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人物 近现代编》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462
颗粒名称: 英烈
分类号: K828.9
页数: 7
页码: 163—169
摘要: 主要介绍了临洮地区英烈人士传略。
关键词: 临洮县 英烈人士

内容

杨国智
  中共兰州西区工委负责人
  杨国智(1921—1949),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建设村人。自幼家庭贫苦,12岁读完小学,毕业后经叔伯兄杨干丞介绍到自己的兰州自强化工厂当学徒。当时,兰州的抗日运动正处于高涨时期,他经常看一些进步书刊,他待人和气,关心他人,常与工人谈论时局,宣传党的抗日主张。
  他是一位热血青年,渴望为抗日献力,去延安未能成行,1943年,随杨干丞去西安分厂做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智从西安返回兰州,不久,工厂倒闭,经杨干丞托人介绍到国民党甘肃省高等法院当了一名录事(收发员)。经所见所闻,他深感只有跟着共产党起来革命,穷苦人民才能得到解放。于是他四处找党,1947年7月,经中共皋榆工委书记罗扬实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以高等法院录事为掩护,夜以继日为党工作,积极筹措经费,发展党的组织,在兰州文化、教育界和部分敌党政军机关中,发展党员达100人。
  1949年春,皋榆工委相继建立了所属兰州东区工委、兰州西区工委等6个区级工委,兰州西区工委由杨国智、满鸿遇、王善卿负责,其中下属的阿干以及文化界等5个支部的党员,均是由杨国智发展。1949年5月,甘肃省高等法院特刑庭成立,国智将党的统战对象肖精一安插进去,通过肖精一将特刑庭特务名单弄到手,特刑庭有关涉及地下党的案件能及时得到,使党及时采取了营救措施。
  这位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好同志,在兰州解放前夕,于1949年7月29日不幸被捕入狱,8月21日被秘密杀害于兰州沙沟,牺牲时年仅28岁。
  1951年10月1日,临洮县人民政府为杨国智烈士在岳麓山烈士陵园立碑,以示纪念。
  杨国智
  陈仙洲
  中共兰州大学支部书记
  陈仙洲(1921—1949),甘肃省临洮县八里铺镇陈家庄人。陈仙洲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49年3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临洮师范读书期间,曾参加进步师生自发组织的学术团体“七七学社”,编辑《七七》周刊,宣传抗日。1946年考入兰州大学语文系,后改学俄语。更多地接触了革命进步人士和进步书刊。陈仙洲参加了兰州市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担任中共兰州学生委员会书记,中共皋榆工委兰州大学支部书记,积极领导学生运动。1949年7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挥师西进,兰州已成兵临城下之势,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7月27日夜,陈仙洲被特务秘密逮捕,关押在兰州市郊黄河北岸的中统沙沟秘密监狱。在狱中,虽然遭受到各种严刑折磨和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在生命最后时刻写下豪言壮语:“余为国为民,献身革命,大志未遂,身遭先死,时不暇我,可叹可惜!幸革命大业,略其端绪,解民羁绊,出民水火,我死民生,可庆可歌!"1949年8月11日21时,陈仙洲被特务秘密押在大沙坪一片荒凉的坟地,活埋于沙坑,时年28岁。
  解放后,兰州大学、临洮县人民政府为陈仙洲烈士树立纪念碑,以示纪念。
  陈仙洲
  魏郁
  中共兰州大学支部书记
  魏郁(1921—1949),号蔚文,字文溪,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伯父魏振华资助,先后就读临洮养正小学,临洮师范、兰州一中。
  魏郁在临洮求学期间,红军长征经过临洮,宣传北上抗日的主张,使他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他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有了深入了解,便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组织“兴陇社”,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40年考入兰州中学后,“兴陇社”便又在兰州开始活动。1942年5月,兰州中学语文教师杨波(地下党员)因讲授鲁迅著作,学校当局要把他赶出学校,魏郁和其他同学展开说理斗争,使学校当局的阴谋没有得逞。以魏郁为首的“兴陇社”的作为,引起国民党省政府的不满,遂于1943年5月下令解散。
  魏郁1943年夏,魏郁从兰州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经常阅读《新华日报》和进步书刊,并恢复“兴陇社”,后将“兴陇社”改为"昆仑社”,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45年8月,魏郁随迁回原址的中央大学到了南京。魏郁在学潮运动中来往于上海、南京,并将“昆仑社”设在上海交通大学。魏郁和甘肃籍同学还创办了《陇铎》等进步刊物,介绍西北,抨击反动统治。
  1948年夏,魏郁从中央大学毕业后,在中央大学著名教授顾颉刚的推荐下,被聘为兰州大学助教。1949年1月,他经陇右工委牙含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兰州大学支部书记。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主席郭寄峤为筹备逃跑经费,发行300万银元的所谓“建设公债”。在地下党领导下,西北师院师生及兰大的魏郁、陈仙洲发起了全市学生游行示威。游行中捣毁了省参议会,散发了“告各界人士书”。在学生的强大压力下,郭寄峤被迫取消发行公债。同年七月初,兰州大学地下党遭到破坏,7月27日夜,魏郁、陈仙洲等人被特务捕去押往兰州沙沟秘密监狱,虽然受尽其残酷的刑罚,丝毫没有动摇他的革命意志。8月21日夜,魏郁被敌人残杀于兰州沙沟,时年28岁。
  1950年8月8日,兰州大学为魏郁烈士立碑纪念,1951年10月1日,临洮县人民政府在岳麓山烈士陵园为魏郁烈士立碑,以示纪念。
  石凤玉
  中共皋榆地下党员
  石凤玉(1921—1949),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人。幼年和少年时期在家乡读书,勤奋好学,潜心绘画雕刻。1944年考进西北工学院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学校准备让其出国留学,因其母过早去世,父亲阻拦,终久果。之后,他被省广播电台聘用从事技术工作。
  在兰州,石凤玉经常同自己的同乡魏郁、王善卿、杨仪、陈仙洲等人接触,并经常聚会一起,纵论国事,分析形势,开展秘密反蒋活动。1949年3月,在兰州地下党影响下,一场反对国民党省主席郭奇峤中饱私囊的地方建设公债运动蓬勃开展。3月29日,千余学生涌入兰州市区,使反动分子惊恐万状。此时,石凤玉按照兰州地下党指示,搞到一部小型发报机,通过魏郁、杨国智等
  石凤玉
  人交给皋榆工委书记罗扬实。国民党省府勒令将发射台迁移,凤玉同电台其他地下党员一起,有意拖延时间,迎接兰州解放6他还经常利用在电台工作条件,冒着极大危险,收听新华社新闻,把解放战争形势、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声音转告给地下党员,以鼓励同志们的斗志,迎接解放的曙光。1949年春,石凤玉经陈仙洲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8月,石凤玉遭到敌人搜捕,于8月21日晚,同魏郁、杨仪等一起,被残杀于兰州市北郊大沙坪一带的沙坑之中,时年28岁。
  1951年10月1日,临洮县人民政府为石凤玉烈士,在岳麓山烈士陵园立碑,以示纪念。
  宿海滨
  中共和政县和平区委书记
  宿海滨(1921—1950),甘肃省临洮县站滩乡五藏沟村宿家川人。1949年8月参加革命,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9月跟随中共临夏地委书记杨和亭赴临夏专区参加接管建政工作。后被任命为和政县和平区委书记,到职后积极工作,认真负责,深入农村,建立乡村基层政权,筹集粮草,为支援大军解放兰州做出了贡献。1950年6月,和政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宿海滨在和平区抓减租减息,清算地主财产。7月31日被恶霸地主杀害,光荣牺牲,时年29岁。
  1951年,和政县人民政府经报请甘肃省民政厅批准,追授宿海滨为革命烈士。2001年11月,宿海滨烈士被载入《临洮县志》。
  王善卿
  中共西北师院党支部书记
  王善卿(1924—1949),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家境贫寒,靠父母磨面、帮工维持全家生计。善卿9岁开始读书,此时,正值抗战,他深受爱国人士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革命道理影响,心中滋生了投笔从戎的念头,但未如愿。1941年,在临洮师范就读的善卿因生活所迫辍学。为寻找生活出路,他到兰州,在收容流亡儿童的慈幼院当教师。他对儿童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院方贪污刮扣慈善费行动揭露斥责,使院方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后被院方解雇。1944年他基于爱国热情,去
  王善卿
  陕西当兵,由于不堪忍受欺凌,次年返回兰州,参加了进步青年合办的《战斗报》。1946年夏,善卿主办了《黄河文化服务社》,出租进步书刊,还附设了洗相室。后引起中统、军统特务注意,只好停业,专门从事“中苏文协”的工作。“文协”为进步学生提供了许多苏联刊物。1946年在进步人士支持下,筹办了《立民》杂志,担任总编。《立民》杂志的发刊词中说:“我们不向反人民的恶势力低头,我们要向钢铁一样,不畏惧任何反人民的干预!”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为人民立言,在《立民》杂志上撰写了《从陇南各地看甘肃》的文章,道出了农民受苦受难的真相。之后,他不畏杀身之祸,刊登早期共产党员张申府以及清华大学教授冯友兰、西北师院院长李化方、兰州大学教授谷苞等人的文章,预言“官僚政客、军阀、土豪劣绅拖不住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1947年秋,他向好友杨国智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并在日记上写下誓言:“谁愿无为地死去,我们要为现在和艰难的未来创造、奋斗,光荣地、有价值地牺牲”。此年冬,他经杨国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善卿积极为党工作,担任了西北师院党支部书记,兰州西区工委、河西工委负责人之一。他受党组织委派,深入国民党省党部、三青团部、高等法院、中统军统驻地一带。他设法掌握敌情动态;组织学生游行,反对伪省长郭寄峤发行的建设公债;在兰州西区和河西张掖、武威等地发展党员。兰州解放前夕,敌人大肆搜捕共产党员。1949年7月26日凌晨,武装特务突袭王善卿在碱滩42号的印刷所,下午3点在青年馆逮捕了他,并被秘密送往沙沟监狱,在遭法西斯酷刑后,于8月7日凌晨,被敌人砍杀在血泊之中,时年25岁。
  1951年10月1日,临洮县人民政府为王善卿烈士在岳麓山烈士陵园立碑,以示纪念。
  陈振中
  西藏阿里支队作训股长
  陈振中(1930—1962),甘肃省临洮县人。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1兵团军政干部学校进军新疆,千里徒步行军到喀什开荒大生产,受到上级表扬。后调南疆军区,任阿里支队作训股长。1962年9月,印度军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进入到西藏阿里的纵深地区,构筑了“永久性”据点,“AY16号",是印度军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据点之一。而印度政府,置我国多次的严正声明和警告于不顾,得寸进尺,妄图蚕食我国领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被迫进行自卫反击。陈振中作为作训股长,调在斯潘古尔湖和班公湖之间参战。他的任务,是拿下“AY16号”。此阵地设在海拔5300米高的山头上,敌人构筑了14个明碉暗堡,约有1个加强连200多敌人,组成了密集的火力交叉网。同年11月18日8点40分我军进行反击,炮兵部队从不同方位的炮群阵地开炮,40分钟后,工兵开路,步兵发起冲锋,战斗非常激烈。14个碉堡只摧毁了5个,还有9个碉堡中的敌人,正在顽抗。工兵继续排雷,敌人的地雷接连不断地炸伤一个个勇猛冲锋的指战员,陈振中见状,请示前线指挥部同意,冲出指挥所,向前跑去70多米,左脚踩雷,也倒下了,阿里支队军医毛仲龄(临洮人)立即抢救,上止血带,将棉衣脱下包在已无左脚的断腿上,叫担架抬走时,陈振中坚决不上担架,叫把担架留给重伤员,并命令毛仲龄不要管他,去抢救其他伤员。战友们硬把他抬走了,陈振中壮烈牺牲。在清理烈士遗物时,在棉衣口袋的日记中写着:“为祖国、那怕几根白骨抛昆仑,争自由,愿将一腔热血洒疆场”的豪言壮语。
  牺牲时,年仅32岁。
  潘盈溥
  解放军新疆4师喷火连连长
  潘盈溥(1933—1962),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人。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兵团军政干部学校学员,随军进新疆,在4师直属喷火连历任文化教员、排长、连长等职。
  五十年代初期,进疆部队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作为文化教员的潘盈溥不怕苦、不怕累,在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利用空隙时间,组织扫除文盲班,坚持文化学习,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被战士称为好教员,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在任排长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要求战士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荣立三等功1次。任连长后,1962年10月奉命率全连参加中印边界西段自卫反击战。中印边界西段在喀喇昆仑山上,平均海拔4500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为了完成任务,作为一连之长、共产党员,克服各种困难,率领连队坚持锻炼,经短时间适应,就投入了消灭天文点印军的战斗,迅速消灭印军火力点26个,胜利完成了任务。在班公湖战斗中,全连在天明以前翻过三座大山投入阵地。天下鹅毛大雪,刮九级大风。潘盈溥胃病复发,他以对祖国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坚持率领全连投入战斗。战斗打响后,在向印军发起冲锋时,潘盈溥身负重伤,卫生员给他包扎时,他问“敌人消灭了没有?”、"先给别的伤员包扎”。战士抬他下山时,他说:“我不行了,不要管我,先抬别的伤员”。当抬到半山腰时,潘因伤势太重,光荣牺牲,时年29岁。
  潘盈溥牺牲后,部队党委追记二等战斗功臣,授予“五好干部"称号。
  董志达
  解放军新疆156医院外科主任
  董志达(1936—1978),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从小聪明好学。195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军后进入新疆军区军医学校,毕业后任解放军156医院外科主任,上尉军衔。1974年6月,赴巴基斯坦,参加援建中巴友谊公路第二期工程建设,任援巴筑路医院外科主任。董志达对筑路施工中受伤的轻重伤员,亲自精心治疗,从不叫苦叫累,对医疗工作精益求精,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热情,态度好,深得伤病员、医疗人员的称赞和爱戴。曾多次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荣立三等功1次。
  董志达妻子曹淑兰因病多次住院,孩子小,拖累大,多次写信要他回国工作,照顾家庭。董为了早日完成祖国交给他的援巴筑路光荣任务,一次又一次给妻子和孩子写信,讲清援巴筑路工作的重要性,鼓励家人克服困难,战胜疾病,好好工作、学习和生活。得到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后,董更加忘我工作。在岗位患突发性脑溢血,经多方抢救无效,于1978年2月为增进中巴两国人民的友谊,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光荣牺牲,年仅42岁。
  董志达烈士遗体,葬于巴基斯坦国吉尔吉特市南郊“援巴筑路烈士陵园"。
  董志达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 近现代编

《临洮人物 近现代编》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临洮人物》(近现代编)详实记录了临洮近现代政、军、商、企及文化、教育各界知名人物。这一时期可谓临洮文化的“中兴”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既弘扬了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又展现了地方文化的多姿多彩,对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加快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国智
相关人物
陈仙洲
相关人物
魏郁
相关人物
魏振华
相关人物
顾颉刚
相关人物
石凤玉
相关人物
宿海滨
相关人物
杨和亭
相关人物
陈振中
相关人物
潘盈溥
相关人物
董志达
相关人物
曹淑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临洮养正小学
相关机构
临洮师范
相关机构
兰州一中
相关机构
西北工学院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