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 ——洮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634
颗粒名称: 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 ——洮河
分类号: K928.42
页数: 4
页码: 240-243
摘要: 洮河源于碌曲县西南部的西倾山东麓,一路呼啸奔腾,掀浪吐玉,穿越幽深的海巅峡,进入临洮县境,浩荡北流。它像一根金线,串起了许多旖旎多情的花儿会场;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让世人赞叹神往;麓山、南屏山、紫松山、玉井峰、卧龙寺等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两岸花卉姹紫嫣红,遍地春色;洮河奇石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秀色斑斓,光彩夺目。
关键词: 江河 洮河

内容

洮河源于碌曲县西南部的西倾山东麓,一路呼啸奔腾,掀浪吐玉,穿越幽深的海巅峡,进入临洮县境,浩荡北流。它像一根金线,串起了许多旖旎多情的花儿会场;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让世人赞叹神往;麓山、南屏山、紫松山、玉井峰、卧龙寺等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两岸花卉姹紫嫣红,遍地春色;洮河奇石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秀色斑斓,光彩夺目。
  洮河汹涌澎湃,河上木筏升跌飞驰,形成惊心动魄的洮河放筏图,这便是早期的洮河水上运输业。据史料记载,清末水上运输业兴起,至民国初,城西木厂村有木材商十多家,每年从洮河上游的临潭、卓尼、羊沙等地放运木材至临洮、兰州等地,另有部分林产品、小型农具、毛竹、薪柴也靠水上运输。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海巅峡险礁,疏通了水运航道,改善了水运条件。
  洮河放筏20世纪40年代的洮河浮桥
  洮河上原有渡口几处,均由木船摆渡。后来才有了"永宁浮桥",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14年),在县城西北五里的河段上。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移建于城西西岩山下,民国35年(1946年)重修,并加固了堤防。1949年8月,临洮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时被烧毁,由王震部队抢修,五日后搭成简易浮桥。解放后,在此修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一座。如今洮河上建起的大桥有康家崖洮河大桥、达板洮河大桥、姬家河洮河大桥等,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群众。
  20世纪70年代的洮河大桥洮河水磨
  洮河水磨房内景
  洮河立轮磨局部
  洮河平轮磨局部
  洮河流域自古林草丰茂,雨水充沛,分布着许多水磨坊和船磨。水磨坊多建在山区溪水之上,有立轮磨、平轮磨、三轮磨等。由一个木制的或立式或平式的巨大水轮,通过齿轮带动青石凿制而成的磨盘来加工面粉。多为一轮一盘,也有一轮多盘的。由一个立轮带动二磨的称为“立轮连二磨",最多的一个磨轮可带动两个齿轮,每个齿轮带一盘大磨,大磨再各带动两盘小磨,合计一个轮带动六盘磨,称做"水转连磨"。据修于清乾隆年间的《狄道州志》记载,"水磨每一渠有三轮、二轮、一轮者,视水之大小也"。仅临洮"山川水磨八百六十九盘",其中"东乡十八盘,西乡五百五十五盘,南乡一百九十八盘,北乡九十八盘”。可见当时临洮水磨的盛行情况。
  船磨则修建于洮河之滨。洮河船磨与黄河水车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智慧结晶。船磨不同于一般水磨,不需另外开渠引水,而是用船只做磨,把船固定在洮河岸边,船随水涨。船磨与洮河渡口木船长相厮守,成为洮河流域独一无二的景观如果说黄河水车是我们的祖先以水的神力发展灌溉农业的壮举,那么洮河船磨无疑是用水力驱动加工粮食的一项伟大发明。
  临洮城西边的洮河西岸,是著名的西岩寺,昔日有"看河楼”、"临川阁”,气势巍峨,游人登临观景,文人饮酒赋诗,俯视洮河滚滚北流,秀丽的洮阳川尽收眼底。如今西岩寺修复依旧,古风犹存。
  洮河堤岸,古城街巷,随处可见古柳参天、浓荫盖天,这便是有名的"左公柳"。清陕甘总督左宗堂率5000湖湘子弟戍边,"遍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在临洮栽植了大量的柳树,为绿化临洮作出了不朽贡献。如今洮河两岸,古城内外,随处可见合抱粗的百年古柳绽绿吐翠,历经风雨苍桑,见证着历史的伟大变革。
  洮河水磨
  洮水秋色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临洮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史话》是一部全面介绍古城临洮悠久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古今人物和风土民情的通俗读物。本书资料翔实,文字通俗易懂,外地读者一册在手,可以全面了解临洮。同时,它也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 临洮是一座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回顾和探寻它的历史文化根脉,以及一代代临洮人所创造的宏伟文化业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职责。近十年来,由于我县文史工作者勤奋探索,在长城文化、李氏文化、民间文化、佛教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掘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碌曲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