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如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633
颗粒名称: 山川如画
分类号: TU984.181
页数: 36
页码: 237-272
摘要: 临洮县地处甘肃中部、洮河下游,在陇西盆地西缘,青藏高原的东边。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东向穿山越谷达渭源、陇西境;西向渡河过岭,接康乐、临夏;南向翻山绕壑,至漳、岷界;北向跨梁渡关,抵兰州市。境内四山环抱,一水北流。
关键词: 风景区 临洮县

内容

临洮县地处甘肃中部、洮河下游,在陇西盆地西缘,青藏高原的东边。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东向穿山越谷达渭源、陇西境;西向渡河过岭,接康乐、临夏;南向翻山绕壑,至漳、岷界;北向跨梁渡关,抵兰州市。境内四山环抱,一水北流。南屏山积雪,苍松挺翠;马啣山北矗,一岭云飘;卧龙寺西峙,峰坪映水;岳麓山东耸,翠峦拥城。洮河自海巅峡入境,拍岸击石,滚雪溅珠,纵贯全境115公里,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水质优良,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两岸景色宜人,风光如画。
  临洮地区地貌呈现三个基本类型:基岩裸露的侵蚀构造山地、强烈侵蚀的黄土高原、侵蚀堆积的河谷阶状平原。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景色各异的自然奇观。
  洮河日出黄河上游第一大支流 ——洮河
  洮河源于碌曲县西南部的西倾山东麓,一路呼啸奔腾,掀浪吐玉,穿越幽深的海巅峡,进入临洮县境,浩荡北流。它像一根金线,串起了许多旖旎多情的花儿会场;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让世人赞叹神往;麓山、南屏山、紫松山、玉井峰、卧龙寺等人文自然景观星罗棋布;两岸花卉姹紫嫣红,遍地春色;洮河奇石是大自然赐予的瑰宝,秀色斑斓,光彩夺目。
  洮河汹涌澎湃,河上木筏升跌飞驰,形成惊心动魄的洮河放筏图,这便是早期的洮河水上运输业。据史料记载,清末水上运输业兴起,至民国初,城西木厂村有木材商十多家,每年从洮河上游的临潭、卓尼、羊沙等地放运木材至临洮、兰州等地,另有部分林产品、小型农具、毛竹、薪柴也靠水上运输。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海巅峡险礁,疏通了水运航道,改善了水运条件。
  洮河放筏20世纪40年代的洮河浮桥
  洮河上原有渡口几处,均由木船摆渡。后来才有了"永宁浮桥",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14年),在县城西北五里的河段上。清高宗乾隆十六年(1751年),移建于城西西岩山下,民国35年(1946年)重修,并加固了堤防。1949年8月,临洮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溃退时被烧毁,由王震部队抢修,五日后搭成简易浮桥。解放后,在此修成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一座。如今洮河上建起的大桥有康家崖洮河大桥、达板洮河大桥、姬家河洮河大桥等,极大地方便了两岸群众。
  20世纪70年代的洮河大桥洮河水磨
  洮河水磨房内景
  洮河立轮磨局部
  洮河平轮磨局部
  洮河流域自古林草丰茂,雨水充沛,分布着许多水磨坊和船磨。水磨坊多建在山区溪水之上,有立轮磨、平轮磨、三轮磨等。由一个木制的或立式或平式的巨大水轮,通过齿轮带动青石凿制而成的磨盘来加工面粉。多为一轮一盘,也有一轮多盘的。由一个立轮带动二磨的称为“立轮连二磨",最多的一个磨轮可带动两个齿轮,每个齿轮带一盘大磨,大磨再各带动两盘小磨,合计一个轮带动六盘磨,称做"水转连磨"。据修于清乾隆年间的《狄道州志》记载,"水磨每一渠有三轮、二轮、一轮者,视水之大小也"。仅临洮"山川水磨八百六十九盘",其中"东乡十八盘,西乡五百五十五盘,南乡一百九十八盘,北乡九十八盘”。可见当时临洮水磨的盛行情况。
  船磨则修建于洮河之滨。洮河船磨与黄河水车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智慧结晶。船磨不同于一般水磨,不需另外开渠引水,而是用船只做磨,把船固定在洮河岸边,船随水涨。船磨与洮河渡口木船长相厮守,成为洮河流域独一无二的景观如果说黄河水车是我们的祖先以水的神力发展灌溉农业的壮举,那么洮河船磨无疑是用水力驱动加工粮食的一项伟大发明。
  临洮城西边的洮河西岸,是著名的西岩寺,昔日有"看河楼”、"临川阁”,气势巍峨,游人登临观景,文人饮酒赋诗,俯视洮河滚滚北流,秀丽的洮阳川尽收眼底。如今西岩寺修复依旧,古风犹存。
  洮河堤岸,古城街巷,随处可见古柳参天、浓荫盖天,这便是有名的"左公柳"。清陕甘总督左宗堂率5000湖湘子弟戍边,"遍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在临洮栽植了大量的柳树,为绿化临洮作出了不朽贡献。如今洮河两岸,古城内外,随处可见合抱粗的百年古柳绽绿吐翠,历经风雨苍桑,见证着历史的伟大变革。
  洮河水磨
  洮水秋色洮水流珠天下奇
  数九寒天的北方,大河小溪失却了往日的喧闹,洮河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但满河奔腾的不是冰凌,而是晶莹剔透的冰珠.一河浪花携带着满河冰珠熙熙攘攘、逐波而去,这便是堪称天下一绝的"洮水流珠"。
  高山流水
  清代《狄道州志》中有不少赞美流珠胜景的佳作。王维新《洮阳八景》诗云:"冬日河流急,浮波珠粒粒。不劳象罔求,自有鲛人泣。"最具有代表性的传说是“洮水流珠”是美人鱼哭泣的眼泪,又称“鲛人泪”。一对恋人凄绝的爱情故事,激动着洮河儿女的心灵。千百年来,这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引发着人们无限的联想和诗情,清代诗人陈钟秀有诗赞曰:"万斛明珠涌浪头,晶莹争赴水东流;珍奇难入俗人眼,抛向洪波不敢收。"这首诗刻画了洮河流珠特有的气质和性格,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幅冬日洮水流珠图。
  关于"洮河流珠”的形成,历来众说纷纭,比较可靠的是"起于西倾山激浪”之说。据《洮州厅志》记载,“洮水源出西倾山之北,地高流急、冬不易冻,激为冰珠"。就是说,洮河流珠生自洮河上游,是由于波浪冲击岩石,激起的水花在空中受奇寒冻结而成。从洮河上游的碌曲,直到下游的临洮一带,每年冬至六九前后,满河流珠浩浩荡荡、穿峡出谷,景象甚为壮观。“世上江河万千条,此景惟独洮河有”。
  洮河流珠以独具一格的风采名扬天下。
  洮河流珠钟灵毓秀岳麓山
  岳麓山雄峙县城之东,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交相辉映,是陇中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是古城临洮最亮丽的一处名胜古迹,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岳麓山因宋代在山上修建东岳庙而得名,山上亭台楼阁遍布,花草林木繁茂。2003年,经国家旅游局审查,被确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岳麓山岗下,相传有玉泉。流来波影动,涌出月光圆水面蟾晖满,溪头桂魄鲜。听是常倚树,石蹬泻涓涓。”读清代临洮诗人魏椿《郯阳八景•玉泉涌月》一诗,更是让人对岳麓秀色浮想联翩,神往不已。
  《狄道州志》岳麓山图
  岳麓山山门巍然矗立在古柳浓荫之中,翘角飞檐、画栋碧瓦、宏伟壮观。进入公园,迎面山脚下,玲珑的假山、古树修竹、小桥飞瀑,引人人胜。水池里碧波荡漾,一组神鹿雕塑展蹄腾飞,栩栩如生拾级而上,“一溪清流榭前过.满贯假山胜蓬莱”,洮惠渠清波微漾,山光云彩倒映水中,数十间长廊顺洮惠渠岸而建。坐在廊下,既可饱览倒映水中的青山绿树,也可品味镌刻在长廊周围的匾额楹联,于小憩之间享受自然美景,感受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过惠桥,向山上攀登,十步一楼、五步一阁,风雅亭、优龙阁、畅怀亭、悬亭、一览厅等颇具特色的建筑飞檐流丹,画廊回阁掩映在绿树花草之中,晨钟暮鼓、鸟语花香。再往上行,山回路转,曲径通幽,超然书院便坐落在半山之中。
  超然书院
  超然书院建在超然台上,是贬官临洮的一代名臣杨继盛为兴办临洮教育而建,现经维修,面貌焕然一新。杨继盛在书院讲学时所写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镌刻在人峰塔塔基,激励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至今脍灸人口。还有刻于清代德宗光绪年间,杨继盛手书的"赏心况有樽前客,忍负春风寂寞还"对联碑石至今保存完好。清代临洮籍诗人吴镇在《重修超然书院碑》中说:"东去狄道城,二里许为岳麓山,山之麓有台,三面壁立,而其上如砥,登之则临川百里了如指掌,洮水萦涧在足下,故谓之超然台。”为纪念杨继盛、邹应龙、张万纪等同严嵩进行无畏斗争的仁人志士,临洮人民在书院内建了 "杨公愍公祠”、"双忠祠",至今还传诵着"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千古名句。而今这里绿树蓬蓬,芳草绵绵,花香四溢,姹紫嫣红的花草百卉簇拥着高耸的文峰塔,把超然书院装点得格外宁静、美丽。
  离超然书院不远,有一座巍峨挺拔的砖石建筑,掩映在梧桐树下之浓荫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相传是老子飞升之处,缘"有凤来仪"而得名。至今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老子提笔点太极的优美传说。如今在凤台之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高达数十米的老子飞升阁,整座建筑气势磅礴,里面供奉着一尊3米高的老子汉白玉石雕像,供人们瞻仰、凭吊。
  在盘山石碑的高处,"甘南农民起义纪念碑”高耸云天。1943年,不屈强权、敢于向暴政挑战的临洮优秀儿女及相邻各县的汉、回、藏各族人民在王仲甲、肋巴佛、毛克让等人的率领下,聚10万之众,发动了震惊全国的甘南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甘肃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正处在抗日战争困难时期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促进了甘肃人民的觉醒和各族人民的团结,推动了革命的深入发展。虽然起义惨遭国民党镇压,但临洮儿女向往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将永载史册、万古流芳。与之相邻的是鲜花簇拥的"烈士陵园”,是开展爱国教育的基地。
  南面山坡上与之相呼应的是为纪念1949年临洮儿女踊跃参军、进疆戍边的"戎疆亭"。1949年临洮解放后,1500多名临洮有志儿女追随王震将军进疆战斗,为解放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立下了不朽功勋。
  岳麓之巅,是巍然高矗的姜维墩,如今加固维修一新。它是三国时姜维修筑的作战指挥台,后人称之为"姜维墩"。据史料记载,诸葛武侯六出祁山、大将军姜维九伐中原多次与魏军激战于洮水之滨。姜维立于墩上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立于姜维墩上,遥想当年战马嘶鸣,英雄悲壮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
  在岳麓山巅举目远眺,但见"南屏黛色碧如玉,一脉洮水流入川",新兴的临洮县城高楼林立,田野碧翠,春潮滚滚,不禁使人感慨今昔变化之大,更添无限豪情。奇峰秀水南屏景
  南屏山是临洮南部的屏障,是著名"洮阳八景”之一"南山积雪”的实景地。清代临洮诗人王维新写道:"南望有高峰,东风曾不到。雪凝三尺余,朗朗玉山照。”清代临洮诗人魏椿写道:"洮阳有佳景,雪积万重山。片片银堆岫,纷纷玉满湾。冰花迷翠黛,琼屑压梦鬟。六月寒犹在,僧门昼掩关。"
  南屏山山势险峻奇绝,景色宜人,山顶终年积雪覆盖,苍松翠柏遍布,郁郁葱葱,春夏山花烂漫,秋冬云雾缭绕。有一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南屏山的胜景:"山峰奇峻景色异,峡深林密峭壁奇。悬崖伏冰涧飞瀑,怪石苍松云雾弥。风物迷人似仙境,民俗丰厚盛情溢。”
  南屏山秀色海巅峡雄姿
  南屏山西侧是鬼斧神工的海巅峡,南和康乐县接壤,峡两岸绝壁千仞,峡口如蜿蜒银蛇,洮河奔腾穿过,汹涌澎湃,其势如雷霆万钧。海巅峡蕴藏着丰富的水利、森林、煤炭资源。如今规模宏大的洮河海巅峡电站正在此兴建。关于海巅峡,吴镇曾有"我忆临洮好,城南碧水来,崖飞高石出,峡断锁林开"的诗句。近代王熙之《临洮金石琐录》中略称,峡中东崖石壁有"摩崖"二字及"绍圣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毕工"十二字,列为两行,后列王存、王安刊记,大约五寸,均为正书。《狄道州志》卷一上记载:"……今峡口上有古篆字,盖宋金时所镌云。峡内东崖石壁上,镌四方形、五六寸孔甚多,昔曾于此建栈道,以使交通。”该栈道当为昔日临洮通往甘南等地的交通要道。海巅峡煤矿即在此,现峡内石壁上遗存杨继盛所撰《记开煤山稿》石刻一方,高约两米,全文为楷书,保存完好。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着鲁班堵河建海、欲造福万民的优美传说。
  南屏山下的塔下王家村,有一处风格独特、神奇秀美的旅游新景点,这就是洮河神龟园。该园为离休的新华社陕西分社记者王得温先生所建。在5000平方米的园地上,由10万个洮河奇石镶成神龟奇石
  塔下王家佛塔
  "龟"字形路面,四周摆放着齐天大圣石、月宫蟾蛛石、女娲补天石、秦皇金印石、中国地图石等洮河奇石。中心水池上伏卧着一个巨型石龟,石龟重约1吨,龟背宽173厘米,长160厘米,周边长427厘米,边缘有乳白色与褐色相间的水波状花纹,从头到脚有30圈同样颜色的花纹。石龟嘴里露出几颗洁白的牙齿,神态活现。大龟的四周摆放着8个形象逼真的小石龟。展览厅内收集有历代诗人咏龟的诗文、龟文化传说、龟画、龟文物、龟化石和挂毯、龟刺绣、龟石雕、龟印章、龟洮砚等工艺品,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关于《聊斋志异》故事八大王的76幅漫画也收藏其中。《聊斋志异》中对临洮和神龟的记载,为神龟园蒙上了一层神秘传奇的色彩。
  三甲电站
  与南屏山景区连为一体的还有三甲水电站库区风光。三甲水电站位于南屏山洮河下游10公里处的洮河干流上,它既是开发洮河水利资源的水利枢纽,又是理想的旅游胜地。整个电厂大坝有如一条蛟龙,横卧在洮河上,将滚滚洮河拦截成一片高峡平湖。春天,库区水面解冻时,还没有消融的洮河流珠一团团、一簇簇随波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玲珑剔透、晶莹夺目。而当流珠消融后,翠柳拂波、鸟语花香,景色十分宜人。夏天,两岸青山倒映水面,波光潋艳,水鸟飘游,加上岸边接连举办的花儿会,更给这里增添了别有韵致的情调。秋天,这里天高云淡,风清气爽,两岸芦花飞扬,十里烟波荡漾,大有江南水乡之神韵。假如你乘上游艇凌波溯河而上,满目青山尽收眼底,更是心旷神怡。冬天,满河流珠浩浩荡荡,形成一大奇观,数九寒天冰封湖面,平坦洁白,走在上面,别有一番情趣。这里与上游的南屏山、海巅峡互为一体,波光山色相映成趣,成为临洮南部的一大景观。
  花儿悠悠紫松山
  "马莲拦路对情歌,袅袅余音云外飘。莫讶花儿饶比兴,溯源直探到风骚。”这首对紫松山花儿会风情饱含深情的咏唱,激发着人们对紫松山的无限神往和遐思。
  紫松山由于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故乡,因而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花海歌潮紫松山
  紫松山位于临洮县城南30公里,与康乐县接壤。这里峰峦叠嶂、林木茂盛,盛产黄芪、红芪、党参等数10种中药材,有獐子、雉鸡等多种野生动物出没。主要景区娘娘殿湾三面石壁环抱,石壁上草绿花红、百鸟欢歌。建于明太祖洪武年间的古建筑曾经规模宏大,晨钟暮鼓、香火不断清代狄道诗人樊必遴有诗曰:"绝顶起天风,高寒遍斗宫;钟声千嶂外,人语九宵中"可见昔日紫松山宫殿巍峨,风景绝险之情景。可惜全部毁于民国战乱。
  近年来,临洮、康乐群众新建仿古建筑紫云洞、娘娘殿、将军殿、玉皇阁等殿宇。这些建筑或藏于洞窟之内,或矗于险峰之巅,石梯护栏纵横山腰和峰顶,形成了奇异雄壮的景观。紫松山道、佛二教并存,终年香火鼎盛。站在玉皇阁上,有白云从脚下飘然而过;举目远眺,南有莲花山如莲花初绽,北有洮河水似玉带潆洄,甚为雄奇壮美。
  最使紫松山久负盛名的是"花儿"和花儿会。由于紫松山位于汉、回、藏等多民族聚居地域,属洮岷北路花儿与河州花儿的交叉地带,使这里的花儿会异彩纷呈,独领风骚。每年春暖花开之时,紫松山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花儿会拉开临洮、康乐五十多个花儿会的序幕,直至农历六月六将莲花山花儿会推向高潮,吸引邻近三地、七县数万群众不远千里来游山、对歌、经商、采风。花儿会期间,这里帐篷满山、花伞飘摇、人山人海、歌声如潮,花儿唱红了紫松山。何国栋有诗歌咏紫松山花儿:"十里青山十里花,送歌上路捧清茶;今年对歌成联手,何日探花到妹家?"
  "花儿”歌手紫松山是"花儿"的海洋、爱情的摇篮,产生了数以万计优美抒情的花儿,衍生出了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成就了无数美好姻缘。试看这几首紫松山花儿:"紫松山,山连山,花儿越唱心越甜,拴住日头唱三年。”“紫松山是石头山,尕妹活像白牡丹,看去容易摘去难。""紫松山下是洮河,一对鸭子一对鹅,鹅鸭不离洮河水,尕妹不离情哥哥。"没有谁不被这火辣辣的"花儿”所感动,相信你一定会陶醉在这浓浓的情韵里。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陇上听歌到翠微,万千游女唱夕晖;花乡此去情堪醉,几度新曲入梦来。"
  与紫松山一梁之隔,有一条神奇秀美的山谷,它便是貂崖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蝉的出生地。在貂崖沟一山之隔的胭脂川和马家集东街口有貂蝉拴马的胭脂马树,乡旁有青石一块,传说当年貂蝉曾在此踩石上马入蜀,从此离开故乡临洮。
  紫松山、貂崖沟因出了貂蝉,也因为人们为了纪念她,便相继拉开了花儿会场,岁月漫漫,花儿会年年延续不绝。这一带的女子个个出落得俊俏脱俗,唱起花儿嗓音清亮。真可谓"临洮自古多佳丽,花乡歌海醉游人"。风光秀丽玉井峰
  玉井峰位于临洮县城南20里店子街之东山麓,海拔2334米,山形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面积1100余亩。相传在玉井峰上的石崖下有多处滴水,聚而为泉,泉水清澈如玉,古人用石砌泉为井,故名"玉井”。因东山、东南山、南山突出的尖顶相连,形似驼峰而得名“玉井峰”。
  玉井峰
  玉井峰有着悠久的历史。1992年4月22日,在玉井峰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刀、石斧、石灰石地穴住宅以及在峰顶出土的大量素陶、彩陶、墓葬等文物古迹,经过鉴定,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玉井峰名胜古迹已有600年的历史,历经明清两代至民国时期,屡加修缮,“大跃进"和"文革"中遭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玉井镇广大群众经过10余年的的募捐修复,亭台楼阁初具规模,寺观庙宇焕然一新。
  玉井峰自然景观奇特,有天然的石崖悬空。明初建玉井峰石寺,石乳悬垂石寺顶部。石寺之下有沟称寺沟,直通洮河。寺沟流域有古洮河化石。玉井峰有大雄宝殿、泰山庙、圣母宫、玉皇阁、灵官殿、雷祖殿、黑池龙王庙、钟鼓楼、南廊、戏楼及山门等名胜古迹,大都建于明代。倚崖傍坡的楼台亭榭、雕梁画栋、飞檐铁马、龙蛇鹤脊以及青砖碧瓦的庙宇佛堂,幽雅别致。
  玉井峰山峦起伏,林木茂密,古柏参天,绿草如茵,野花繁多,尤以樱花开时,满山皆红。美丽的玉井风光,吸引了明清以来的文人墨客,他们足迹所至,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清代学者章德昆(湖南人)《游玉井峰九日作诗》云:"振衣直上玉峰巅,古洞深幽别有天。云树苍茫秋色黑,岗岚起伏画楼前。山逢青眼呈佳致,酒酌黄花涤谷缘。醉后浑记归路远,笑携老衲看流泉。”在巍峨的玉井第一峰——玉峰山上,“旭日东升"、"晚霞夕照"、"洮河银带"、"云海玉盘"四大景观尤为出名。
  陇上名刹卧龙寺
  "西岩卧龙"是古"洮阳八景”之一,位于洮河西岸的太极山支脉一小洼山上。这里林木苍郁葱翠,野花遍地芳香;山石重叠,峰峦峻险;山峦巍峨,蜿蜒如龙;水洁景秀,空气清新。气势雄伟壮、风景幽雅的陇上名刹--卧龙寺便横卧洮河西岸,深藏小洼山腰。《狄道州志》记载:"州西二十里,山形蜿蜒如龙,山上有灵湫,祷雨多应。"明代兵部员外郎杨继盛被贬狄道(今临洮)时,会同门生50人游卧龙寺赋诗云:"出门已觉精神爽,况复阳回宇宙清。野树含烟迷寺迥,暗山披雪倚云明。”卧龙寺全景
  卧龙寺兴建于晚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明代嘉靖年间成为名寺。清光绪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曾给卧龙寺赠石佛一尊,并手书对联一副:"法轮自转菩提海,净域长流功德泉"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卧龙寺历经沧桑,几度盛衰。近年乂得重建,使昔日古刹重现了雄姿。
  卧龙寺出土的石碑
  卧龙寺山门上方,由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溥杰手书的"卧龙寺"三字,笔力苍劲,字势雄浑。雄伟壮丽的大雄宝殿周围,老槐矗立围绕。本殿粱架斗拱,吞脊龙吻,彩画斑斓,飞檐凌空,典雅雄伟,古朴大方。殿内观音圣像,体态丰润,惟妙惟肖,每天香烟缭绕,紫灯常燃.钟声雄浑,木鱼清脆,实为一座清净庄严而幽雅的古刹,崇奉向往的佛教圣地院内亭台楼阁,建筑别致龙泉灵湫犹古琴弦,泉水清澈见底,清凉可口,百饮难释四角飞檐的"二龙戏水"亭,线条流畅,清新明亮,凌空龙头,悬挂风铃.迎风叮当作响大型铜钟造型浑厚古朴,铭文清晰可观。
  卧龙寺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来这里赏景、赋诗。清代诗人吴镇、王子敬等都曾在这里挥毫泼墨,吟诗作赋,赞美西岩卧龙:"天晴翘首望,碧翠若芙蓉。”“只因老苍真面在,年来惹得几人游”由北京航运来的汉白玉和表铜观音圣像,端坐莲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从拉卜楞寺新购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藏文版十二卷置于新建的藏经楼内。
  站在山门前极目远眺,但见洮水如带,蜿蜒北流;河水滔滔,野鸦点点;村落棋布,青苗浪翻;南屏凝雪,北岭聚云;峰峦起伏,万里晴空。使人大有高瞻远瞩,胸怀广阔之感。
  爱觉新罗•傅杰题写的卧龙寺匾额神奇秀美佛归寺
  佛归寺位于县城南4公里处的山沟内,是国家AA级临洮县岳麓山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谷底迎着溪流徒步上紫云山,一路潺潺之声清晰可闻。随着山势的变化,溪流时而急,时而缓,时而宽,时而窄。与小溪傍依的紫云山高耸突兀,气势非凡,险要之处如同刀削斧砍,赭红色的山体裸露无遗,山上树木葱茏,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据《搜神记》第
  六卷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有长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见于临洮。”传说十二长人因体长难人临洮县城,于是南行。人们好奇追随,追至城南紫云山前,长人一晃不见踪影。追随者更为好奇,从紫云山寻找,在紫云山平台发现长人足印,而不见长人,因而认为仙归于此。从此,紫云山香火不断,声名远播,自唐代始,有人开始在紫云山上修建寺庙,名曰"佛归寺”。
  佛归寺出土的寺庙建筑构件佛归寺为佛道合一的石窟寺庙,据《临洮县志》记载:“佛归寺(乡人又称佛沟寺)内有栖霞阁,系明解元潘光祖读书处,有十八罗汉造像,石窟中有唐代壁画,'文化大革命'中遭毁。”现遗留古迹有达摩洞和少许壁画。改革开放后群众自发性恢复建设,现有三大古佛殿、十二法王殿、睡佛殿、三清观、混元阁、文昌阁等大小寺庙十几处,常年有人供奉管理和维护。
  据民间流传,紫云山佛归寺还有"巨蟒不足惧,飞龙甚可忧,事不过三,刘伯温三斩龙脉","三步一回头、九九佛皈依"等古代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给佛归寺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一直以来,这儿香火旺盛,尤其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的山会,方圆十余里的善男信女纷沓而至,诵经拜佛,佛事盛况很是隆重。同时,紫云山地形奇特,三山环抱,自然形成一个峡谷地带,山道呈"鸡冠"形,悬崖峭壁处处,加之这儿山壑清幽,溪水淙淙,植被甚好,被当地人称为"小华山”。
  佛归寺塑像
  自然美丽的盛景加上神奇的色彩,使得佛归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极大的潜力。几年来,佛归寺生态旅游园立足"千年古寺、古老传说、山水风光、农家山庄、休闲垂钓、果蔬采摘、牛羊舍饲、鸡鸭放养"的理念,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开发建设力度,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绿化荒山1000亩,退耕还林200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200亩,种植云杉、刺槐、侧柏、仁用杏、布朗果、甜油桃等20多种树木。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鱼鸭放养池、家禽养殖场和牛羊养殖场。2004年,放养鸭子500只,放养混合鱼300尾,发展草山放养鸡3000只,舍饲小尾寒羊150只。神奇的佛归寺正以全新的面貌喜迎八方游客!
  佛归寺风光
  星罗棋布佳景多
  临洮还有很多秀丽的佳景胜迹遍布境内,如马啣山、漫坝河瀑布、漾水崖冰瀑等,或雄奇壮观,或玲珑秀致,为钟灵毓秀的临洮大地锦上添花
  马啣山
  马啣山是甘肃东部黄土高原的最高峰,是临洮北部的一道屏障,山顶常年白云缭绕、雾霭迷漫,是古"洮阳八景"之一。在马啣山,主要有大金龙池和石景峡两大自然景点。
  金龙池位于马啣山西坡,周广数里,各种灌木郁郁葱葱,其间有两池,前池相传盛夏结冰,仅于农历六月六开一孔,后池在其西边。这里过去曾建有金龙大王庙,是昔日八位官神之一的金龙爷的本庙,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石景峡风光
  石景峡在马啣山南端的峡口镇境内,有小溪穿峡而过,在6米高的石崖下注为一石潭,潭底可开可闭,开时深不见底,水在其中打旋,闭时清澈见底。溢出潭外的水垂挂成20多米高的瀑布,似从天而降的银练。石潭旁边建有娘娘庙,庙后的石崖上有文人题写的诗文,在阳光下不见字迹,但只要将清水泼于崖上,便会显出苍劲的大字来。
  漫坝河瀑布
  漫坝河瀑布位于县城东南约13公里处的玉井镇境内漫坝河峡谷中,北靠212国道,南通朱家坪。瀑布高约七八米,两面红土山崖夹着一道垂直的银练,颇为壮观。因其景酷似壶口瀑布,人们又称其为"小壶口”。
  漾水崖冰瀑
  漾水崖位于县城南部30多公里处的南屏镇光明村大字滩石崖上,高约五六米,夏天因水小形不成瀑布,而一到冬天水滴下落陆续结成冰瀑,形状如笋如柱,其间有空有实,层层叠叠,晶莹剔透,是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景观。
  漫坝河瀑布临洮花卉竞芳菲
  临洮栽植牡丹、芍药、菊花、大丽花等花卉的历史十分悠久。尤其是牡丹种植已有千年历史,达到1000多个品种。“洮阳红”已远嫁"牡丹王国"--洛阳。紫斑牡丹更是全国独有的品种,享誉国内外。
  临洮紫斑牡丹品种繁多,花朵肥硕瑞丽,味香浓郁,植株高大,适应性强,是马啣山野生牡丹衍化而来的品种。其花瓣全都有明显的大块黑紫红斑或棕褐斑。大部分牡丹品种花心呈黄色或白色,部分花心为紫红色。临洮紫斑牡丹是祖国百花园中一枝光彩照人的奇葩异卉,久负盛名。马家窑彩陶中就有野生紫斑牡丹的图案,说明几千年以前当地人就已喜欢它了。
  临洮紫斑牡丹临洮紫斑牡丹
  九月菊
  临洮紫斑牡丹
  临洮大丽花
  临洮大丽花——墨狮子(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荣获大奖)
  临洮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适中,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紫斑牡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以牡丹为交流感情的媒介。在大约20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生息在洮河之滨的先民就已掌握了牡丹的药用价值,用其治疗"血瘀病"。在隋唐,牡丹广泛引为药用。唐代时,观赏、栽植牡丹在临洮已很兴盛。《狄道志》中有将牡丹列为狄道花卉之首的记载。明、清至民国,临洮成为牡丹的栽植盛地,已有"紫斑牡丹出临洮"的佳话。清末编《甘肃新通志》记载:"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临洮为较盛。"清人吴镇写下了许多歌咏临洮牡丹的佳句,如"牡丹真富贵,狄道堪称雄”,"我忆临洮好,春光满十分。牡丹开盈尺,鹦鹉过成群","倾城花向马嵬残,无限春风解恨难。惟有香囊消不得,又含铃雨挂雕栏”等。
  临洮紫斑牡丹素以花大、型美、色艳、香浓、品种繁多著称。目前已有200多个品种,其中珍贵品种80多种,可分"三类、六型、八大色"。"三类"指花瓣单瓣、半重瓣、重瓣类;"六型”指花朵形状,分荷花型、坟瑰型、葵花型、皇冠型、绣球型和楼子型;"八大色"指红、黄、黑、白、紫、绿、粉、雪青等花色。
  临洮紫斑牡丹的栽培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新兴花卉公司、美兰花卉公司已大面积栽植,从南屏山下到洮水之滨,从秦长城坡下到马啣山麓,到处可以看到紫斑牡丹的芳踪。"万金富贵"、"酒醉杨贵妃"、“临洮玛瑙盘"、"烟火紫珠盘”,千姿百态的花朵,尽呈风流。临洮紫斑牡丹除栽培"佛头青”、"黑天鹅"、"醉仙桃"等名贵老品种外,还培育了珍稀新品种。如今临洮花农依靠科技,培育出了在隆冬催花开放的反季节牡丹,为紫斑牡丹的栽培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在临洮花卉中,临洮大丽花作为世界名花,栽培历史悠久,引进于20世纪50年代。临洮大丽花品种多达300多个,改良品种50多个,其中获奖品种30多个。主要花色有红、黄、白、粉、黑、紫、混合等70大色系,其中黑色系品种较为珍贵,为临洮特有品种,紫色系中蓝紫色为稀有品种。主要花型有球型、菊花型、牡丹型、盘型、绣球型、莲座型等,其中以平盘菊花型最为珍贵。花冠直径一般可达25厘米~40厘米,最大的"白天鹅"品种花冠达43厘米。花朵色泽艳丽,开花期长,可连续开花5个月。2000年,临洮大丽花培育中心被国家林业总局和中国花卉协会评为"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临洮大丽花示范基地",从而首批进入全国花卉企业 "百强企业"。
  近年来,临洮除了扩大紫斑牡丹大丽花的种植栽培,还开始大面积种植唐菖蒲、郁金香、百合花等名贵球根花卉。县内的花卉生产从种植、包装、销售已逐步形成了一条龙体系。新兴、美兰等花卉公司种植培育的各类鲜切花通过中川机场,空运到国内20多个省、市及港澳地区,产品供不应求。临洮还引进和推广国内外优良花卉品种和新设备、新技术,促进了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临洮大丽花为主的名优花卉品种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1项大奖、48项单项奖,为甘肃人民赢得了荣誉。外地客商称赞"临洮大丽花甲天下"。临洮还被确定为全国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县,成为全国著名的花卉之乡,有了"陇上花园“,的美称。
  如今的洮阳大地,沃野千里,姹紫嫣红,到处弥漫着花香,涌动着滚滚春潮。
  秀色斑斓洮河石
  洮河是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悠悠洮河千百年来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马家窑、辛店、寺洼文化,并在河床上雕琢塑造出千姿百态、色彩夺目、巧夺天公的洮河奇石,人们称之为"洮河石”。
  洮河流域,群山叠嶂,千流万壑,无处不有石头的奇异风采。洮河在临洮境内流长100多公里,纵贯全境。洮河两岸,由于地质结构的特殊多变,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多次的地质构造变化,形成了变质岩,又在地壳运动中拔地而起,孕育了一条条河谷,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地质地理风貌。经千百万年的地质运动、自然风化,部分岩石被河水搬运,石石相撞,石沙相磨,使它们去粗留精,铺满河滩,成了洮河石的海洋。由于岩石中含有不同种类的矿物质,而矿物质的色泽、结晶、形态、硬度各不相同,在河水的冲击中出现的暴露面不同,因此就产生出形态各异、色泽斑斓的奇石。
  洮河石的最大特点是品种多。以远古化石为主,色泽鲜艳夺目,画面清晰,形态惟妙惟肖,花纹优美神奇,集静感与动感于一体,令人惊叹不已,堪称天地精华、陇上一绝,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洮河文字化石——"八一"
  洮河墨绿石
  洮河画面石——玉兔
  奇石图案有山水、人物、花草、鸟兽、文字等。线条粗犷,轮廓抽象,集古朴、雍容、俊美于一身。既有中国画的写意,又有西洋画的写真,意境无穷,耐人寻味。
  洮河奇石的颜色有赤红、墨绿、酞蓝、淡青、鹅黄等。色泽多洮河珊瑚虫化石
  洮河画面石
  洮河文字石——"山"
  洮河蜂巢化石
  洮河针状珊瑚化石——鳄鱼
  洮河象形石龙变,光彩夺目,充分显示了太古洪荒之世、天地玄黄的原始景观,实属大自然造化万物之杰作。
  “洮河彩石”石质润滑细腻,以红色为主,色彩分明,艳丽夺目,使人回味无穷,过目不忘。“洮河化石”石质温润纯粹,品种繁多。如珊瑚化石中有纹路清晰的古代四射珊瑚、八射珊瑚、隔版珊瑚、蜂巢珊瑚、群体珊瑚和其他种类的精品珊瑚,它们像玉盘盛珠,观赏价值很高。还有洮河海绵化石、贝类化石、节肢动物中体态较大的软体动物化石、植物化石以及动物骨骼化石等,都是一些收藏价值很高的石种。“洮河梅花石”石质坚硬厚重,以黑色镶嵌鹅黄、鸭蛋绿梅花造型最为名贵,是洮河石中难得的精品。还有“洮河卵石”、“洮河风景石"等,琳琅多彩,美不胜收。
  洮河奇石是黄河奇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近年来,洮河奇石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日益受到奇石爱好者的青睐,搜集收藏奇石已蔚然成风。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临洮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史话》是一部全面介绍古城临洮悠久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古今人物和风土民情的通俗读物。本书资料翔实,文字通俗易懂,外地读者一册在手,可以全面了解临洮。同时,它也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 临洮是一座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回顾和探寻它的历史文化根脉,以及一代代临洮人所创造的宏伟文化业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职责。近十年来,由于我县文史工作者勤奋探索,在长城文化、李氏文化、民间文化、佛教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掘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