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临洮县组织史资料(1927-1987)》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886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G254.3
页数: 8
页码: 1-8
摘要: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洗河下游,地理位置在东径103,30, -104°19,,北纬35°03′ -35°57′。东连定西、榆中县,南接渭源县,北靠兰州市,西邻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广河、康乐县。面积2851平方公里。1987年全县总人口43.95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0.15%。
关键词: 临洮县 概述

内容

临洮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洮河下游,地理位置在东径103,30, -104°19,,北纬35°03′ -35°57′。东连定西、榆中县,南接渭源县,北靠兰州市,西邻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广河、康乐县。面积2851平方公里。1987年全县总人口43.95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0.15%。
  临洮历史悠久。早在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就已建置狄道县,秦朝为陇西郡治,晋时曾治狄道郡,元、明为临洮府治,清朝设狄道州。民国2年(1913年)2月狄道州改为狄道县,民国18年(1929年)1月狄道县改名为临洮县。
  临洮县是陇上重镇。历代曾分别为郡、州、府、县所在地.民国32年(1943年),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对甘肃南部的控制,在临洮设立"甘肃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8月16日,临洮县和平解放,即建立临洮县人民政府,隶属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5月,洮沙县建制撤销后并入临洮县,划归定西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61年12月,成立临洗专员公署,临洮县隶属临洗专署,1963年10月,临洮专区撤销后,临洮县仍归定西专区。
  临洮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程中,许多优秀儿女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有200余人光荣牺牲(其中烈士105人),谱写了可歌可拉的篇章。
  大革命时期,临洮人民开始觉醒和追求革命。1926年12月,在兰州市省立第一中学读书的进步学生阎可选①,经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书记张一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临洮籍人在外地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奉系军阀张作霖配合蒋介石反革命政变,于4月28日杀害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党的北方局的主要领导人李大钊,激起全国公愤。6月7日,驻防临洮的国民革命军张维玺旅官兵与县城中小学师生和各界人士2000余人举行追悼李大钊烈士大会,宣传烈士事迹,揭露张作霖残杀共产党人的罪行,使临洮广大民众第一次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唤醒了群众的革命意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临洮人民群众积极投入革命斗争。1929年前后,全县有200多名青年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1931年12月14日,、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中的临洮籍官兵30余人参加了 "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临洮县,在东、西、南部农村,宣传抗日主张,动员组织受苦农民,建立苏维埃政权,撒下了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时期,临洮先后有14名进步青年,冲破艰难险阻,奔赴延安,叁加革命,其中有1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民族杭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临洮人民纷纷集会、结社,积极进行抗日宣传,
  ①阎可选(1907—?),甘肃省临洮县西坪乡人。1924年考入兰州市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25年10月,中共甘肃特别支部诞生。1926年12月,经特别支部书记张一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特支领导下,阎可选和李果、杨和鑫、何其亨等共产党员积极参与筹办"青年社"和"农会"等活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甘肃省督办刘郁芬在兰州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搜捕共产党员。特支决定阎可选等4人离兰州去西安,后又经组织派往武汉。至此,下落不明。开展募捐和义演等活动,为抗日救亡做出了贡献。
  1943年1月,甘肃南部广大汉、回、藏族贫苦农牧民,不堪忍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临洮为策源地,暴发了震撼西北的"甘南农民起义"。起义大军组成10万之众的"西北抗日义勇军",伏击反动武装,夺取枪支,开仓济贫,沉重打击了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和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为临洮地区党组织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在临洮逐步发展壮大。1946年9月,经赴延安入党任陇南工委委员的刘余生介绍,东部山区农民冯生祥、冯生旺两人入党,成为临洮人在当地入党最早的党员。10月,中共平东工委联络员吴友奎来临洮开展工作,在县城发展党员,并建立了临洮县第一个党支部。从此,临洮有了共产党的组织。
  1947年4月,中共甘肃工委决定成立甘南民变工作委员会(简称甘南工委)。同时,甘南工委书记万良才(化名杨重义)和委员牙含章等人来临洮开展建党工作。11月,在大户李家(村在今玉井乡)建立中共南乡区工作委员会。1948年4月,甘工委派窦子安来临洮新添铺一带开展地下工作,7月,建立中共青天支部。12月,中共陇右工委在站滩、漫洼建立2个党总支。1949年4月,陇右工委在临洮建立中共城区工作委员会。5月,在白家湾(村在今达京堡乡)建立中共东乡区工作委员会。5月1日,窦子安在叶家坪(村在今刘家沟门乡)建立中共洮啣工作委员会。到1949年8月,全县共建立4个区工委,2个党总支,149个党支部,发展共产党员2179人。
  1949年8月,临洮城区工委和南乡区工委根据陇右工委牙含章的指示,组织了部分共产党员参加的武工队,奔赴会川,配合了主力部队解放会川县(今渭源县会川镇)的行动。1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二军先遣队进入临洮,国民党县长张祥生率自卫
  —3—队380人,向解放军投诚,临洮和平解放。17日,陇右工委书记陈致中、 委员牙含章等人到达临洮,接管了甘肃省第九区专员公署和旧县政 府,并立即组建中共临洮县临时县委,牙含章任书记,成立临洮县 人民政府,杨怀祖任县长。
  新成立的临洮县委和县人民政府,依靠全县党组织和共产党员, 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大力开展支前工作,组织工匠和群众,支援 部队,奋战三天两夜,修复洗河浮桥,使解放大军及时渡河西进。 全县动员民工2193人,牲畜2641头,大车800辆,运粮运草,支援兰 州战役。两次组织580人的运输队和担架队,随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南 下,支援解放四川。陇右工委按王震司令员指示,在临洮成立"中 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军政干部学校",动员2000多名知识青年报 名参军参战,有1200多名被批准跟随王震司令员奔赴新疆,为边疆 建设作出了贡献。选调80名知识青年参加王聚贤①带领的西宁工作 团,100名知识青年参加杨和亭②带领的临夏工作团,支援解放西宁 和参与临夏的接管工作。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共临洮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减租反霸、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三 反”、"五反"等运动。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由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一时期,临 洮县委领导班子作了 4次调整,1954年12月,县委设立常务委员会。 全县各级党政组织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先后召开了中共 临洮县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临洮县第一届、
  ①王聚贤:一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②杨和亭:中共临夏地委书记。
  第二届委员会。召开了7届临洮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临洮县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了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县长、副县长和人民法院院长。在此期间,县委设1。个工作机构,县人民委员会设26个工作机构。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下辖13个区委和区公所,各区委和区公所辖97个乡党支部和乡人民委员会。还建立健全了县工会、青年团、妇联、工商联等群众团体组织。到1956年12月,有基层党支部157个,党员3828人,国家行政干部2551人。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临洮县委认真贯彻党的"八大"提出的正确方针,稳步推进全县的经济建设,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但是,由于"反右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反右倾"等运动出现了严重失误,县委及其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也受到一些挫折,一度造成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的现象,加上自然灾害的因素,造成了1959年到1961年的三年困难。在困难面前,县委和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西北局兰州会议精神,及时解决当时农村缺衣少食、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等问题。根据中共中央七千人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吸取了经验教训,对错误处理的人员进行了甄别平反。与此同时,精减机构、下放人员,压缩城镇人口,支援农业生产;在农村扩大了自留地,开放了集市贸易,并组织干部党员下乡,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广大群众和党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终于战胜和渡过了难关。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一时期,全县行政区划变动比较频繁,1958年2月,皋兰县的湖滩乡划归临洮县,9月,全县成立了7个人民公社。12月,渭源县的会川、庆坪、麻家集公社划归临洮县。1959年7月,湖滩又划归兰州市。1961年8月,全县改设11个区工委,增设53个人民公社。12月因设立临洮专区,恢复渭源县,会川、庆坪、麻家集3个区工委及12个公社仍划归渭源县。至此,临洮县有8个区工委,41个人民公社。1963年10月,临洮专区撤销后,临洮县仍归定西专区。1964年5月,湖滩公社再次划归临洮县。同年11月,恢复城关镇。1965年,撤销八里铺等6个区工委,保留中铺、站滩区工委,42个公社(镇)撤并为29个公社1个镇。在此期间,党的组织机构亦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作了相应的调整,到1965年12月底,全县有党委34个,党总支4个,党支部444个,党员4812人,全县干部1357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历了一场深重的灾难。这一时期,县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66年5月至1967年11月。1967年1月26日,县委、县人委被“造反派"非法查封,工作机构陷于瘫痪。2月12日,成立临洗县"无产阶级革命委员会",取代了县委、县人委的职权。第二阶段,1967年11月至1970年1月。1967年11月经兰州军区党委批准,建立了中共临洮县核心小组。1967年11月20日,临洮县月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县直各单位、工厂、学校、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均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1968年在全县进行"清理阶级队伍"和整党建党工作,清队中,大刮"十二级台风",使一大批人遭到打击和迫害,蒙受不白之冤。在整党建党中搞"吐故纳新",突击发展党员和突击提干。造成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的不纯。第三阶段,1970年1月至1976年10月。这一阶段,全县各级党组织相继建立,逐步恢复了党员组织生活。1970年1月,在召开的中共临洮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共临洮县第五届委员会。1973年1月至9月,群众团体组织也相继恢复。10月以后,陆续撤销保卫部、政治部和生产指挥部,恢复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及其县直的一些职能机构。"文革"时期,全县的行政区划有一些变更。1970年7月,湖滩公社仍划归兰州市七里河区。1972年8月,增设沿川子、西坪、苟家滩、马家山、石家楼、达京堡等6个公社,全县公社达到30个。截止1976年12月底,全县有基层党委32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466个,党员9444人, 干部3114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我们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临洮县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中共临洮县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彻底纠正"左"的错误。平反各类冤、假、错案8306件(其中"文革"期间案件7122件),对262名被迫害致死的干部和群众平反昭雪。纠正错划右派分子282人;对195名知识分子落实了政策,并吸收了375名知识分子入党;对2840名干部的档案进行清理,推倒了强加给他们的诬蔑不实之词,为大批受株连的人消除了影响;认真解决中共地下党遗留问题,恢复党籍271名,发放生活补贴598名,颁发光荣证721名。从各方面拨乱反正,清除"左" 的影响,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1979年以后,相继召开了中共临洮县第六、七、八次代表大会,分别选出中共临洮县第六、七、八届委员会,并在第七、八次党代会上选举产生了中共临洮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各届县委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发展壮大农村经济。1983年6月,改革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设,将35个人民公社(镇),改建为35个乡(镇)人民政府,并成立乡(镇)党委。10月,定西地委调整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班子。1984年3月至1987年6月,按照中央《整党决定》和省、地委部署,全县开展了整党工作,全体党员在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等方面都受到了一次较为深刻的教育;清除和处理了一些不合格党员,纯洁了党的组织。在此期间,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并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文化较高的干部充实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同时,帮助基层健全和完善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组织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农、林、牧、副业和乡镇企业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科技、体育等事业都呈现出兴旺局面。198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亿元,比1986年增长7.51%。
  这一时期,成立了人大、政协党组。县委有13个工作机构,下辖35个乡镇党委。到1987年12月,全县有基层党委37个,党组6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662个,党员12222人,全县干部4956人。
  当前,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附注

①阎可选(1907—?),甘肃省临洗县西坪乡人。1924年考入兰州市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25年10月,中共甘肃特别支部诞生。1926年12月,经特别支部书记张一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特支领导下,阎可选和李果、杨和鑫、何其亨等共产党员积极参与筹办"青年社"和"农会"等活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甘肃省督办刘郁芬在兰州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搜捕共产党员。特支决定阎可选等4人离兰州去西安,后又经组织派往武汉。至此,下落不明。 ①王聚贤:一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②杨和亭:中共临夏地委书记。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临洮县组织史资料(1927-1987)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临洮县组织史资料(1927-1987)》

《中国共产党甘肃省临洮县组织史资料》简称《资料》,收录了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经临洮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开始,至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闭幕为止的临洮县党的组织、政权、地方军事、统一战线和群众团体系统的组织史资料。内容包括建国前资料,有苏维埃政府和地下党组织的创建情况及其领导人名录。建国后资料,有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地方军事组织、统一战线组织、群众团体组织机构的建立、沿革情况及领导人名录;各区(工委)及所属乡党、政组织,各公社、乡(镇)党、政组织机构沿革情况和领导人名录。

阅读

相关人物

阎可选
相关人物
张一悟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张作霖
相关人物
李大钊
相关人物
张维玺
相关人物
冯玉祥
相关人物
李果
相关人物
杨和鑫
相关人物
何其亨
相关人物
刘郁芬
相关人物
刘余生
相关人物
冯生旺
相关人物
冯生祥
相关人物
杨重义
相关人物
牙含章
相关人物
窦子安
相关人物
陈致中
相关人物
杨怀祖
相关人物
王震
相关人物
杨和亭
相关人物
王聚贤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榆中县
相关地名
渭源县
相关地名
兰州市
相关地名
延安
相关地名
会川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整党决定》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