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洼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史话》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539
颗粒名称: 寺洼文化
分类号: K876.3
页数: 2
页码: 20-21
摘要: 寺洼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村发现而命名,此遗址又名庙坪鸦沟遗址。寺洼山遗址内除寺洼文化外,还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寺洼文化的墓葬,同时还发现过铜器,其年代距今约为3300年—2500年,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和两周早期。
关键词: 彩陶 寺洼文化

内容

寺洼文化,因1924年首先在临洮县衙下集镇寺洼山村发现而命名,此遗址又名庙坪鸦沟遗址。寺洼山遗址内除寺洼文化外,还有丰富的马家窑文化遗存。寺洼文化的墓葬,同时还发现过铜器,其年代距今约为3300年—2500年,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晚期和两周早期。
  寺洼文化的器形,以罐最多,罐器都是灰砂粗陶。陶器表面磨光,颈部都有对称的双耳,高肩,马鞍形口沿,平底,表面多为红褐色,间有褐色斑点,一般不具纹饰,有的仅在耳和颈部有附加的泥条堆纹,作曲线状或指压纹。
  鬲、鼎较少,但鬲却侈口,素面,短腿窄档,乳状空足,颈和腹部有时附有泥条堆纹。寺洼文化陶器
  鼎,形小,鼓身浅腹,柱状小腿,都是泥质红陶。还有长颈圆腹双耳壶。三足形小罐和单耳杯(呈筒状)、彩陶罐,形制酷似辛店陶罐,底微凹入,侈口鼓肩,肩在腹适中处,肩附双耳,彩绘黑色,口沿处有条纹和曲线纹,肩部有交错的三角形带纹,腹部横以二平线。从器形和纹饰看,都具有辛店文化的特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寺洼文化陶器上不仅饰以"一”字、"人”字纹,而且还刻画有众多的符号和字形,被学术界认为是汉字的前文字形态。
  据考古学的发掘和研究,寺洼文化与其它文化之间并没有继承关系,但从器形和纹饰看,寺洼文化具有辛店文化的特征,可能是和辛店文化同时存在的两种不同的文化。夏鼐生根据其火葬的葬式,推断其属于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知识出处

临洮史话

《临洮史话》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临洮史话》是一部全面介绍古城临洮悠久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古今人物和风土民情的通俗读物。本书资料翔实,文字通俗易懂,外地读者一册在手,可以全面了解临洮。同时,它也是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 临洮是一座历史上颇为著名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异常丰厚。回顾和探寻它的历史文化根脉,以及一代代临洮人所创造的宏伟文化业绩,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职责。近十年来,由于我县文史工作者勤奋探索,在长城文化、李氏文化、民间文化、佛教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掘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