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1910年出生的临洮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人物 近现代编》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1240
颗粒名称: 1900-1910年出生的临洮人物
分类号: K820.842
页数: 18
页码: 50—67
摘要: 主要介绍了1900-1910年出生的临洮人物传略。
关键词: 临洮县 近代人物

内容

何穆若
  民主党派知名人士
  何穆若(1900—1959),原名何通经,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三师范乙种讲习科,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0年,创建南街小学,任校长。1929年考入兰州中山大学党务训练班,毕业后,任静宁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后辞退返县,任县劝学所督学。1933年,任临洮师范语文教员。解放后,任临洮联合中学校长。1952年任临洮农校语文教员。后任县教育科副科长、科长,1956年12月任临洮县副县长。
  1959年逝世。
  何穆若
  梁应奎
  国民军少将旅长
  梁应奎(1900—1964),字星五,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孙梁家村人。1921年在兰州甲种工业学校读书,1924年在陇南讲武堂炮兵科学习。1927年参加冯玉祥所属张维玺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在奉直战争中任团长。阎、冯反蒋失败后,蒋介石将冯部团以上军官扣于南京,后获释,梁应奎回临洮。1934年被陆军新编14师师长鲁大昌邀去,任上校参谋长兼第1团团长,第1旅旅长。1935年9月初,鲁大昌为堵红军过腊子口,即派8个营的兵力,由第1旅旅长梁应奎指挥,被红1军于9月17日击败。1936年为修建孙梁家小学捐白洋500元及木料,修建教室24间,购置教学桌86套、音乐器材等。1937年14师改骗为165师,梁任21军165师493旅长,驻防文县、西和、礼县等10多县。1942年,在刘余生的策动下,梁应奎秘密同情和支持甘南农民起义。1944年任甘肃第九区(今临洮)保安副司令兼保安第5团团长。1949年8月临洮解放,率保安团接受改编,被任临夏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后因眼疾病回家。
  1964年9月病逝。
  苏蕰泽
  教育名人、百岁寿星
  苏蕰泽(1900—2001),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自幼聪明好学,19岁时任狄道树风学校校长,后经临洮教育界名人牛厚泽、高文炳、高文蔚推荐赴江苏南通师范学校就读,成为著名教育家,南通师范学校校长张骞的学生,从此结交职业教育家黄炎培,与中国同盟会黄文中结为忘年之交。1924年毕业后,经张謇、黄文中特派回兰州,任甘肃省教育厅督学。此时,与中国同盟会员、甘肃教育家水梓、甘肃著名女教育家沈滋兰等,创建“甘肃兰州女子职业学校"、“甘肃兰州职业学校”和“兰州五泉贫儿小学”等,水梓任三所学校校长,副校长兼教务处长由苏蕰泽担任,主管学校一切教务事务工作。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保护、营救廖汉生、沈克敏、牛超甫、杨怀祖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临洮中学、临洮师范、渭源中学教师。著有《黄河漂流记》一书。
  苏蕰泽
  杨作荣
  民国宁夏教育厅厅长
  杨作荣(1901—1960),字仁斋,笔名城谷,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崖湾村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南京东南大学毕业后,到中央政治学校进修。民国十六年(1927年)后,以国民党特派员身份去宁夏,与临洮人李翰元交往甚密,李任宁夏建设厅长时,杨作荣任平乐县县长,后任宁夏地震局局长。不久,升任宁夏教育厅厅长职务。又被国民党代表大会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49年马鸿逵逃离宁夏时,杨作荣和宁夏政府的7位高级官员一起宣布通电起义,曾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接见,以民主人士对待。宁夏解放后回临洮,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临洮县秦剧团编导时,以"诚谷”名改编戏剧多部,将《白毛女》等3个剧本改为秦腔出版发行。为临洮文化做出了贡献。
  张作谋
  甘肃著名教育家
  张作谋(1901—1977),字香冰,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人。1921年考入北京国立师范大学数学系,后转入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与北京同乡组织“洮阳学会”,出刊《洮阳》期刊;发表时事述评、学术论文及文艺作品以传播新思想。后回省任兰州中学教员、教务主任。1933年,任兰州中学校长。1942年,被选为甘肃省参议员,辞去兰州中学校长职务。1947年任甘肃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1949年任省府顾问。建国后任教铁路中学,并被选为省人民代表。
  1977年病逝。著有《新蕉细雨轩诗稿》一部,共四卷。
  潘琇莹
  民国临洮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潘琇莹(1901—1981),女,字榕石,甘肃省临洮县人。自幼就读私塾,是临洮妇女中接受新教育和争取妇女解放的先驱者之一。1926年入兰州中山大学语文专修科,1930年任女师校长。解放后,列为民主人士,历任临洮县烈军属福利社主任、文化馆馆长,曾多年连任县人民代表。
  潘琇莹
  石璧如
  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
  石璧如(1901-1984),甘肃省临洮县人。中共党员。解放前,在华家岭参加由窦子安领导的地下斗争,荣获解放西北纪念章。1950年任会宁县粮食局局长,为便利运粮,亲自率领职工填平长达46米、宽2米的水沟。因仓库有限,120余万斤粮食无法储存,以借用民房分散储藏办法解决困难,节约资金5279元,创造“漏斗除皮法”,提高功效二倍,荣获“甘肃省甲级先进工作者”称号。1956年出席全国粮食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1982年邀请参加省第二次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荣获粮食部、省、地颁发的先进代表纪念章三枚。
  1984年病逝。
  杨干丞
  甘肃无党派爱国人士
  杨干丞(1901—1990),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先后任吴佩孚部排、连长,杨虎城部教导大队长、团长,甘肃省府参议,兰州自强化工厂副经理。结识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党代表谢觉哉,经介绍赴延安。返甘后,推荐旧部五人,资助路费,参加延安抗大学习。1947年,曾去环县中共甘肃工委与陈成义、孙作宾取得联系,劝告平凉国民党专员兼保安司令周祥初待机起义。1950年,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1951年春,受省政府委托,在临洮、临夏购买骡、马,招募木、泥工人,支援和平解放西藏。1982年后,任政协临洮县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副主席。1984年,任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委员。1989年任临洮县政协名誉主席。
  杨干丞
  张怀俊
  临洮明德中学创始人
  张怀俊(1902—1967),字明岩,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兰州中学毕业后,继其先祖商号“庆有张”遗业,建新号“世德昌”经营杂货黄菸、贩运及木材生意,组织了庞大的牦牛驮运队,往来汉藏地区。明岩虽为商人,但开朗正直,轻财好义,热心地方公益事业,创办私立明德学校。于1947年在南门外选址建校,从开办到购置图书、仪器及教职员工的全部工资,均由私人承担,按月发放。解放后,私立“明德中学”归并一中,图书、仪器教学用具等全部由临洮一中接收,校舍由"七陆医院”占用。“明德中学"虽时间短暂,但明岩热爱地方教育的精神,普遍受人崇敬。
  龚大舜
  临洮兽医名人
  龚大舜(1902—1972),甘肃省临洮县上营乡好水沟人。少承父志,学习中兽医。18岁拜四川籍崔先生为师,医术精深,“龚阉匠"名闻一方。
  1952年参加县兽医训练班学习。后与陈映川、王遇良、刘希智等人在城关筹设全县第一个兽医联合诊所任主任。到各区、乡、村,宣传防疫保健、饲料管理,又为牲畜治病、阉割,对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多次出席县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6年任上营兽医站站长。1958年省上征集民间兽医验方,他献出秘方二十多个,编入《甘肃省中兽医诊疗经验汇编》。(载《临洮县志》)
  安仁
  民盟甘肃省委委员
  安仁(1902—1981),字静生,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沙塄村人。1930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1935年任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教导主任,并担任兰州部分中学学校国文、历史课教员,教学谨严。1944年任康县县长,1946年由章伯钧、杨子恒介绍加入农工民主党,后转入中国民主同盟。1953年选为甘肃省民主同盟委员会委员。1956年调天水师专任讲师,民盟天水支部成立后,任主任委员。
  1981年病逝。
  王鼎铭
  临洮著名书法家
  王鼎铭(1903—1962),字威扬,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先后在临洮正德职业学校、农校、中学任国文、历史教员。他早年博览二十四史,尤对史记、两汉书籍精读勤习,甘肃省通志馆延聘襄编《关渠》、《寺庙》、《寨防》、《户口》、《烈女》等篇目。业余习作诗、词,反映人民疾苦,部分诗词曾刊登在当时旅京甘籍学生创办的《陇铎》期刊上。他攻习北魏碑贴,书法较知名。解放前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及旧东山各碑铭匾额,均系其手笔。晚年精研医术,对张仲景伤寒论,傅青主妇科,颇有研究,曾编写《地方药物志》。
  1958年应临洮县卫生科邀请,撰写《临洮医学史》资料。著有《味唐吟草》、《忘余吟草》及残抄本秦剧《人面桃花》。
  潘养之
  临洮知名中医、书法家
  潘养之(1903—1987),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人。聪明勤奋,毕业于青天镇(今新添)高等小学堂,曾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二十世纪初任宿家坪初等小学校长。青年时期攻读古典医籍《神农本草》、《本草纲目》。1922年开始中医学术研究,去兰州拜名医叶薰南老先生学医,收益颇丰。三十代年末应邀到河南洛阳、许昌、开封等地治病。1934年至1945年在武威、永昌行医。1946年返故里,聘为临洮师范校医。1950年在兰州西大街万顺堂药店中医联合诊所坐堂行医。1955年在兰州中医学校师资培训班学习,1956年毕业,正式分到
  潘养之
  临洮县医院,养之从医严谨,一方一剂,每方不超过12味药,治病即愈,病人称其为“潘爷”。1974年,年逾古稀仍在门诊部上班,获甘肃省卫生厅颁发的“名老中医光荣证"。潘养之从事中医60余年,学有建树,经验丰富。著有《杂病及血证方案的案选经验》、《古今重要医论用药选摘》。还培养了赵志明、宋云英、赵明珊、潘星宇、潘友兰等一大批中医人才。潘养之也是临洮的书法家,他潜心于汉隶、二王行草,擅长汉录曹全碑贴及草书魏体等。许多书法作品入选《甘肃书法选集》、《临洮县书画选》。个人简介入编《甘肃古今书画名人考录辞典》。1982年6月当选为政协临洮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1962年晋级中医师职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晋升为主任中医师职称,因高龄拒之不纳。
  1987年2月2日与世长辞,享年84岁。
  曹元树
  甘肃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
  曹元树(1903—1998),女,俗姓曹,道名元树,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人。早年父母双亡,宿具善根,少有超生脱俗志向,童子出家,以拜临洮著名道士、全国道教协会理事杨永春为师,出家受戒,修持精学,一生严持戒律,不离衣钵,矢志修道,超尘绝俗,精通教义、教理,成为道教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玄门弟子。“文革”期间道观庙宇破坏,道士道姑逼迫流离失所,以农为生,苦受玄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曹以76岁高龄担任道教筹建小组组长,全身心投入工作。1982年落实道教场所东岩寺,1984年12月成立临洮县道教教务管理小组,曹任组长,1997年任临洮县道教协会会长,甘肃省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在有生之年,历经数年,重新建起老君殿、三官殿、七真殿、灵官殿、慈航殿、地母宫、飞云渡月长廊、山门及禅房数10间。
  1998年,曹大师羽化,享年95岁。
  曹元树
  戚介俊
  临洮教育名人
  戚介俊(1904—1952),字文波,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兰州农校毕业。1927年,去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北平任《新陇》刊物校对。1931年东渡日本留学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回国,历任临洮师范、临洮女师音乐教师及甘肃学院训育员。1943年,任临洮县立工业学校校长。1949年8月,临洮解放后,带头报名参军去新疆,在乌鲁木齐八一子弟学校任教员。
  1952年逝世。
  牛孝威
  甘肃中医泰斗
  牛孝威(1904—1964),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曾受聘在树风小学任教。1929年随叔父牛载坤去南京,考入陶行知所办师范学校。后来,学校停办,经水梓、牛载坤介绍,拜名医施今墨为师,学习中医。1931年中央国医馆甘肃分馆成立,牛孝威返回兰州,任甘肃国医馆主治医师兼该馆中医研究室及药物研究室主任,后任副馆长,同时,受聘为兰州南大街万寿堂药店主治医师,并任考试院高等考试中医师兰州考区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响应政府号召,在安泰堂药店组织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应聘参加兰州市中医门诊部工作,1959年门诊部扩建为兰州市中医院后,任内科室主任。历任兰州市中医学会主任,兰州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兰州市中医进修班副主任、兰州市业余中医夜校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兰州分会中医科学会副主任等职。后被选为兰州市政协委员。他医术高超,学识渊博,尤长于内科和妇科。从30年代到50年代,被誉为甘肃中医泰斗。著有《伤寒论西医串讲》、《用药四百味化学分析》等。
  刘余生
  甘南农民起义策划者
  刘余生(1904—1982),原名刘志道,化名仁达,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人。1928年毕业于兰州师范学校,先后任临洮县北街小学、衙下杨家庙小学校长。1930年县长王敏悟勾结张彦明欺压人民,他在杨斋沐的资助下,从四川购买枪支,在脱甲山组织农民武装起义。1941年在兰州发起组织西北民主政团,是甘肃农民武装起义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1945年奔赴延安,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陇南特委武工队司令、甘肃省工委秘书长。在临洮东乡冯家沟发展
  刘余生
  冯生旺、冯生祥为党员,利用农民暴动的有利条件开展地下工作。建国后,先后任岷县专区、武威专署专员,甘肃省民政厅党组副书记、书记、副厅长,甘肃省移民委员会主任,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
  王裕和
  临洮文化名人
  王裕和(1904—1960),字熙之,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木厂村人。兰州中山大学艺术专修科毕业。先后任中山小学校长及临中、临师、临女师语文、美术、音乐教员。1934年,赴武威中学任教二年,返县后,仍任教各中学。擅长书法。曾参与考古学家裴文中在临洮寺洼山的考古工作,并在甘肃各报刊发表临洮金石文物考订文献。曾以“韶声"笔名,多次在当时甘肃各报刊发表杂文、随笔等文章,并搜集洮滨民歌“花儿”辑为专册,函托鲁迅介绍北新书店经理李小峰商洽出版,鲁迅先生先后两次亲笔复函。
  解放后,任教临洮二中,1960年病卒。
  王裕和
  郭友三
  临洮第三中学创始人
  郭友三(1905—1981),字树元,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石郭家村人。1934年12月毕业于北京朝阳大学法政系。曾于1935年在酒泉政治分校任总务主任。1937年任两当县政府科长、秘书。1940年任临夏师范事务主任。1941年任华亭县政府秘书、科长。1945年8月创办“洮沙县立初级中学”(简称“洮沙中学”,即今临洮三中),担任校长十年。1954年7月调临洮一中任教。1978年从三中离休。
  赵菊英
  甘肃妇女会常务理事
  赵菊英(1906—1938年),字月霞,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1925年考入兰州中山大学国文专修科,求学期间写作诗词,多刊登于当时《民国日报》。1928-1938年历任兰州妇女文化促进会常务干事、甘肃省妇女会常务理事,在《微风》、《妇女》等刊物,发表新、旧体诗词。著有《梦轩诗稿》、《月霞诗集》。
  宿之杰
  国民军中校团长
  宿之杰(1906—1940),字汉民,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人。小学毕业后在河州镇守使裴建准部任排长、连长、后在宋哲元部任营长、副团长、团长之职。1931年,国民革命军29军38师师长张自忠率部在喜峰口战役中与日本侵略军交战,在此战斗中,宿之杰因作战勇敢,荣获银质奖章。1933年在南京军事学校学习。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宿之杰参加了北平(今北京)近郊,天津沧州及山东临沂等战役。同年8月,在天津小王庄激战时,因指挥得力,歼灭日军300余人,击毙中队长1人,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受到旅部通令嘉奖。1938年2月,在山东临沂,国民革命军59军军长张自忠奉命率宿之杰等部驰援,战斗激烈,敌军溃退,战后受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嘉奖。同年3月,驰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中,国民革命军59军奉命参战,宿之杰部守卫全军阵地制高点茶叶山,全体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在日军重炮、坦克和飞机的进攻,狂轰乱炸下,伤亡惨重,始终坚守阵地。战后,荣获陆海空甲种二等奖,并晋升为中校团长。8月,日军调集13个师团,30余万人,分六路包围徐州,宿之杰受军长张自忠令,率部兼程解围,击溃敌军,胜利完成了掩护全军安全通过徐州的任务。因数百次和日军作战,宿之杰积劳成疾,受命于9月回家休养。10月,张自忠部移驻湖北襄武、樊城一带,1939年春,国民革命军军部(张自忠编33集团军)即电召宿之杰归队,参加鄂北大战。1940年5月29日,宿之杰为保卫国家民族,在湖北宜城雷家河和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献身疆场,时年35岁。1948年,在兰州中山林建立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宿之杰名列之首。1985年6月18日,在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纪念之际,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宿之杰为革命烈士,并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2001年11月,宿之杰烈士被载入《临洮县志》。
  宿之杰
  潘盈汉
  国民军中校团长
  潘盈汉(1906—1972),字为章,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潘家庄村人。1920年毕业于临洮师范学校,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九期毕业。1937年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1943年任国民党80军165师494团副团长,参加了山西中条山抗日战役,因战功擢升为团长。蒋介石电令潘盈汉去昆明任志愿军团长,因故末去,后调80军部任处长。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80军改编为西安军官总队任中队长,同年12月调任甘肃河西团管区司令。1948年初,遭人诬告在兰州被监禁40天。出狱后,任国民党甘肃师管区补训第1团团长,驻防漳县殪虎桥。此后,潘盈汉与中共陇右工委委员牙含章有接触。
  牙含章对潘盈汉的评价是:“一团团长潘盈汉,驻防殪虎桥,这个人的思想比较开明,同情革命。”针对潘盈汉的思想,陇右工委积极争取潘盈汉率团起义。潘盈汉听从陇右工委的意见和安排,于1949年8月14日,率1团全体官兵1000余人,枪900余支,在漳县殖虎桥起义。起义后,将该团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军六师补训1团,潘盈汉继续任团长。1952年,潘盈汉率团参加甘南剿匪工作。1954年转业定西专区,后调靖远县商业局工作。
  1972年病逝。
  马礼常
  甘肃文史研究馆馆员
  马礼常(1906—2000),女,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人。早年就读于北平(今北京市)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抗日阵亡将士宿之杰之妻,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政府社会局教育科任科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母返兰,曾在兰州女师任教数年,后又在西北公路局、西北盐务局任会计。新中国成立后,在兰州市手工业管理局缝纫学校任教,1962年下放离职。“文革”中,马礼常及家人受到不公正待遇。1978年后,马不顾年事已高,为怀念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亲人,他用三年时间查资料,精心撰写《宿之杰回忆录》1.2万余字,用大量史料记叙宿之杰的光辉一生,为宿之杰被批准为革命烈士提供了有力证据。1985年6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宿之杰为革命烈士,国家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马礼常在兰州市享受国家民政部门批准的烈属待遇。1986年被省政府聘任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撰写《忆民国初期的兰州女子教育》一文。刊《甘肃文史》1994年第9期,此文对兰州女子教育史料填补了空白。礼常虽已高龄,擅长山水画,其绘画作品在省市多次参展,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成为陇上绘画名家。
  2000年病逝于兰州,享年95岁。
  阎可选
  最早的临洮地下党员
  阎可选(1907—?),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出生于地主兼乡绅家庭。幼时聪颖好学,就读私塾,后毕业于县城中区学校。
  1924年,考入省立一中。1925年10月,冯玉祥部、刘郁芬部入甘,一些中共党员亦随军抵兰。年底,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成立。可选和一些进步学生在特支委员钱蜻泉领导下,组织了《醒社》,办了《醒社周刊》,宣传新思想、新文化。1926年秋,可选兰州一中毕业,甘肃特支举办政治人员训练班,可选参加,并得到党支部书记张一悟的关心和教育。同年12月,张一悟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4日,甘肃特支部决定利用“皖江会馆”开联欢会之机,团结国民党左派,揭露以省党部书记田昆山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反共阴谋。可选在会上带头揭露田昆山种种劣迹,之后调整到兰州市党部,可选任组织部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刘郁芬开始在兰州搜查共产党人,可选等人离兰去陕,到西安后,党派他去武汉,后下落不明。
  阎可选
  王仲甲
  甘南农民起义领袖
  王仲甲(1907—1949),字鼎武,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进入黄埔军校洛阳分校学习。1926年在冯玉祥部西北军24师司令部任少校书记官,并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王仲甲返回故里,带领贫苦农民抗丁减租,同官府恶霸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抗战爆发后,王仲甲即赴兰州与共产党接上关系,参加了“甘肃在乡军人抗日联络委员会”,随后,王仲甲和肖焕章又回到家乡,传播进步思想,秘密
  王仲甲
  谋划甘南农民起义。1943年正月,王仲甲、肖焕章首先在临洮衙下集点燃了起义的火种,提出了“团结抗日”、“打倒贪官污吏”等口号,起义军一开始便进行了抗粮、抗丁、抗捐的武装斗争,在广河、临洮一带镇压了一些为非作歹的恶霸,得到了各族贫苦农民的支持。起义不久,在临洮格致坪一战,击溃敌保安队1个团和12师4个连,鼓舞了民众,纷纷起兵响应。此后,王仲甲与藏族首领肋巴佛率领的藏、汉起义军会合。5月,各路起义军在榆中会师,进行整编,会议决定组织名称为"西北各民族抗日义勇军”,王仲甲为总司令,此时各路队伍增至37000余人,各种枪支2000余支。随着形势的发展,陇南、陇右等地区的各族群众也纷纷起义,迅速形成燎原之势,其势力遍及甘肃20多个县,农民主力军达8万之多,此次起义史称“甘南农民起义"。起义军浴血奋战了10个月,终因装备落后、众寡悬殊而失败。起义失败后,王仲甲突出重围,在陇南、陇右山区同国民党进行了游击战。1949年8月3日,因叛徒告密,王仲甲在岷县不幸被捕,8月5日被押解到兰州,在狱中虽受尽酷刑,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兰州解放前夕,被军统特务押解武威,同年9月5日,王仲甲被杀害在武威西门外,时年42岁。解放后将烈士遗体重新安葬在临洮衙下镇。
  1951年,毛泽东为王仲甲烈士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同年10月1日,临洮县树立王仲甲烈士纪念碑。1983年3月14日,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追认王仲甲烈士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曹路亭
  国民军军法处长
  曹路亭(1907—1960),原名曹希义,甘肃省临洮县玉井镇下渠人。早年就学于兰州。1929年在永昌县党部工作,1930年在临洮任小学教员、玉井区长。1934年在国民党骑5师特别党部筹备处任上尉干事、手枪团指导员、骑5军军法处长等职。1944年任甘肃省田粮处督导。1946年任临洮农业学校事务处主任、县三青团干事长、县党部副书记长等职。解放后,曹路亭在武威贸易公司、张掖百货公司等单位工作。
  曹路亭在民国政府任职期间,曾前往江西庐山受训,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赠签名照(照片毁于文
  曹路亭
  革)。在骑5军任军法处长期间,骑5军少数下级官兵有欺诈百姓的行为,曹路亭均以军法给予严惩,维护了当地百姓的利益,当地五十多名百姓联名赠送了万民帐以留永念。在任三青团干事长、县党部副书记长期间,中共地下党员段复生、牙含章、史鼎新、宋善文、杨怀祖等人为了安全,他利用在国民政府中的身份,多次在他家碰头开会。四十年代,曹路亭的好友中共陇右工委负责人之一刘志道(刘余生)利用曹路亭和马家军军长马呈祥、王儒林等高级军官的关系,秘密接触,进行策反工作。曹路亭在骑5军任职期间刘志道等人去河西地区进行活动,此消息马呈祥怕马步芳知道,即对曹路亭说:“阿伯知道要杀头的。” 曹路亭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营救措施,最终把他们装扮成马家军,护送到安全地带。1945年底回临洮任职。
  他利用三青团干事长和县党部副书记长等职务,继续为地下党的活动提供便利。
  1960年12月率于酒泉夹边沟,享年53岁。
  李彩云
  红军高级将领、革令烈士
  李彩云(1908—1937),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人。1926年毕业于兰州省立第一中学后,考入冯玉祥在西安举办的国民军第二军官学校骑兵队学习。1928年从军官学校毕业,曾在冯玉祥部任排长、副连长。后在26路军任连长。1931年12月14日,他参加著名的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1932年先后任红五军团13军营长、团长之职。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任红5军团训练科科长。1935年10月,任大金省(川西地区)军区军事部长,金川省军区司令员兼省军区独立骑兵第1师师长,是中国共产党在红军时期最早组建骑兵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李彩云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与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历次战斗中,身先士卒,率部勇猛杀敌,屡立战功,取得了赣州、水口等许多战役的重大胜利。1936年9月,红军长征到甘肃岷县时,李彩云被任命为甘肃抗日救国军第2路军司令员兼甘肃独立师师长。并率部在渭源、临洮开展扩展红军工作,帮助建立地方苏维埃政府,筹集物资,动员青
  李彩云
  年参加红军,在短时间内,独立师发展2000余人。1936年10月,李彩云随4方面军1部渡黄河进行西征。1937年2月,任西路军骑兵师参谋长。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敌强我弱,骑兵师在临泽梨园口同敌人血战中,大部分壮烈牺牲,李彩云等少数人杀出重围,在极其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对革命忠贞不渝。1937年6月12日在河西民乐县不幸牺牲,时年29岁。
  1992年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追认李彩云为革命烈士,国家民政部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2001年6月,中共临洮县委、临洮县人民政府在岳麓山烈士陵园,为红军将领李彩云烈士立碑纪念。
  张占标
  陕西安康军分区司令员
  张占标(1908—1972),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人。1929年在国民军吉鸿昌部当兵,1931年12月占标所在部在江西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排长、排长等职。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担任重机枪连连长。1937年1月在高台激战后被俘。国民党军营长系临洮人,以同乡关系暂时收留。释放后,他历尽艰苦,只身赴新疆找到部队。1940年,调陕北炮校学习,结业后,在高炮营任连长。1945年任高炮营营长。1948年在第1野战军任高炮团团长。兰州解放后,进军新疆。1951年返回兰州,在三爱堂职工扫盲学校任教导主任。1954年调陕西安康军分区任司令员兼地委书记。大校军衔。
  1972年1月31日,因病逝世。
  张占标
  师崇昌
  中国工农红军战士
  师崇昌(1908—1996),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人。1929年(民国十八年),在临洮参加了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西北军后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党26路军。1931年12月14日,师崇昌所在部17000余人,参加了由赵博生(共产党员)、董振堂领导的著名的“宁都起义”,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5军团。1932年8月,由李德荣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10月,在江西吉安参加了吉水战斗,受重伤,后在当地养伤,1934年10月,因红军长征而失去联系,伤愈后找部队未果,遂于1935年11月回到临洮家中,成为一名失散红军而当了农民。
  1988年6月10日,临洮县民政局对失散红军师崇昌每月定期补助25元,从1988年1月实行定补,并颁发《甘肃省优抚对象定期定量补助证》。
  1996年3月29日逝世,享年88岁。
  孙海山
  临洮爱国知名人士
  孙海山(1908—1997),甘肃省临洮县八里铺镇人。工商界爱国知名人士,曾任县黄烟加工厂董事长,县工商联委员、常委、副主任委员。当选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委委员。政协临洮县第一届、二届委员,省工商联委员。1949年8月为支援解放兰州,孙海山先后三次捐献小麦7.59万斤,为62军解放成都捐驮骡一匹。1951年6月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款6000万元(1955年3月以前的货币)。1956年认购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5800元,1957年10月为水利建设捐资7600元,1958年为建设县第一座水电站集资61785元,为甘肃省“引洮工程"捐款10000元。1979年把“文革”中被查抄应退还他的1750克黄金捐献给国家。
  孙海山
  敬树林
  广州汕头市政法委书记
  敬树林(1908-2000),甘肃省临洮县南屏镇人。1934年11月参加革命,193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南抗日第1军五支队队长,红10军团警卫连连长,151师687团九连连长、营长,暂1师37团1营营长,9861旅团长,自城子地区土改局长,保1旅4团2营营长。131师侦察科长,潮汕军区第3团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东省丰顺县、海丰县公安局局长,丰顺县委书记,海丰县公平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海丰县委书记,汕头地委委员,汕头市民政处长,汕头市政法委书记、汕头专区人民法院院长等职务。1966年9月离休。
  2000年2月10日在临洮逝世。
  敬树林
  刘鸣
  甘南农民起义领导人
  刘鸣(1909—1943),原名刘志明,字远峰,化名刘羽,甘肃省临洮县衙下集镇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毕业于临洮中学,二十五年(193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洛阳分校,曾任国民党军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抗日时期回乡后,任西北民主政团委员,以紫松乡乡长之职为掩护,与西北民主政团主任委员史鼎新、委员刘余生等人,秘密策划组织发动甘南农民起义,任总司令、总参谋长等职。1943年3月初,打出了“西北抗日反蒋义勇军总司令"的旗帜,发布《告西北各族各界同胞书》,列举蒋介石“八大罪状”。4月,刘鸣率部在宕昌与敌骑9师1部激战,将敌击溃,毙俘敌20余人,缴枪百余支,马数10匹。此后,又攻占西固(今舟曲)县城,活捉县长王凯儒等人,打开监狱,释放在押百姓100余人,开仓放粮200余石。后与张英杰部攻打武都县城,三次均未攻开。起义失败后,刘鸣部经礼县等地,边打边退,后撤至洮河西。1943年7月21日不幸被国民党军捕获,7月26日(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被敌59师师长盛文残杀于临洮县西城台,年仅34岁。同时遇难的有刘鸣的叔伯兄弟刘志仁、刘志义、刘志林、刘志斌等。
  1982年7月3日,甘肃省委以57号文件批转1981年10月《关于一九四三年甘肃南部农民起义座谈会议纪要》,《纪要》中,刘鸣被确定为甘南农民起义领导人之一。
  刘鸣
  张责若
  临洮“泰来张”商号经理
  张责若(1909—1949),甘肃省临洮县洮阳镇河口村人。1924年开始经商,先在临洮当时最大的“德盛张”商号任总管,深得总经理尝识。1926年,张责若筹措资金独立经营,将商号命名为“泰来张",张责若任总经理后又在兰州、青海、陇东设新华(张责若任经理)、兴记(董子宜任经理)、隆记(马新民任经理)等分号。“兴记号”主要经营陇南、陇东地区的生意,“隆记号"经营临夏、青海等地的生意。“泰来张”由于张责若经营有方,讲信誉,生意周转资金需要多少,省行、临洮分行在贷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1940年泰来张商号发展成临洮最大的商号,在省内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因债台高筑,只好把马队,库存货物变卖,以资顶债。
  1945年10月显赫一时的商号慢慢衰落。
  文殿湖
  宁夏《民国日报》总编
  文殿湖(1910—1944),甘肃省临洮县新添镇联丰村人。1933年北京大学文史系肄业,经宁夏教育厅长杨作荣介绍去宁夏,被推荐任宁夏《民国日报》总编辑。在任期间,曾创办《曙光》杂志。后调任宁夏民政厅第一科科长,不久任省政府秘书。
  1944年病殁,生前藏书甚多。临终前全部捐赠宁夏图书馆。
  李紫垣
  洮沙县地下党书记
  李紫垣(1910—1961),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李家湾村人。1931年起,历任洮沙县政府办事员、科员、科长等职。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指示,竞选灵石乡乡长获胜,建立两面政权,掩护党在中铺、灵石两乡十二保的地下活动。在国民党洮沙县政府内建立地下党支部,任书记。有党小组30余个。同年8月19日,任洮沙接管团副团长、县人民政府政务秘书。1950年,任临洮县农场场长。
  1961年病逝。
  杨国祯
  民国甘肃省政府秘书长
  杨国祯(1910—1974),字鼎芬,甘肃临洮县新添镇崖湾村人。毕业于甘肃省立法政专门学校,1925年任甘肃省政府秘书,科长等职。1934年任省政府秘书长,1935年12月辞职回家务农。
  1974年病逝,享年64岁。
  刘亚之
  兰州市政协副主席
  刘亚之(1910—2005),甘肃省临洮县上营乡人。甘肃省劳动模范。1935年毕业于甘肃省立第一农业学校高级林科。历任甘肃省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兰州市政协副主席。
  刘亚之他曾承担兰州市北山绿化工作,提出“按地形做U型水平沟收集雨水,选择抗旱树种、低干丛栽”的绿化思路,利用秋季植树提高成活率。在兰州率先引进青香蕉等20多种苹果新品种,创造“一开、二缩、三短剪”的苹果矮壮修剪方法,在雁滩地区广泛推广,引起美国、日本、苏联等10多个国家学者及北方13省林果技术人员的关注,并组团参观考察。1970年、1978年先后参加全省科技大会、全国科技大会。

知识出处

临洮人物 近现代编

《临洮人物 近现代编》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临洮人物》(近现代编)详实记录了临洮近现代政、军、商、企及文化、教育各界知名人物。这一时期可谓临洮文化的“中兴”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和杰出人物。既弘扬了历史人物的光辉业绩,又展现了地方文化的多姿多彩,对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加快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何穆若
相关人物
梁应奎
相关人物
苏蕰泽
相关人物
廖汉生
相关人物
沈克敏
相关人物
牛超甫
相关人物
杨怀祖
相关人物
杨作荣
相关人物
张作谋
相关人物
潘琇莹
相关人物
石璧如
相关人物
杨干丞
相关人物
陈成义
相关人物
孙作宾
相关人物
张怀俊
相关人物
龚大舜
相关人物
陈映川
相关人物
王遇良
相关人物
刘希智
相关人物
安仁
相关人物
王鼎铭
相关人物
潘养之
相关人物
赵志明
相关人物
宋云英
相关人物
赵明珊
相关人物
潘星宇
相关人物
潘友兰
相关人物
曹元树
相关人物
戚介俊
相关人物
牛孝威
相关人物
刘余生
相关人物
冯生旺
相关人物
冯生祥
相关人物
郭友三
相关人物
赵菊英
相关人物
宿之杰
相关人物
潘盈汉
相关人物
马礼常
相关人物
阎可选
相关人物
田昆山
相关人物
王仲甲
相关人物
曹路亭
相关人物
段复生
相关人物
牙含章
相关人物
史鼎新
相关人物
宋善文
相关人物
杨怀祖
相关人物
李彩云
相关人物
张占标
相关人物
师崇昌
相关人物
孙海山
相关人物
敬树林
相关人物
刘鸣
相关人物
刘志仁
相关人物
刘志义
相关人物
刘志林
相关人物
刘志斌
相关人物
张责若
相关人物
文殿湖
相关人物
李紫垣
相关人物
杨国祯
相关人物
刘亚之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临洮师范
相关机构
临洮明德中学
相关机构
上营兽医站
相关机构
北平师范大学
相关机构
临洮第三中学
相关机构
甘肃省园艺学会
相关机构
兰州市政协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