖合唱艺术团、金银河艺术团等表演团体也开始自创节目。2004年,春晖合唱艺术团代表临洮县参加地区文艺汇演,自创节目《临洮花儿美》等作品获得二等奖,还有其他节目也获得三等奖。舞蹈《快乐的音符》曾获全区文艺调演一等奖。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等单位每年举办一两次大型文艺汇演,并积极参加省、市各种汇演,极大地繁荣了临洮舞台艺术活动。近年来,临洮先后有10人次在全区及省上文艺汇演中获奖。
  版画(田向农作)
  临洮的现代戏创作和演出也取得较好成绩。县上组织创作的现代小戏剧《征婚记》《弃婴风波》《花伞缘》,先后获得全区现代戏调演编剧一、二等奖;《桃杏花开三月天》《罚了谁》获省文化厅"西部大开发小戏征文”创作优秀奖。
  现在,临洮县已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作家协会会员4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4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4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6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3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2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4人。他们成为推动临洮文学艺术的中坚力量,把全县的文艺事业带入一个新的阶段。教育事业
  临洮建制历史悠久,人文基础深厚,自古就是一片文风鼎盛之地,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源远流长。早在汉、晋、唐、宋时,办私塾课子讲学者就层出不穷。到了元、明、清以来,临洮已有府学、州学、县学、社学、塾学等各级学校及教育设施。特别是明代临洮典史杨继盛创办“超然书院”弘扬文化教育,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倡导支持办学,民国时乡绅杨明堂一生全力办学的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临洮人民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超然书院旧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临洮人民本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战略目标和原则,按照“重振临洮教育雄风,再创临洮教育辉煌”的奋斗目标,把教育事业作为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大计来抓,使全县范围内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为灿烂辉煌的临洮教育史续写了一页全新的篇章。
  教育阵容强
  近些年,临洮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阵容强大,各类学校遍布城乡。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4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2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6所,农职中7所,独立初中31所,九年制学校10所,小学451所(其中村学教学点103个),幼儿园1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1所)。这些学校分布在包括县城之内的全县18个乡镇,覆盖面积大,教学内容广,师资力量强,入学率高。各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在教学领域内积极探索,开拓创新,使临洮教育战略地位不断得到提高。
  临洮名校风采
  临洮中学:坐落在县城中心,始建于1927年,是全县唯一一所独立高中。学校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2.56万多平方米,有教学班46个。学校除教学楼、教职工及学生宿舍楼外,配套建设有综合实验楼、艺体楼等。校园内松青竹翠、草坪如织、鲜花似锦,环境优美如画。教学设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享誉全省。2004年,临洮中学考生庆出蓝以全省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学校现为"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定西市示范高中”。
  临洮二中:位于县城东岳麓山下,创建于1955年,是一所县属完全中学。校园占地面积69867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有教学楼2栋,综合实验楼1栋,学生住宿、餐饮楼2栋,教师住宅楼3栋。学校有藏书22000余册、电子图书25800册,计算机教室2个,装备电脑64台。有高中教学班49个、初中教学班10个。校园内外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被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命名为"创建绿色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现为"市级文明单位”、“定西市示范性高中"。
  岳麓山脚下的临洮二中学校运动场
  定西师专临洮分校:系原临洮师范学校,始建于1916年,初名狄道师范讲习所,1917年更名为狄道公立师范学校,1918年更名为甘肃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36年更名为甘肃省立临洮师范学校,1949年,临洮师范学校和甘肃省临洮女子师范学校合并成立临洮联合师范学校,1950年更名为甘肃省临洮师范学校,2004年,临洮师范学校撤消合并到定西师专,更名为定西师专临洮分校。原临洮师范是由甘肃省教育厅和定西地区行署教育处直属领导的,甘肃省规模较大、办学历史悠久的中等师范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62亩,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有田径场1处,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总面积1000平方米。有艺术楼1栋,图书馆1个,藏书达5万余册;有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各类基础设施和充分的相关设备;有电教室、实验室、微机室、标本室、阅览室等场所和设施。另外,学校设有附属小学1所,占地面积28亩。学校先后被评为"地级先进管理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临洮农业学校:位于县城东大街,创建于1937年。学校占地面积467亩,其中,校园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实习农场347亩。学校有实验室26个,各类实验仪器2890套(件),图书馆藏书15.5万册。建立了电化教育、微机、多媒体、语音、生物技术等现代化设施和闭路电教系统,形成了校园电化教育和现代化管理网络,并与社会联网。学校通过加强培训、把好进人关、学历达标等制度,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历年来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农业技术人才,在农业科技研究中多次获得农业部和省、市级奖励。1991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次办学水平评估为"A等三级学校”;被甘肃省政府评为"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普通中专”;被国家教育部继续复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屡次被农业部、省政府、定西市授予各种荣誉称号。
  养正小学:坐落在县城中心。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开明人士杨斋沐(字明堂)慷慨捐资7000两银子所建,是一所陇上名校。学校现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教学办公综合楼3000平方米,图书、仪器达到二类标准,微机设备精良,是陇上颇负盛名的小学之一。临洮举行“纪念马家窑文化发现命名八十周年"大会
  临洮收藏协会鉴定彩陶
  宝砚斋经理了宝宝(右二)在向客人介绍洮砚临洮县收藏协会
  临洮县收藏协会活动剪影
  临洮县文化馆画廊举办书法邀请展临洮县洮河奇石协会活动剪影之一
  临洮县洮河奇石协会活动剪影之二
  临洮县洮河奇石协会活动剪影之三客人们参观兰州陇源艺术馆洮砚
  边城酒业公司举办酒文化研讨会
  边城酒业公司的成品包装现场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临洮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史话》是一部全面介绍古城临洮悠久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古今人物和风土民情的通俗读物。本书资料翔实,文字通俗易懂,外地读者一册在手,可以全面了解临洮。同时,它也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 临洮是一座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回顾和探寻它的历史文化根脉,以及一代代临洮人所创造的宏伟文化业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职责。近十年来,由于我县文史工作者勤奋探索,在长城文化、李氏文化、民间文化、佛教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掘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