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洮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282002023000085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饮食
分类号: TS971.2
页数: 3
页码: 625-627
摘要: 临洮劳动人民,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饮食以温饱为足,不尚精美,直至现今,尽管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其传统仍然保持。即是丰收之年,小康之家,餐以粗食淡味,不计色香花样,并多吃蔬菜,畜、禽、肉、蛋,优质果菜,亦少自食,多售于市。
关键词: 饮食文化 临洮县

内容

临洮劳动人民,具有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饮食以温饱为足,不尚精美,直至现今,尽管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其传统仍然保持。即是丰收之年,小康之家,餐以粗食淡味,不计色香花样,并多吃蔬菜,畜、禽、肉、蛋,优质果菜,亦少自食,多售于市。普通人家,农工商等,日食三餐,早筏在午前七八时,午餐在上午十二时,晚餐在下午五六时。以小麦为主粮,玉米、洋芋、糜子、谷子、豆类为杂粮。大米临洮产量极少,大部分来自外地。早晚两餐多为面条面页,午餐多为饼馍。平日吃素菜、二种,饭内多调浆水,招待客人,般用肉菜或臊子面等。城镇鲜肉随时可购,年关佳节,须备肉菜。乡村申等之家,年宰一猪(或羊),猪肉或腌或腊,款待亲朋。遇有婚丧喜庆,必设晏席,席设于桌、炕,位限八人(有十人的)。正面为上席,应让年长尊辈者座,两侧为侧席,为一般客位,背座为下席,为中、幼小者或知客的座位。席分酒、餐两部,先酒后餐,开席首先由主人从上席开始逐次看酒,首杯共干。动箸之后,席间客人方可互相敬酒,行令猜拳,以助酒兴,直至席终。传统酒令有二:一为与长者猜奉、令,带尊敬和祝愿之意,二为平辈之间猜拳、令,带亲密友好和祝贺之意。席间首次动杯、箸,皆以上席首座者起。退席依次而行,气氛严肃活泼。
  蒸食类:包括蒸馍、花卷、包子、蒸饺等。蒸馍属家常的食品,小圆馍最特出,圆软、白嫩,咀嚼有劲。红、白喜事,于馍顶点以豆状红点,或米粒状梅花点,如新雪衬梅,别有风味。花卷逐层抹以清油,稍使姜黄,后加以旋卷。每当喜庆丰收之时,年青妇女特意制作,竞技斗巧,蒸出并蒂莲花、海棠、梅花、菊花、佛手、果菜、水波、雪景等彩馍。光彩夺目,喷香迷人。
  烙饼类:是仅次于蒸馍的食品,包括烘烤烙蒸,花样繁多。辛店的石子馍,县城的糖酥饼,品味具佳。有大如满月的烙饼,有厚过二寸的焌
  锅馍,有薄如亮纸的煎饼,有酥而软的起面饼(发酵),有柔而劲的死面饼(不发酵),脆而香的烤烙饼,千层饼,烘烤而成的点心、蛋糕等。
  油炸食:油品以油菜、胡麻、芥子等植物油为主,大油次之,不用牛羊动物油,使油炸食酥香不腻。家庭食用多为油饼、油果、麻花。另有油炸果子,用蛋清、大油等揉合的细面,捏成佛手、三角等多种花样,抹以姜黄,点染着色,炸作酒席菜,亮而酥香。
  煮食类:主要有而条和水饺。面条与蒸馍馍等,是家常食用便饭,品味亦多,有切面、削面、撮面、拉面、挂面等,切面又分为细面、宽面、韭叶面、棋花面等,其中细面最具特色,以细长有筋力而见功,调以辣汁臊子汤等料,即称臊子面。
  发糕:是以玉米或糜子磨面,发酵而成的蒸糕,金黄酥甜,色味具佳。
  粘糕:是粘糜、酒谷磨面发酵制成的蒸糕,以粘、甜见长,经油炸后,略显焦黄,施以蜜糖,色味更美,亦是送礼食品。
  其它如凉粉、酿皮、青裸面搅团、杏仁油茶等,各有风味。北乡二十里铺的干甜醅,久享盛名。
  副食以菜为主,肉、蛋次之,菜以家种为主,野菜次之。农村用菜,以生调为多,熟炒较少。
  生调菜:用盐醋为料,或拌以熟汕,味尚酸辣,鲜青、红辣子,大蒜、萝卜、韭菜、黄瓜、芹菜、香菜、苴莲、白菜芯、包菜芯、青葱等都可生调食用,其中以油泼干辣子为最多。以萝卜、青辣子和葱三样切为细丝拌合,调以盐醋及熟油,称三大王,青翠分明,三辣同烈,脆嫩清香,增强食欲。
  腌菜:品类繁多,主要为咸、酸两类,是越冬的主要菜食。
  熟菜:以猪、牛、羊、鸡肉为主料,有蒸煮、炸、炒等多种。近年来,新的烹调技术普及城乡,菜看品味大为丰富。鱿鱼,海参在城镇结婚宴席中,逐渐食用。饮料:农村旧俗多以果树叶或烧枣沏茶助色味,现已为茶叶代替。
  饮酒较为普遍,酒类品种繁多,主要来自外地,本县有自制甜菜酒和黄酒。
  饮食器具:木器有桌、凳、椅、柜,铁器有刀、勺、锅、铲、壶、炉,陶器有碗、磔、勺,分精粗二种,精品来自外地,粗者来自本省。

知识出处

临洮县志

《临洮县志》

出版者:甘肃人民出版社

《临洮县志》上册本志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史志一体,详今略古、立足”为原则;力图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编新志。要求实事求是,体现思想性、性、资料性;要求记述有据、褒贬得宜,达到资政、育人、存史的修志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则,基本上作了客观真实的记述。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洮县
相关地名