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558
颗粒名称: 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分类号: K892.244.2
页数: 5
页码: 78-82
摘要: 临洮民间绘画名播陇上,以油漆家具最为驰名,民间家用木器箱、柜、桌等,都画着描金装饰画,以传统戏、花卉、二十四孝等为内容,由民间工匠绘制。临洮乡间还盛行画棺木,画师以松、鹤、鹿、百寿图、前蟒后鹤、二十四孝、八仙等为题材,按死者身份绘画。
关键词: 民间艺术 临洮县

内容

临洮民间绘画名播陇上,以油漆家具最为驰名,民间家用木器箱、柜、桌等,都画着描金装饰画,以传统戏、花卉、二十四孝等为内容,由民间工匠绘制。临洮乡间还盛行画棺木,画师以松、鹤、鹿、百寿图、前蟒后鹤、二十四孝、八仙等为题材,按死者身份绘画。
  民间绘画刺绣剪纸
  一些民间女艺人精于花样刺绣与剪纸,在窗户、枕头、鞋面、肚兜上剪上或绣上花、草、鱼、虫、猫、兔、蝙蝠等动植物图案,以独特的风格、浓郁的乡土气息受人青睐,盛行不衰。峡口女社员王寿英的剪纸作品,曾参加甘肃省群众艺术馆和国家民族文化宫举办的 "甘肃民族民间窗花艺术展览”,在北京、杭州、合肥等地展出,有7件作品被中国美术博物馆收藏。
  临洮剪纸
  砖雕木雕
  许多民间工匠擅长砖雕、木雕,俗称"花雕”、“花板子",题材多为梅、兰、菊、竹、孔雀牡丹、喜鹊登梅等,用于建筑物和棺木的装饰。寺庙建筑雕梁画栋,木雕砖雕极为盛行。有些能工巧匠长于制作戏剧头盔、头饰、玩具、彩灯、刻葫芦、印章等。还涌现出了一唐代雕像砖
  宋代画像砖--孟宗哭竹
  宋代画像砖——王祥卧冰
  批知名的书画家,活跃于省内外艺坛。
  民间戏曲
  在临洮,民间戏曲演唱较为盛行。每逢节日,城乡群众有搭台唱戏的习惯,剧种有秦腔、眉户、小曲等,尤以秦腔更为普及。临洮"福盛社"秦剧团,约成立于清德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该社负责人分别为:建社至辛亥革命(1911年)是李草包(绰号),辛亥革命后至抗日战争期间是马虎臣,抗日战争至1949年是张海青。社火表演
  新中国成立后,该社先后改名为艺术剧社、民乐剧团、临洮地区秦剧团、临洮县秦剧团。八十余年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演员,在唱腔、表演、做派、功底方面,各具风韵,驰誉一时。
  在农村,以戏曲爱好者为核心,邀请剧团名角来指导,组成了许多业余剧团,每逢节日登台演唱,活跃农村文娱生活,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此外,还有以民间曲艺为主的"社火队”,演唱一些折子戏,诸如《孟姜女哭长城》《小放牛》《小姑贤》《长亭会》《张连卖布》等。
  民间音乐
  主要以民歌、民间乐曲、花儿、丧事音乐、劳动号子等形式流行于人民群众中。民歌主要有小曲、小调、秧歌、酒曲等。小曲演出时,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曲牌。如三弦,民间盲艺人边弹边唱,以《段萨拉》一曲广为流行。喷呐曲,主要用于丧事,以《孟姜女哭长城》《五更盘道》《梅花落》等传统乐曲为主。近年又增加了《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相见时难别亦难》《嫚丽》等较忧伤的现代临洮北乡民居
  流行曲子,曲调委婉凄凉,催人泪下。器乐曲多在民间道场、丧事和寺庙经堂中应用,群众称为"吹响”。
  秧歌调种类繁多,如划旱船、踩高跷、上满场、进庄歌等,一般在春节的社火队里演唱,歌词多以祈求新年吉祥、五谷丰登为内容。还有民歌小调,如《绣荷包》《放风筝》《等情人》《三朵梅花开》《拉牛曲》《点点花儿红》等。酒曲有《斟酒歌》《十个螃蟹》等。劳动号子有抬木号歌、拉石头、夯歌等。1981年,县上组织民歌搜集整理小组,精选出120首民歌,由县文化馆编印成《临洮民歌》,其中,有的被录入《中国民歌集成・甘肃卷》一书。
  民间舞蹈
  多数是集体舞蹈,随从社火表演,有龙灯舞、狮舞、旱船舞、太平鼓、高明灯等,用的道具有扇、花等,以锣、鼓击拍伴奏,动作粗犷,场面复杂多变,阵势浩大,气氛热烈,在东乡大石头、南乡南屏一带颇为流行。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临洮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史话》是一部全面介绍古城临洮悠久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古今人物和风土民情的通俗读物。本书资料翔实,文字通俗易懂,外地读者一册在手,可以全面了解临洮。同时,它也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 临洮是一座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回顾和探寻它的历史文化根脉,以及一代代临洮人所创造的宏伟文化业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职责。近十年来,由于我县文史工作者勤奋探索,在长城文化、李氏文化、民间文化、佛教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掘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